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鮮族是如何成為中華民族一員的?

朝鮮族是如何成為中華民族一員的?

文/王凱迪

明清以後,中國與朝鮮的邊界基本上定格在了鴨綠江與圖們江一線。然而在今天的東北,我們卻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朝鮮族人民定居在以吉林延邊為核心的廣大地區之內。那麼朝鮮族是如何成為成為我們國家民族大家庭的一員的呢?

圖/朝鮮族傳統歌舞


避災而來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王朝放鬆了對於龍興之地的邊禁,開始有漢人逐漸進入東北進行開發。1860年以後,朝鮮北部連續發生水旱災害,尤以1869年和1870年的旱災為甚,稱為「己巳大災年」。朝鮮北部的災民不得已向正在開發建設的東北進行逃荒大進軍。當1872年朝鮮厚昌郡官吏崔宗范等人受該郡郡守之命,到鴨綠江以北巡察朝鮮墾民時,朝鮮民眾已經大規模分布在鴨綠江以北地區,「西至分界江,北至湯河,近千里之間,與清人三五雜處者,殆數萬戶矣。」

圖/清代朝鮮民眾

1875年,朝鮮墾民在今天遼寧省通化縣的上甸子、下甸子等地試種水稻獲得成功,爾後很快推廣到鄰近的興京(現為新賓)、柳河、桓仁等地。喜食大米的朝鮮人在得知這一消息更加渴望進入東北獲得安定的生活。東北大面積種植水稻應當說也是得益於朝鮮族民眾。

圖/東北水稻


亡國之人

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強迫朝鮮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於是,朝鮮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在此後的二三十年間,由於日本的移民政策與殖民統治,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朝鮮移民,被迫遷入中國東北,形成了世界史上罕見的民族大移動的潮流。拿鴨綠江沿岸的長白、臨江、輯安等地為例,1905年時,這一地區共有朝鮮墾民8750餘戶,39440餘人,而到了1911年時便增至12100餘戶,50100餘人。

圖/民國時期朝鮮移民

當時晚清政府認為朝鮮人的入住會增加東北地區的勞動力,同時也並沒有跡象表明這種移民會造成地區分裂(當時的朝鮮人很快融入了當地社會),所以就採取了默許的態度,這也使朝鮮族迅速擴散到了遼寧與吉林各地,甚至長城以內地區,截止1929年,朝鮮族在東北已經接近70萬人(官方統計)。


「以鮮治華」

1931年9月18日,日軍在柳條湖策動九一八事變,第二年,日本帝國主義者夥同漢奸扶植溥儀建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從此,東北自此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以後,採取了 「以鮮治華」策略,制訂出「朝鮮人移民計劃」,將大批朝鮮人強制移居東北各地。在1936年8月,偽滿政府和朝鮮總督府共同制訂《在滿朝鮮人指導綱要》中,議定每年從朝鮮移民一萬戶,並決定把朝鮮移民作為滿洲國國民的「構成分子」。據瓊斯《1931年以後的東北》中所載:「到1945年東北光復前,居住在中國東北的朝鮮人共有三百萬人之多,超過了(當時)東北總人口的5%。」

圖/偽滿朝鮮軍

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到抗戰時期,朝鮮族民眾因為躲避災荒、逃離日本統治與被日本強制裹挾等種種原因大量進入中國,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在中國的朝鮮族熱愛中國的生活,因而也以中國人的身份而自豪。

圖/朝鮮族實驗小學學生加入少先隊

參考文獻:

1. 韓俊光,朝鮮族,民族出版社,1996年

2. 禹鍾烈著,朝鮮族,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朝鮮難民」搖身躍為慈禧心腹,他是晚清最厲害的政治投機客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