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國本分內,你我皆放翁

愛國本分內,你我皆放翁

林淵的文學課堂

解讀經典 伴你成長

周恩來曾經評價陸遊是宋朝詩歌第一,本來這個名頭應該是蘇軾。注意,這兒說的只是詩,不包含詞作。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為陸遊把滿腔愛國之情融入了自己的詩歌中。在我們的印象中,提到愛國詩人,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陸遊。

但是南宋大把愛國的人,無不想著收復失地,恢復山河。就我們熟悉的,有岳飛的精忠報國,有辛棄疾的金戈鐵馬。

而一生寫了九千多首詩,絕大部分都是愛國題材的,就非陸遊莫屬了。

如果陸遊可以申請吉尼斯紀錄,他一定是愛國詩寫得最多的人。

要達成這點,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一,創作生涯要長。陸遊一生活了85歲,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可算是非常高壽了。而同比辛棄疾只活了60歲。創作生涯長,自然寫的詩就多。

二、宋人大都寫詞,而陸遊偏愛寫詩。陸遊一生只寫了100多首詞,因為他覺得詞的格律比較輕薄。這當然是一種偏見,詞和詩體裁不同,各有千秋。然而,因為陸遊的這種偏好,他絕大部分的詩都是抒發愛國之情,而詞,可能更多地體現個人感情。

三、要從小就愛國。愛國之情似乎也是需要正確培養的,陸遊出身名門望族,父親就是一個愛國志士,曾經被主和派排擠。所以,陸遊從小就是主戰派。如果陸遊他爸是秦檜,還會是這樣嗎?所以,從小有很好的愛國環境也是很重要的。

四、要寫詩就要有時間,如果像岳飛那樣統領軍隊,必然軍務繁忙,就算感情豐富也無暇寫就。所以,不被重用也成全了陸遊。陸遊一生都不被重用,所以他滿腹憂憤,客觀上也有時間。杜甫說文章憎命達,大概能寫出偉大作品的人,人生都會很坎坷。這樣才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言。

五、大環境要好。陸遊身處南宋最好的皇帝宋孝宗時代。宋孝宗即位之初,不僅平反了岳飛的慘案,還勵精圖治,決議北伐。這讓陸遊看到了恢復河山的希望,雖然後來北伐失敗,又開始偏安一隅。但總是讓陸遊心存希望,從而寄情於詩。

滿足了這些條件的陸遊,終於成為了中國詩歌史上最突出的愛國詩人。接下來,我們要看看他的生平,再回顧下他的作品。

正文

陸遊出生在南北宋之交,北宋滅亡之時,他還只四歲。

當他懵懂的眼睛看到了國家的分崩離析,人民的流離失所時,一顆愛國的種子就在胸中開始萌芽。

陸遊是名門望族,因為母親生他之前夢見了宋朝詩人秦觀,故取名陸遊。他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資聰穎,有小李白之稱。

17歲那年,陸遊第一次參加考試,這次考試讓他初次感受到了朝政的黑暗,也為他的後來的命運埋下伏筆。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遊進京臨安(今杭州)參加鎖廳考試(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的進士考試),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取為第一,因秦檜的孫子秦塤位居陸遊名下,秦檜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陸遊參加禮部考試,秦檜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遊。 從此陸遊被秦檜嫉恨,仕途不暢。

秦檜是什麼人,我們就不說了,南宋數一數二的大奸臣。陸遊剛登上仕途,就遇到這樣的迫害,可說是時運不濟。杜甫當年參加考試,也曾因為奸相李林甫而落榜。都說陸遊後期的詩歌風格很像杜甫,不能不感嘆天意弄人。

然而人生總是變化多端。仕途不順的陸遊,婚姻卻異常美滿。

他的妻子是表妹唐婉,他們琴瑟和諧,心心相印。

幸福的生活讓人流連,年輕的陸遊自然沉浸其中。可是好景不長,父母害怕陸遊耽於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就硬生生地拆散了他們。

陸遊是大孝子,他含淚寫了休書。

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釵頭鳳的故事。作為當事人陸遊,他寫了許多詩歌來緬懷過去。

不喜歡寫詞的陸遊,在沈園偶遇已經嫁作他人婦的唐婉後,在沈園壁上題了一首釵頭鳳。

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曾經的海誓山盟,今朝的錦書難托。

世事總讓人唏噓。

不曾想到愛國詩人陸遊寫的幾首愛情詩,卻是南宋最清新脫俗,感人至深的。

失去了愛情,陸遊只能在博取功名的路上一往無前。

他的心中有一種信念,就是此生必將看到山河完復。然而,心卻切,事卻越難成。因為多次的直言進諫,他屢次被貶。

終於,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要開始北伐了,此時的陸遊在鎮江府任通判,他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

但是不管怎麼樣,北伐在即,霜刃待拭,利箭在弦。

誰知因為將帥不和,宋軍大敗。北伐,失敗了。

多年後,陸遊寫了書憤,回憶當時的情景。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那一年,陸遊三十七歲。而寫作這首詞時,已經六十多歲了。

北伐失敗之後,陸遊的人生就是賦閑在家或是四處做幕僚。

他始終在等待機會,但是,朝廷已經沒有再戰的銳氣和勇氣了。

這一年,他認識了范成大,就是寫村莊兒女各當家的那位詩人。

范成大統帥蜀州,陸遊為參議官,二人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 南宋主和勢力詆毀陸遊「不拘禮法」、「燕飲頹放」,范成大迫於壓力,將陸遊免職。陸遊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開闢菜園,躬耕於蜀州。

魏晉時期,嵇康曾經不拘禮法,道法自然。自有名士風流。而此時此刻的陸遊也有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主和派攻擊他頹放,他就自號放翁,回擊他們。

這就是陸放翁的由來。

這樣的瀟洒下其實隱藏著一種無奈。

不過好在陸遊總是心存信念,永不言棄。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更多的時候,陸遊都是慨然有悲秋之意。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回憶當年鵬程萬里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一醒不知身在何處?灰塵已經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

胡人還未消滅,鬢邊已呈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一生誰能預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一輩子老死於滄洲!

正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陸遊卻是連出師都不可求。

世事浮沉,他也看透了許多。他也寫了許多哲理詩。

不管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還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

又或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都是意味深長,膾炙人口的詩句。

但是最感動我們的還是這首簡單樸實的《示兒》。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尾聲

這是一種怎樣的執著呢?

或者說,怎麼樣才能有這樣一種執著呢?

我眼前浮現了一幅畫面。

晚年的辛棄疾去拜訪晚年的陸遊,一個六十多歲,一個八十多歲。

他們本不相識,卻促膝長談,相互勉勵,英雄相惜。因為他們都在竭盡一生去完成一件事情——收復河山。

這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並不曾因為歷史的變化而改變它的精神意義。這也是一種歷史的使命感,它讓每個人都與時代產生密不可分的聯繫,並且成為時代的主角。

世人都讚歎陸遊的愛國,卻不知對於他來說,愛國本就是分內之事。

因為他本就是這個國家的主角。

一如 千千萬萬其他人一樣,只要你想,你也能夠用一生去做一件事。因為那本是分內之事。

下期主題:待定

end

林淵的文學課堂

解讀經典

伴你成長

每周四更新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淵的文學課堂 的精彩文章:

在哲學的世界裡徜徉

TAG:林淵的文學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