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絕口不提言和事,千載獨有左文襄

絕口不提言和事,千載獨有左文襄

「刀墓手札工作室」全網15億次閱讀的知名文史解讀媒體

刀叔導讀:絕口不提言和事,千載獨有左文襄。

蘇武飲血茹毛,威武不屈;張騫關山萬里,溝通西域;班超沒筆從戎,西戎不敢過天山;祖逖聞雞起舞,擊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國,魂傍梅花……他們留下的是一段段蕩氣迴腸的故事,是仰天長嘯的悲壯,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讓後人無限的敬仰和唏噓。

卻沒有誰比卻得過左宗棠――給後人收復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

這是一段每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歷史。

左宗棠生活的時代,清朝經過鴉片戰爭已病入膏肓,氣息奄奄,「日之將夕,悲風驟起」。軍隊腐敗,災害頻發,貪官橫行,民變四起。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1864年,中亞地區浩罕汗國(在今烏茲別克境內)的一個軍官阿古柏趁新疆內亂,帶兵侵入了新疆,先後佔領了喀什喀爾、葉爾羌、和田、阿克蘇,庫車。

到1870年秋,攻佔達坂城、吐魯番、烏魯木齊、瑪納斯,佔領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區。與此同時,沙俄也趁機侵佔了新疆伊犁。

在這樣一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擔起收復新疆的重任。他這樣說:「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我決不能告老還鄉,我決不能不管。我一定要和這個入侵的強盜干到底!」然而,當時的清政府囊中羞澀,拿不出西征的軍費來。左宗棠沒有辦法,只好借外債,而且是高利貸,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軍隊就無法出關,就無法收復新疆。

最後,左宗棠借外債500萬兩,朝廷出300萬兩,海關出200萬,湊了1000萬兩銀子的軍費。

收復新疆的戰爭沒有退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下,獵獵長風捲起了大纛。這不是一般意義的決勝負,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的戰爭。征戰的將士情緒高昂,出奇制勝。這是為祖國的統一和完整而戰,於是冷血變得沸騰,怯懦者變成了紅眼的怒獅。左宗棠引以為自豪,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風中衝鋒陷陣,在追求和捍衛戰爭精神,實際上也是在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

一年後,新疆全境收復。這是晚清歷史最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圖中最光彩的一筆。

然而,左宗棠的腳步並沒有就此停止,他的心思轉到了如何保證新疆的長治久安上面。在收復失地過程中,左宗棠就設立善後局,重建地方秩序,醫治戰爭創傷,發展生產,恢復經濟。

各地善後局在安置難民、招民墾荒時,一方面招撫當地流散人員,給予土地耕種,另一方面招募內地人民,收留清軍中老弱士卒,鼓勵地方軍隊中有妻室者解甲歸田。務農人員的增加和內地先進農業技術的傳播,給新疆各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帶來了活力。大規模發展生產,必須全面整治水利。左宗棠始終把「興修水利以除民患」,列入「最為切要之務」。

光緒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歲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後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去世的。

法國人鬆了一口氣,他們的軍艦不必再害怕東海上有左宗棠;英國人鬆了一口氣,上海租界還可以豎著「華人與狗,不許入內」;俄國人鬆了一口氣,當時的中國沒了硬骨頭;李鴻章鬆了一口氣,沒人跟他爭海防還是塞防,中堂之位一家獨大。

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然而大清卻就此斷氣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誰才是梁山最強ADC?張清的石頭、花榮的弓箭,還是李應的飛刀?
就算GALA自己唱這首歌,都像是一場歷險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