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不懂的畢加索

看不懂的畢加索

好多人後台留言讓我講講畢加索,那麼我想說,如果真的要懂畢加索,我覺得你大約要看一下非洲藝術,看一下塞尚的藝術,再看一下新古典主義也就是安格爾的藝術,當然還要看一下希臘的藝術......如果這麼多藝術看下來,還看不懂畢加索的話,我只能很高興的告訴你,我看了那麼多藝術以後「也看不懂」!

怎麼看懂畢加索的畫?其實懂不懂的問題是一個永遠的問題。有時候看到不懂的東西,我會非常喜歡,這個不懂本身就是一種狀態,一種非常質樸的、原始的狀態。所以我覺得如果有人在乎懂或者不懂這件事,第一你不要自卑,第二如果你真的想懂,知道通過怎樣的途徑可以慢慢懂。

那麼現在讓我們一起開啟一場探索畢加索之旅

畢加索

1881年—1973年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

畢加索完成的作品,約有六萬到八萬件。大數據統計,世界範圍內84%的人聽過畢加索!如今世界十大最貴名畫之中,他一個人就佔了三幅!三幅!三幅!

《夢》1932年2013年1.55億美元成交

《裸體、綠葉和半身像》 1932年 2010年1.07億成交

據說《夢》和《裸體、綠葉和半身像》的女主角都是畢加索的情人瑪麗-特蕾澤·沃爾特,她為畢加索的畫作和雕塑提供了許多靈感。

《拿煙斗的男孩》 1905年 2004年1.04億成交

很多人看了畢加索的高價作品後都會問:就這亂七八糟不成樣子的作品也叫畫?還那麼貴!其實看下他的早期的作品就知道,畢加索的繪畫基礎了得!很小時就已達到很專業的程度。

這是他9歲畫的《鬥牛仕》

《鬥牛士》 1890年

以下三幅是12歲的作品

以下兩幅是15歲的作品

《第一次聖餐》1896年

《科學與慈善》1896年

以下兩幅是16歲時的作品

《祭壇男孩》

少年時期畢加索的畫作有沒有驚艷到你們?

基本上從十九歲開始,畢加索就開始嘗試用不同的風格畫畫了,那麼我們按時期分類來繼續探索一下

藍色時期:1900-1906(人生低潮期)

藝術特點:作品初用藍色調,後又用粉紅色調,含有濃重的悲劇成分和民族特色。當時,藍色是他的最愛,不僅衣著,甚至連思考事物與觀察外界都是藍色;畢加索更認為藍色是「顏色中的顏色」。

我能說我也最愛藍色嗎?

《藍色自畫像》1901年

《藍色的房間和洗澡的人》1901年

《人 生》 1903年

粉色時期:1904-1906(遇見自己的愛情)

藝術特點:畫作用色變為輕快的粉紅;繪畫對象亦由藍色時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婦女轉向街頭藝人、雜耍藝人及風華正茂的女孩。 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緻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

《馬戲演員之家》1905

《玫瑰色的裸女們》

還有一幅代表作就是開篇拍出1.04億的

《拿煙斗的男孩》

立體主義時期 :1907-1916

藝術特點: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的造型法則,畫中沒有情節、環境描寫,只有幾個面的結構。不模仿客觀物象的表面情況下,同時繪出一個物象的幾個方面,並將拼貼方法引進繪畫。極端變形和誇張的藝術手法,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

《亞威農少女》1907年

《自畫像之四》1907年

古典時期 :1917-1924

藝術特點:開始對J.-A.-D. 安格爾精確而細緻的素描感興趣,畫風也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用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宏偉的氣勢,畫面注重寫實風格的表現。

《歐嘉的肖像》1917年

《自畫像》1917年

超現實主義時期: 1925-1932

藝術特點:以精細的細部描繪為特徵,通過可以識別的經過變形的形象和場面,來營造一種幻覺的和夢境的畫面。

《坐在紅椅子上的裸婦》1929年

蛻變時期 :1932-1945

藝術特點: 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劇烈變形、扭曲和誇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表現了痛苦、受難和獸性,表達了多種複雜的情感。

《坐在紅椅子上的女人》1932年

還有一幅代表作就是開篇拍出1.55億的

《夢》又名《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我忍不住想說,他到底是喜歡紅椅子還是喜歡坐在紅椅子上的女人還是兩者都喜歡?

《格爾尼卡》1937年

《格爾尼卡》,是畢加索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他結合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拖著畸形的腿沖向畫中心;左邊一個母親與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隻斷了的手上握著斷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畫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 的馬為構圖中心。畫家把具象的手法與立體主義的手法相結合,並藉助幾何線的組合,使作品獲得嚴密的內在結構 緊密聯繫的形式,以激動人心的形象藝術語言,控訴了法西斯戰爭慘無人道的暴行。

田園時期: 1946-1973

藝術特點: 仍然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為主,手法更加運用靈活嫻熟,畫面粗獷幹勁,和諧統一。

《卡門系列》1949年

《阿爾及利亞女人》1954年

據說這幅畫又拍出了天價,1.79億美元!!!

《90歲的自畫像》1972

他的最後一幅自畫像是在他去世前9個月完成的。在這幅蠟筆畫中,畢加索創造了一個令人畏懼的形象:一雙似乎因惶恐而睜大的眼睛,緊閉的雙唇,憔悴的臉龐襯著鮮明凸出的顴骨--完全不同於他那實際上看起來像個保齡球的臉。這是畢加索對其內心的刻畫,那是一個凝視著死亡深淵並帶著悔恨思考自己生活的男人的形象。

二十世紀現代藝術幾乎就是畢加索的時代,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畢加索也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畫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

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表現主義到古典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後又回到現實主義。他走到抽象,是為了回到自然主義和重新開始他不倦的探求,優美和可怕,高雅和畸形在交替著,他去了又來,來了又去。

跟著我一起粗淺的探索到這裡,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點看懂?,看不懂就當是埋下一顆求知的種子,等待今後它的慢慢發芽。

居然餓著肚子寫到現在,有的時候當你在做一件很喜歡的事情時,真的可以做到不知飢餓不知疲倦,不知道我男人看到這裡會怎麼想,自打開始講課開始做公號,他就已經屢次吐槽自己被忽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