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一人帶兩娃,還能高質量陪娃,德國媽媽究竟做了什麼?

一人帶兩娃,還能高質量陪娃,德國媽媽究竟做了什麼?




作者:悠悠媽

(現居德國)

來源:德國育兒研究


ID: yoyomadeguo





chapter 01






從去年開始,悠悠的幼兒園班上,陸陸續續有媽媽生二胎了,這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國外媽媽究竟是怎麼做到一人帶兩娃的?她們帶娃真的有傳說中那麼輕鬆嗎?




先說一下背景,悠悠上的是德國幼兒園中的小小班,專門接收1-3歲孩子。




每天早上送悠悠上幼兒園的時候,碰到生二胎的媽媽,她們總是先從車裡提出睡著小寶寶的安全提籃放在地上,再把老大從車裡抱出來。然後一隻手拎著安全提籃,另一隻手牽著老大往教室里走。




一開始我還納悶過,為什麼每天送老大上幼兒園的時候要帶著老二一起呢,多累啊!




原來,這是我潛意識裡的中國思維慣性在作怪,總覺得家裡應該有人幫忙。



後來才想通,德國這邊家裡沒老人,也沒保姆幫忙,爸爸白天要上班,媽媽當然去哪裡都得把孩子帶在身邊了...




到了教室,德國媽媽把小寶寶連著提籃一起放在地上,班裡的小朋友都跑過來圍觀。




兩三歲的娃正是對小baby感興趣的年齡,看到比自己更小的小人兒都充滿了好奇,摸一摸小baby的小手、小腳丫,彷彿自己一下變成了大哥哥大姐姐,照顧小寶寶的情緒油然而生。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小baby從小就有大量接觸其他孩子,觀察其他孩子玩耍的機會,社交生活從一出生就開始了。




而班裡的兩三歲娃們也對朋友的弟弟妹妹發生了興趣,以為這是一種常態,一點兒也不排斥比自己年齡更小的嬰兒。




自從班裡小朋友的媽媽生了二胎,悠悠就把她的娃娃玩偶們全都以朋友的弟弟妹妹的名字來命名了。




動不動跟幼兒園老師講她的sister哭了拉尿了,brother餓了要睡覺了,一度讓老師真的以為我懷二胎了,悠悠馬上要迎接弟弟妹妹呢.....!!!




有了幼兒園媽媽生二胎的鋪墊,我想我以後生二胎的話,連做大寶的思想工作都省了,因為她已經覺得有弟弟妹妹是件很正常很好玩的事情了啊。





chapter 02






在德國上早教班,不管是運動課還是音樂課,由於早教班都安排在工作日,有了二胎的媽媽也只好把二寶帶著一起去。




早教老師會貼心地專門另闢一個角落鋪一塊軟墊在地上,供二胎寶寶活動,媽媽們一邊陪大寶上早教,一邊還要顧著一旁的二寶,一點也不輕鬆。




如果正在忙著照顧大寶,二寶又哭了,別的媽媽見狀也會過來幫幫忙,甚至幾個帶了二寶的媽媽會輪流呆在二寶身邊照看。




早教課上的孩子們也對新來的小寶寶充滿了興趣,他們時不時跑過去觀察一下小寶寶在幹嘛,和小寶寶互動一下。




雖然偶爾動作有點大,但總體氣氛是很溫馨有愛的。



而小寶寶呢,從小就跟著大哥哥姐姐們一起免費蹭課,有很多機會與家人以外的人接觸,社交生活豐富,見世面,熏陶浸潤,早教的精髓不就是這樣的嗎?






chapter 03






前段時間,有個六個月大寶寶的媽媽向我諮詢:「寶寶醒著時,我一般都是和她唱歌、聊天、散步,但白天那麼長,感覺她還是好無聊,請問還可以做些什麼讓她充實一點啊?」 




這應該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問題。




現在大家都提倡高質量陪娃,這又給很多媽媽多添了一份焦慮:我的陪伴到底夠不夠高質量?




