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鴻浩大學校長道歉的再檢討

鴻浩大學校長道歉的再檢討

親愛的同學們:

很抱歉,我在「五四」120周年校慶大會致辭時,錯念成「鴻浩志」,一時間頓成網紅,網友綽號我是「鴻浩校長」,同學們十年寒窗苦讀,考取最高學府因我失言而成「鴻浩大學」。我個人名譽上的損失,與最高學府的蒙塵蒙冤、菁菁學子的羞愧恥辱相比,算不上什麼。今天,我要做最客觀真實、最坦誠悔悟的道歉,以最徹底的改過自新,來確保同學們畢業不致領到「鴻浩大學」證書。

「五四」120周年校慶大會致辭,我念到「要勵志,立鴻鵠志」時,在「鵠」字之前,我愣神了一下、卡頓了半秒,出口念成「浩」字。

一時間,台下嘩然。大家聽得很認真,也聽得很清晰,過後立即找出視頻回放重聽,真真切切——最高文科學府的校長,竟然對司馬遷《史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缺乏起碼的知識背景、基本的文學儲備。

講在鴻大聽在四海八荒的發言致辭,這個錯誤,有視頻為證,我自己也坦白,當時確實念錯了!

人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從電報到電話到電腦到手機,今天,是信息科技時代,能將消失的時間空間,通過信息技術完完全全地還原,我的致辭念錯字,並沒有經過P圖、視頻修改,我還是那個我,一個文科最高學府的校長,與蔡校長、胡校長相比,我就是一字念錯的我,不一樣的煙火。

人類結繩記事、倉頡造字,到文字語言成為記錄行為、交流思想、傳承文化的工具,到漢賦駢文、唐詩宋詞,漢字創造了中華文明的輝煌,綁定著炎華子孫的文化皈依。「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光芒照耀的鴻大,為往聖繼絕學、為華語爭光輝,是本學府的衣缽與旨歸,因我之念錯一字,而且錯的是漢字,是出自古文經典里的、人們常常引用的一句話,羞辱的,是鴻大;難以啟齒的,是鴻大學子。

以我的學歷經歷資歷履歷、學術圈社交圈政務圈微博粉絲圈微信好友圈,「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句話,也是常寫常聽常見的。但是,我的錯念令人愕然,讓人惋惜。當然,嘲笑、諷刺都是必須的、妥妥的。儘管「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的《三字經》吟誦百百年、傳習萬萬人,還是不能容忍鴻大校長沒文化。

人人皆在道德高地上批評失德者,人人盡處學識窪地里挖苦錯字鴻大校長。這,就是文化。

詩人席慕蓉說:「有些字彙在書本上學過一次後,還要從生命里再學一次。」

於我,「鵠」字聽過千千萬萬遍,這次從骨髓里、血脈里、心底里,認認真真、徹徹底底地學懂弄通了。

字念錯事小,道歉信錯搞大了!

5月5日,我著急忙慌地在鴻大未名群里,發出急就的、欠妥的《道歉信》。正如「鴻浩志」事發以來我多次講的:文章都是我自己寫的。這封信也是我親筆,沒有高人捉刀、秘書代筆。

沒想到的是,這封信引發的批評更為激烈!各種聲音再度令我有了多麼痛的領悟:我的毛病就是沒學好國文,發音錯小,道歉信的錯卻是大錯特錯!

——錯在認錯態度不端正

我先是擺了錯,道了歉。然後主要介紹自己的學習背景,特別點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這些概念滾瓜爛熟,深深影響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觀念。信尾還說:真正讓我感到失望和內疚的,是我的這個錯誤所引起的關注,使人們忽視了我的致辭的思想精華。

自己那麼多的知識背景都不提,鬼使神差地專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關係概念影響至深,暗示受信者我念錯一字是雞毛蒜皮,不要雞蛋裡挑骨頭,我的思想精華才是對的。

鴻浩志是不該錯而錯,道歉信卻是篇中伏筆、篇末點題,文章套路堪稱完美花無缺,死不認錯的嘴臉無疑盡覽。

親,我中文水準就是不該錯處錯,不該對處對。

——錯在糾錯認識走偏走歪

信中再度引用「五四」講話主旨:

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

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

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

是堅定的信心、

直面現實的勇氣

與直面未來的行動。

這話本來五四那天講,也沒啥,再有啥也被「鴻浩志」給掩蓋過去了。結果我在道歉信里再提及時,網友開始焦慮和質疑我的「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現整理如下:

我們焦慮與質疑一份講稿:典故太少,會太俗嗎?生字太多,領導會念錯嗎?(我的鴻浩志究竟是念錯的疏忽,還是一錯成典故?)

我們焦慮與質疑一座學府:沒有1898戊戌變法對國家命運的焦慮與質疑,何來的京師大學堂?沒有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何來鴻浩大學的校慶日?(網友,你能告訴我這位化學家:120周年的鴻大,究竟還有多少焦慮與質疑?)

且看鴻大名人的焦慮與質疑:胡校長手書「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梁先生演講「提得出問題,然後想要解決它,這大概是做學問的起點吧」,王大師的治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哪一境界都有焦慮與質疑。(哇噻,原來鴻大儘是焦慮與質疑!)

