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亞馬遜雨林出現海洋生物化石,科學家推測史前時期這裡是一片恐怖的海洋

亞馬遜雨林出現海洋生物化石,科學家推測史前時期這裡是一片恐怖的海洋

位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的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其面積就佔據了世界雨林的一半。同時它也是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也被人們稱之為「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對於生物學家來說就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單是雨林內就包含了地球上10%的生物物種。

近十幾年來,關於這片雨林的形成一直是科學家們爭執不下的問題。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是在地球演化的進程中因地殼的運動從而促使這片雨林的形成;另一部分的科學家認為是由遠古時代海洋演變而成。

但根據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在1000多萬年前,亞馬遜雨林曾被加勒比海前後淹沒過兩次,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個內陸海洋,並且開始了新物種的進化。先前,關於亞馬遜雨林中水的來源,部分科學家一直認為是從安第斯山脈往下流才會有如今的模樣。

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研究人員在亞馬遜的沉積物中發現海洋生物之後,一些科學家就推測亞馬遜雨林曾經被海洋淹沒過。在此次的淹沒中,還演變了新的物種,使得生物的種類相比之前更為豐富。

為了證實這一推論,一位名叫Jaramillo的科學家和他的研究小組打算勘查叢林的地表岩心,在此次的勘查中,他們一共研究了兩個不同地區的岩心,一個來自哥倫比亞東部,另一個則是來自巴西的東北部地區。在這兩個岩心中,他們發現大部分的遺骸都是來自陸地的物種,不同的地方在於,在哥倫布亞地區的岩心內,他們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化石:一直螳螂蝦和一枚鯊魚的牙齒。

研究人員說道,加勒比海曾經兩次經過亞馬遜盆地地區,在它經過的時候,安第斯山脈剛好處於逐漸升高的狀態。當山脈上升時,周圍的大陸板塊開始下沉,海水便趁著這一「縫隙」流入進來,但海水並不會長時間保留這種形態,在淡水和沉積物往下流動的時候,海水也會隨之消失。

對此次的研究成果,Jaramillo感嘆道:「很難想像遠古時代海洋竟可以覆蓋這麼大的一片森林!」如今,Jaramillo已經著手研究挖掘更多岩心的工作,他表示希望能找到更多的亞馬遜化石,從而解開亞馬遜雨林中生物多樣性的秘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宇宙探索 的精彩文章:

人類眼前所見並不真實,科學家實驗表明,你所見到的都是假象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什麼科學家選擇登陸火星而不是金星

TAG:科學宇宙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