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隸書草書選擇了絞轉,楷書選擇了提按

隸書草書選擇了絞轉,楷書選擇了提按

筆法運動形式的變化,完全受實用要求的制約,受結構簡化的制約,人們僅僅選擇適合新的字體結構的筆法,加以充分發展:隸書和草書選擇了絞轉,楷書選擇了提按。

任何時代對字體發展要求,都是在易識別基礎上的簡單、快捷,楷書就是在這種要求下對隸書從結構和點畫兩方面同時加以簡化的產物。

結構的簡化,表現於筆畫的減省;點畫的簡化,表現於屈曲的線條趨於平直。後者對筆法的簡化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隸書與草書中,只是偶爾出現提按,絞轉與折筆是佔主導地位的筆法。頻繁的使轉是隸書用筆特徵之所在,它也有利於草書的連寫,但是不能適應點畫簡潔的楷書的要求,於是絞轉行筆的曲線軌跡又漸漸拉平。點畫趨於平直的同時,複雜、頻繁的絞轉不斷趨於簡化,因此點畫邊廓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規整。

自從唐代後期奠定了楷書提按、留駐、端部與折點誇張等一整套典範性的運筆方式以來,隨著唐代楷書影響的擴大,這種筆法滲入各種書體。用筆重點移至點畫端部及折點,導致絞轉的消隱,同時逐漸產生了筆畫單調、中怯的弊病。為了抵禦楷書筆法的影響,藝術家們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這裡所談到的,即補偏救弊的一個方面:以各種方式追求筆法的豐富變化。追求筆法變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米芾為代表,他們努力向前代學習筆法,在提按中加入絞轉,以豐富筆法的空間運動形式;另一種以黃庭堅為代表,他們從生活與自然現象中獲取靈感,在不改變提按筆法的情況下,儘力調整運動的軌跡和速度。

這兩種努力都是值得稱道的,但是它們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空間運動範圍拘守於提按,無法為表達豐富、複雜的感覺提供足夠的、可供選擇的手段;如果僅僅從古典作品吸取養分,不但其中橫亘著漫長的時間的阻隔,不能盡情取用,同時也無法滿足新的審美理想的需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本善書法 的精彩文章:

太美了!毛澤東的這四幅手跡

TAG:本善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