我們焦慮與質疑科學家、哲學家的焦慮與質疑:牛頓是對亞里士多德的焦慮與質疑,愛因斯坦是對牛頓的焦慮與質疑。迪卡爾從懷疑出發而「我思故我在」,康德總在執著地思索頭頂的星空、心中的法則,還有那個因為焦慮與質疑而瘋了的尼采,他說上帝死了、一切價值重估。(哦哦,我明白了對我影響至深的矛盾論是不夠滴,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當然,網友也習慣性地焦慮工資與房價的速度,習慣性地焦慮霧霾與健康的指數,總是質疑一個幼兒園是否給孩子扎針吃藥,總是質疑一枚晶元為何只能買買買,總是質疑一瓶藥酒2000次違法的廣告還在播播播……

無論嚴肅的拷問,還是幽默的段子,都讓我夢醒時分——

我說我感到萬分沮喪,

從此開始懷疑人生。

人生識字憂患始、大師治學懷疑來,這道理我還是懂的滴。我的五四致辭里多處使用「質疑」一詞,實質上是有不同的概念和判斷,卻違背了同一律的形式邏輯:

先賢們的渴望、追求和對未來期許,很多已經成為今天的現實;那些已經淡出人們記憶的紛爭、質疑、疑惑和彷徨,都使我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定。

以敢為天下先和大無畏的反思與批判精神,激勵自己不懼艱險、砥礪前行。這種精神和價值理念,已深深根植在鴻大人的靈魂深處,時刻影響著我們的價值判斷、思維方式和舉止言行。(隱藏著「質疑」)

人們前行的腳步如此之快,已經把自己的觀念和靈魂拋在了後面。一些人變得焦躁不安,於是開始質疑新技術、質疑全球化、質疑一切,甚至質疑人類的未來。

不同觀點的碰撞、辯論、質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們更需要在價值層面建立共識與確信。

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

當我把最後一個質疑引用到道歉信而引起網友炒作,再回顧五四致辭原文,才發覺原來也沒用對。怪不得網友焦慮著我的焦慮、質疑著我的質疑。

哎,文章千古事,焦慮質疑知啊!

——錯在改錯信心不足,看不到希望與未來

你們的校長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也有缺點和不足,也會犯錯誤。我並不想為自己的無知或失誤辯護,只是想讓你們知道真實的我!

我是會努力的,但我還是很難保證今後不會出現類似的錯誤,因為文字上的修鍊並非一日之功。像我這個年紀的人,恐怕也很難短時間內,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進步了。

要是在平素閑聊嘮嗑,這樣的話可以想見的接地氣、沒毛病。

但是,這樣的話寫在嚴肅的道歉信里,擺明了就是死豬不怕燙、校長可以沒文化。

但是,這樣的話出自最高文科學府掌門人之筆,未名湖水起波瀾、靜園星空涌風雲,鴻大學子、網友粉絲是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答應!

我才恍悟,大家不能答應的是鴻大校長沒文化。

我才漲姿勢,大家已經後怕《北京摺疊》的階層固化,更憂懼引領社會思潮風尚的鴻大滿園人文知識固化、思維觀念固化。

我的道歉信,攏共八段,中間三段分別寫了缺書的內蒙古孩提時、只記住矛盾論的文革中學,和不懂語法僥倖通過的高考,太強調社會與歷史造成我的沒文化。然後又一段聲明我年事已高,精進尤難。

一個人,孩提時是父母呵護下的牙牙學語,中小學時是老師系統灌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走向社會是處處學,歲月更替年輪增長是活到老學到老。

知識之本在於日積月累。

思維之維在於「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而我的道歉信,有那麼一種淡淡煙草味道:遠離了菁菁校園,走向固體化學研究,就可以理直氣壯地為人文知識固化自我辯護,即便今天是鴻大校長。

其實,我絕非畫地為牢、固步自封之徒。我的五四致辭,信手拈來都是閃現理性光芒滴:

在這樣一個新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時代,大學和大學教育也需要改變。大學不再只是學習知識、研究學術那麼簡單了。研究與教育、學習與創造、知識與素養、理論與實踐、學校與社會等各種要素都將融合在一起,將使大學成為一個孕育著遠見、創造、善良和責任的海洋。

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新思想、新技術、新事物大量湧現,已大大超出了傳統思想理論體系的範疇,探索、創新和實踐成為了時代主題。

還要檢討的是,我的道歉信,期冀同學們能夠原諒一位63歲的「老人」。這是在五四青年節期間,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發源地,於新時代今天發出的老朽之音,這是多麼的不著調!

我的致辭都說120周年的鴻大還年輕,轉身又說63歲的自己老了,用對我影響至深的矛盾論來說,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感謝網友啟迪我的再道歉,我沒有忘記是革命人就永遠年輕,焦慮和質疑令我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願攜手鴻浩大學菁菁學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書寫壯麗的青春。

再次致以歉意!

熱愛你們的校長鴻浩

戊戌年五十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來吧,我們一起去旅遊
今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又何必苛求於古人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