很多人誤以為,高質量陪娃就是要安排一系列早教遊戲,手指謠、講故事、塗鴉、創意遊戲、表演、運動、逗笑等等項目馬不停蹄地一個接一個送到娃面前,彷彿一停下來,娃就無聊了,父母的陪伴質量就低了,錯失了教育良機。




其實,這樣子高強度的「人為教育」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現實的。




父母對自己設定這樣的目標,是累了自己,也苦了寶寶。




這就好比我們看一部兩小時的驚心動魄的電影會覺得很爽,但如果讓你一部接一部地看一整天,刺激過度,也會覺得累,也會有看不進去的感覺,不是嗎?




生活就是最好的早教,最好的早教不在早教班,而在生活的耳濡目染里。




高質量陪伴,既不需要一整天都圍著娃轉,也不應以犧牲自己的生活為代價。




父母過好自己的生活,活出精彩,孩子自然會吸收和效仿——這一點,德國父母每天都在身體力行地做著。






購物






在德國超市裡,常常能看到爸爸或媽媽把寶寶背在胸前,一邊逛超市,一邊自言自語地對寶寶描述著手上正在做的事。




再大一點的孩子會和父母一起認識和挑選食物,由孩子來付款。






做飯






我曾經和德國媽媽抱怨,一個人在家又帶娃又做飯的時候,悠悠總是抱著我大腿哭,不願意一個人玩。




我本以為我家孩子屬於難搞型的,會得到他們的同情,沒想到德國媽媽的反應卻很一致:「那當然了,你在做飯,孩子想看你在做什麼,這很正常啊!」 




原來,她們在做飯的時候,都是把孩子放在旁邊的餐椅上,讓孩子能夠看到媽媽手頭上正在做的事情,切菜的時候遞一塊蔬菜給孩子嘗嘗,一會兒和孩子互動一下,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語言輸入。






家務






哪有一個媽媽是不需要做家務的?




收拾整理房間,洗衣服晾衣服,家裡永遠有做不完的家務,我們根本不需要等到把家務做完了再來陪娃。




因為,做家務本身就是很好的早教機會,在孩子眼裡家務就是遊戲,不如把做家務這件事和高質量陪玩結合起來吧。









出遊






國內家長的看法多是,孩子太小,少帶出去點好,等大了再帶出去。




德國家長不這麼看,去哪都把寶寶帶著,不因為小寶的出生而限制父母的活動範圍,更不覺得把孩子帶出去是件壞事。




去年11月,幼兒園組織聖馬丁燈籠節巡遊活動,那晚正值下雨,冷風嗖嗖,我們打著傘,穿著雨衣,拎著燈籠在街上巡遊,而那些生了二胎的家庭也都推著小寶寶舉家來參加巡遊活動,沒有一個家庭把二寶留在家裡!




我隔著嬰兒推車的雨罩一看,我天!才4個星期大的寶寶啊,眼睛睜得大大的,手舞足蹈,雖然TA不清楚周圍在發生什麼,不過很激動的樣子。




冬天的時候,我們約了幾個家庭一起帶孩子去山上滑雪橇,也有一個二胎家庭。




到了雪地,他們把小寶放在提籃裡面,然後把提籃擱在閑置的雪橇上面。父母輪流陪著小寶,另一個人就帶著大寶愉快地去滑雪了。




白雪茫茫,天地不分,三個月大的寶寶就在我們的笑聲尖叫聲中進入了夢鄉。






健身






當了媽,想恢復和保持好身材,卻苦於沒有時間健身?推著嬰兒車也可以健身啊!這項運動還有一個很時髦的名字,叫Buggy Fitness,專門為了生了娃的媽媽而設計,利用每天推娃出去散步的時間健身,在德國媽媽中很流行。




多花幾百塊大洋,買輛好點的推車,約上三兩好友,一起帶娃去公園散步健身吧!




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問,這也算教育?




