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如何區別德國腕錶和瑞士腕錶?

如何區別德國腕錶和瑞士腕錶?

編前語:

說到德國腕錶你能想到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如何區別德國腕錶和瑞士腕錶,鵝頸微調和 3/4夾板應該是比較明顯的區別了吧!(大部分情況應該是如此的。)那麼,鵝頸微調是什麼呢?雙鵝頸又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對於手錶來說又有什麼作用呢?

16年前,格拉蘇蒂原創首創雙鵝頸微調;15年前,格拉蘇蒂原創製錶廠對全世界開放參觀;12年前,斯沃琪集團買下了現今的格拉蘇蒂原創錶盤廠;10年前,這塊倒置機芯腕錶誕生,雙鵝頸微調的曼妙身姿從此展露無遺……等等,說了這麼多鵝頸微調,那它具體是什麼東西呢?

2008年格拉蘇蒂原創倒置機芯腕錶PanoInverse XL,搭載Cal.66手動上鏈機芯

鵝頸微調是德表術語中繞不開的話題(如「德國銀」、黃金套筒、雕花擺輪夾板、四分之三大夾板等),這個始於1867年美國人喬治·黎德(George Reed)的專利,經由格拉蘇蒂表匠改進後成為調節鐘錶走時快慢的一門先進技術,在當時確實非常有用。而現在這個技術和四分之三夾板一樣,在功能上已經沒有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工藝美學上的需求。如果要一句話總結鵝頸微調的功能的話,就是調節鐘錶走時的快慢以保證精準度。不過這個功能從把玩手錶的層面上和我們愛好者沒啥關係,因為如果你要通過這個來自己調節走時快慢的話,要把表拆開來擰螺絲、推鵝頸彈簧……這種事情也只有極少數發燒友才會做吧。

格拉蘇蒂原創於2002年首創的雙鵝頸微調,在原來單鵝頸的基礎上加了一根鵝頸彈簧,以使走時更加精準

既然鵝頸微調對於愛好者來說的主要功能負責美,那麼將這個顏值擔當放到盤面上可以讓審美成本直線下降(不用特地翻過來去看透底),所以GO理所當然地推出了倒置機芯腕錶,而且是在偏心系列(試想在議員表上來一下),更加可以看出品牌對於盤面設計的用心。

然而為了降低審美成本,機芯製作的成本則直線上升。要知道,將機芯翻過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機芯結構整體翻轉的話,主夾板、四分之三夾板和輪系都需要重新建模製作,新的盤面設計則依託於這些重新建模製作的部分。

眾所周知,高級腕錶機芯製作牽一髮而動全身。要做到上述效果,必須重新安排擺輪固定橋板的位置,安排上鏈輪系、重新設計擺輪制動彈簧、校正傳動輪的方向……一句話總結:三大機芯夾板必須重新安排,機芯輪系齒輪軸承也需要重新安置

如此大刀闊斧的四年後,GO仍然精益求精,對該款腕錶進行了升級,推出了紅金款PanoInverse XL(限量200枚)和外觀升級的不鏽鋼款。

仔細觀察,德表的美學招牌一應俱全(黃金套筒、藍鋼螺絲、格拉蘇蒂紋),更重要的是PanoInverse XL 的偏心設計賦予雙鵝頸微調裝置視覺上無與倫比的重要性,在這個基礎上,鍍鋅銀色雙鵝頸微調裝置鑲嵌在擺輪夾板之上猶如蝴蝶嬉戲,其下則是擺輪遊絲規律地擺動相映成趣

個人認為倒置機芯配上偏心設計是步好棋,雙鵝頸視覺上的效果得益於時分秒與動儲顯示的遙相呼應。而倒置機芯的苦心經營,就為了能不動聲色地在腕上看見這隻「小蝴蝶」,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某位德表大神的一句話:「當一件物品從實用性中脫離出來的時候,它的價值就不再由實用性來衡量。於是只要是花了心思、花了手工的物件兒都開始變成了藝術品。」

不鏽鋼款

相比紅金款,個人認為這個不鏽鋼款更能擊中人心。首先是有別於08年首作的配色(紅金款更多是繼承),錶盤經過黑色啞光電鍍和精細磨砂處理,呈現出為銀灰色澤,擺輪夾板的雕花也同步換成了同一色調。由於四分之三夾板前置,盤面縮小,電鍍和打磨更花工夫,從成品效果來看,這些工夫花得值。整體的銀色基調讓人更注意到這隻精美的「小蝴蝶」。當你仔細端詳之時,會發現這隻表配色的精妙之處。這是整個盤面上色彩最豐富的一角,金色的擺輪、紅寶石軸承、銀色的鵝頸微調交相輝映。由此,不得不佩服GO的細節設計

2014年新品PanoMaticlnverse機芯倒置大日曆腕錶

原以為GO的倒置機芯腕錶已經盡善盡美了,沒想到兩年後,GO又推出了一款機芯倒置新品。這款表態網當年寫過的倒置機芯大日曆腕錶,搭載的是全新設計的91-02自動上鏈機芯。在42mm的錶盤上,時、分、秒顯示位於左邊,右上角是大日曆顯示,取代了原本動儲顯示的位置,時、分顯示盤的數字也被更簡潔的棍狀時標給取代了。個人認為,這個大日曆的設置很聰明。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這,大日曆平衡了盤面設計的不對稱性,整體風格更加柔和;其次,與這品牌標誌大日曆配套的數字時標改棍狀時標的精簡處理,讓人聯想到了議員系列的清新風格。能將系列的特色融為一體,而又交代清楚,本身就是品牌實力的體現;最後,這一切又服務於盤面的主角雙鵝頸,使大日曆和雙鵝頸與時分秒兩個顯示盤的對角參照(雙鵝頸-時分盤與大日曆-秒針盤)更加清晰可見,形成一種對抗又和諧的觀感

最後,簡單聊一聊GO在這個技術上花的工夫。我們先來捋一捋時間線。1867年鵝頸微調作為一個調節鐘錶走時快慢的技術誕生,在135年前人不斷更新的基礎上,GO將其革新為雙鵝頸微調,這一舉措在功能上提升了手錶走時精度,更重要的是在工藝美學的層面上提升了機芯的顏值。時隔6年,GO為了使這個裝置更好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開發了偏心倒置機芯系列,將機芯翻過來,雖說不上是創新,但也算是領軍人物。正如L神當年評價倒置機芯:「把一個機芯戴在手上,是審美與勇氣的完美體現。」而且我認為,這個翻過來是有想法的翻過來,因為雙鵝頸本來是給GO的65機芯設計的,然後翻過來的機芯66是在65的機芯上改的。就擺明了一種態度:我家的蝴蝶就是好看,就是要翻給你們看,這樣。為了一隻「蝴蝶」做了這麼多,GO的匠心值得點贊。

今年是倒置機芯腕錶的十周年,限量款新作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那麼GO倒置機芯腕錶經過四年的沉澱會有怎樣的新作?讓我們目以待今年GO的全新倒置機芯腕錶吧!

碗王


川沙碗氏後人,半宅人士,精通文學理論與文藝社會學,習慣以獨特的角度觀測鐘錶的方方面面。

表態互動

說到德國腕錶與瑞士腕錶,

你覺得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Ctime表態網

有態度的鐘錶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time表態網 的精彩文章:

你喜歡朗格的原因是什麼?
從8千到2萬,今年浪琴值得買的表款還真不少!

TAG:ctime表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