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回憶里的書店

那些回憶里的書店

這周看了幾本書,有一本是《中國人的氣質》,匆匆看完,挺無趣的。管中窺豹,看到的是片段。不過倒是可以通過這本書看到百多年前的中國,以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倒也有趣。

這一周倒想聊聊自己記憶中的書店。

童年時代,唯二的兩個書店是我們礦區的兩家書店。一個是玲瓏書屋,一個是滕南書店。我喜歡滕南書店的章,每次結賬之後,都會敲在書的扉頁上。紅油油的一塊,像個印記。玲瓏書屋會打折,滕南書店不會。少年時期,最後一次去滕南書店是2002年的母親節,給媽媽在滕南書店買了一束康乃馨。之後再也沒去過。不知道還在不在了。

少年時期,最愛的事情就是每兩周回家一次的時候,下午可以在書城呆一下午,到快晚上再跟爸爸回家。寒假的時候,路過書城,卻沒有進去。有些記憶,留在回憶里比較好。那年豆蔻年華。

大學的時候,我最愛的幾個書店,一個是鴻圖書店,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叫著這個名字,亦或者記憶的橡皮擦模糊了書店的名字。中區食堂對面,上完課的下午隨意翻幾本,倒也不壞。那是當烤鴨的日子。中關村圖書大廈於我是升級版的書城,隨心而至,可以看到音樂,藝術,等不同門類的書籍。不過摯愛還是中國書店的地下一層,從舊書里尋找好玩的書特別有趣。

我喜歡上海的新書店。周五跑到同濟書店去拔草,坐在蒲團上翻看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園林和現代建築設計的書,突然想起來,中國人的氣質很難去描述。可是一個書店的氣質,卻是可以去描摹。同濟書店很同濟。

那鹿鳴書店呢?很復旦。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叢叢的竹子掩映之下,大大的落地窗,一杯大麥茶,一天已過。書架上永遠可以找到有趣的書,文學,歷史見長。 偶爾還會有讀書分享會。昨日坐在之前最愛的位子,往外張望,多了一個郵筒,夢書之城。以書為夢,想來也是美夢了。

有小夥伴說,上海還有哪些好玩的書店?大隱書局倒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前段時間去的時候,改版了。我更喜歡最初的狀態,大大的案幾,可以坐下慢慢翻幾本書。小夥伴來上海,先去大隱書局看看書,再去五觀堂吃個飯,是個不錯的選擇。武康大樓的風貌依舊,秋日的落葉,颯颯秋風中飛舞,也是看書累了的小休憩。

大隱書局在五角場開了個城市書房。我喜歡裡面的台階,隨處皆可坐,看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重溫木心先生的《哥倫比亞的倒影》。隨手翻到閑書最好玩。比如那慢慢的蝸牛。

建投書局是新晉網紅。迷幻的燈光,把bob dylan的歌詞印成的小書,黑色的封面。我記得是薯片的模樣。曾經的薯片重度摯愛者卻沒有下手。下次去的時候,不知還有沒有。不過建投書局的書,不甚合意。書的陳設是書店的氣質所在。

十點鐘,停筆,洗洗睡了。下次想寫寫旅途中的書店。台北,九份,香港,還有拉市海的小書閣。今天下午一杯威士忌咖啡的魔力還在,想來要失眠了。以書為枕,入夢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掉書袋 的精彩文章:

TAG:掉書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