我來隨便說四個理由:




一、帶孩子出去散步看看花花草草,鳥語花香,藍天白天,本身就是一種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即使別的什麼都不做,也足矣!




二、媽媽間的聊天和社交行為對孩子也是一種身教示範,因為孩子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




三、同時為孩子營造了多元的社交氛圍,有和同齡人接觸的機會,無形中促進了社交能力的發展;




四、媽媽健身是對健康和儀錶的注重,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體現,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被媽媽的積極人生態度感染,很自然地就將這種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除了推車健身,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瑜伽,德國流行母嬰瑜伽,媽媽帶著寶寶一起上,瑜伽嘛,自己在家跟著視頻做,也一樣能達到目標。




重點不是要上多麼貴的早教班,而是當了媽也不放棄追求自己的生活!我們完全可以想辦法把自己的愛好和帶娃結合起來,這樣做比整天只圍著娃轉效果還更好。









會友






有了娃後,把朋友的邀約都拒絕了,因為要帶娃,沒時間?明明可以帶著娃一起去會友啊!如果朋友也有孩子,那更是一箭雙鵰,還能讓孩子也跟同齡人玩,連大人陪玩的力氣都省了。




德國人有了孩子,社交聚會是一樣也不落下,把孩子帶在身邊,常常跟著父母出去見世面,從小出入各種社交場合和party,長大了遇到社交場合一點也不怯場,因為早就習以為常。






工作






比上面更誇張的是,德國人連工作都能帶上孩子!




我今年二月去紐倫堡參加展會的時候,發現有不少出差來參加展會的職場媽媽是帶著孩子一起來的,她們有的把小嬰兒背在胸前,有的推著推車逛展會。




展會本身也有針對三歲以上孩子的託管中心,帶著孩子一起出差的媽媽可以把大孩子暫放在那裡。




我在電腦前工作的時候,悠悠常常會問我:「媽媽,你在幹什麼呀?」 我說我在工作呀,她跑過來在我電腦上亂敲一通,說她也想工作。




我說行呀,我把打好的郵件調出來,滑鼠放在發送鍵上,告訴悠悠:「你按一下滑鼠,就可以幫媽媽發郵件了!Email Sent!」 我表揚她幫媽媽完成了工作,發送了一封郵件。




小孩雖然都不知道郵件是什麼意思,不過還是很自豪她可以和媽媽一樣在電腦上工作呢!






chapter 04






高質量陪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專註地給孩子講繪本唱歌陪玩玩具是一種,陪娃上早教班也是一種。




能做到這些固然好,但這些明顯的益智活動永遠不可能佔據孩子生活的全部,甚至由於我們時間和精力有限,可能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這正是生活的正常狀態。




但這並不可怕,生活才是真正的大課堂,孩子其實無時無刻不在生活中吸收和學習,我們不管和孩子一起做什麼,都不是浪費時間。




尤其像情商、社交能力這些軟實力,更是只能通過生活體驗來習得!抓住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機會,允許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也是拓寬孩子的眼界和豐富體驗的一種——這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別忘了我們只是普通人,普通人有家務要做,有生活要過,還想有一點自己的追求。




千萬別以為有了孩子後追求自己的生活,就是自私的表現。




實際上,父母所做的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裡,行為上在效仿。




我們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了,同時還能盡量讓孩子參與進來,就是最好的教育和陪伴!




最後送上一句我公號的座右銘,也是我眼中的真正早教精髓:




用生活完成教育,潤物細無聲。





作者 | 悠悠媽,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經理。有了女兒後,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深度鑽研德國早教與教育。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和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已出版暢銷書《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







?


進入公眾號

武志紅


回復 

開飯

,送你今天日簽~






你可能還喜歡


爸媽一句口頭禪,孩子內傷30年



」父母皆禍害「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都不是我說的!!!| 武志紅首次正面解讀「原生家庭論」
黃秋生:所有的憤怒,都源於討厭自己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