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投袂而起-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建設

投袂而起-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建設

於眾多國家而言,由中國牽頭宏偉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中國的世紀工程,而且也代表了這個時代對機遇的訴求。

隨著中國不斷拓展其雄心勃勃的復興「絲綢之路」願景,數以千億的美元正流入亞洲、中東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

中國的宏偉計劃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藉以推進「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促進跨境貿易和合作,將世界大部分地區緊密聯繫起來,帶動全球經濟增長。

迄今為止,約70個國家正式簽署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倡議,該倡議於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

該倡議將重建古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基礎交通設施,輻射範圍東起中國東部沿海,橫跨南亞中東地區,沿西覆蓋整個歐洲國家。

該戰略倡議的「一帶」指的是重新開闢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東起中國南部沿海,途徑東南亞、非洲和南歐等地,重點建設沿線港口的基礎設施。

因為「海上絲綢之路」為沿線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因此沿線國家參與到該倡議來順應了時代需求的,

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為「一帶一路」提供了超過1,000多個項目,並提供相應總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約1,330億澳元)的貸款,同時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為600多個「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提供約合1,300億美元的貸款。

大量民營資本投資的介入,也發揮了相當可觀的作用,中國企業在2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56個經濟貿易合作區投資金額超過185億美元。

同時,作為貿易規劃的一部分,去年中國政府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將進口價值8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並由此進一步提升市場開放的程度。

然而,儘管澳大利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相距可謂一衣帶水,但是卻始終作壁上觀,從未充分理解或闡明「海上絲綢之路」對其商業的潛在獲益。

正當中國不斷加強限制企業在境外投資的時候,諸如大連萬達集團和安邦保險集團等公司紛紛尋求海外投資,其投資量始終保持在人民幣數十億元人民幣。

據彭博社國際新聞社報到,截止2017年上半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下降了45%。

因受到對外投資的限制,萬達集團拋售其在澳大利亞規劃的悉尼黃金海岸大型開發項目,這讓許多人不免產生懷疑,過去幾十年來依賴中國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國家的好日子是否已宣告結束。

澳大利亞政府尚未正式簽署參與該倡議,也沒有跡象表明澳大利亞政府正主動尋求參與該項規劃,這些情況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擔憂情緒。

不過,據澳中「一帶一路」產業合作中心首席執行官董瑾聲明,任何有關中國對澳大利亞商業或項目投資將暫停的說法都是沒有根據的。

澳中「一帶一路」倡議於三年前首次提出,並獲得了聯邦政府啟動資金。

澳中「一帶一路」設立了高級顧問委員會,其主要代表為前貿易與投資部部長安德魯·羅布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劉建興。

董女士在最近一次的亞聯商業論壇上說,澳中「一帶一路」規劃旨在幫助澳大利亞企業理解、並廣泛參與「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商機,從而獲得收益。

對話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商業機會,作為企業可以在政府出台市場引導機制之前採取行動,從而獲得市場收益。」董女士說。

不失時機:董瑾說,澳大利亞本土企業有很多參與「一帶一路」的機會,但潭門似乎還並未理解這些契機。圖片來源:AsiaLinkBusiness

「在過去兩年里,我們邀請了60名澳大利亞CEO前往中國考察訪問,目的是讓他們更有機會了解中國的商業市場,並尋求合作。」

「目前,一些有影響力的澳大利亞公司更加務實地主動參與′一帶一路′規劃的項目里來,但要想更多了解並參與到「一帶一路」的項目里來,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澳大利亞中國商業委員會前國家主席鄧肯?卡爾德說,企業無需等待政府的官方政策出台,可直接參与「一帶一路」項目。

「我認為,企業在沒有政府干涉的情況下,發展業務更容易;如果政府干涉,可能會製造更多的問題和緊張情勢。」鄧肯?卡爾德在論壇上如是說。

「在澳大利亞,其實低調行事才是與政府打交道最好的做法,而不是與澳洲政府一起公然向中國政府討價還價,因為對中國政府來說,消極對待該倡議,會讓中國政府感到並不舒服。

「′一帶一路′為澳大利亞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因為這並不是在搞地緣政治的遊戲。

「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持國內政清人和,並持續保證就業。

「當然,在增強經貿和地緣政治影響力方面,這也許有些作用,然而這並不是該規劃倡議的初衷。

「澳大利亞定會從′一帶一路′倡議中受益匪淺,對此我信心十足,因為澳大利亞有很多可以對接的好項目,非常符合′一帶一路′倡議的要求,能為中國鋼鐵產業鏈及生產領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而這些也正是澳大利亞所需要的。」

董女士說,想要從中國獲得大量的投資,唯一方式便是與「一帶一路」參與企業所合作,或直接參与」一帶一路」項目。

在能源行業,董女士表示,澳大利亞將有許多適宜的商機參與到′一帶一路′項目里來,尤其是對鐵礦石生產商而言,未來10年,中國用於′一帶一路′項目建設需要的鋼鐵量將達到1.5億噸。

「不僅是大宗商品的需求量會有所增加,而且用於澳中兩國合資共建的現有以及新建礦山的資金支持也將有所增加。」董女士告訴《澳中商訊》記者。

隨著市場對礦石產品需求的增加,促使開發出了一座座新礦,而對現有礦業的投資也不斷攀升。

「澳大利亞採礦領域和開發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的基金,吸引對相關項目的投資,同時降低了政治和金融風險。

「在採礦領域,由於受基礎設施和礦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影響,相關的服務產業和設備製造業也從中受益,尤其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公司,是中國公司打開第三國家市場的天然夥伴。

方向

「相比蒙古、中亞、中東以及英國的投資,澳大利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然而,儘管澳大利亞資源行業正按部就班地從市場對商品大幅度需求增長中獲益,但亞聯商業中國業務主管尼克?亨德森提醒,在從事其他經濟領域業務的企業不要盲目暗自竊喜,也不要被動等待「一帶一路」項目帶給自己的受益,應主動參與「一帶一路」項目。

亨德森說,儘管中國是澳大利亞能源和農產品最大的買家,但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宗旨是將為商品的原產國或原產地,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

遠見卓識:尼克·亨德森說,企業絕不應固步自封,而應竭力尋求追隨「一帶一路」的合作機會。圖片來源:AsiaLinkBusiness

「我們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要始終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並確保我們真正參與到市場活動中,而不是被動地採取應對性的措施來和這些項目扯上關係,比方說「一帶一路」倡議」。亨德森告訴《澳中商訊》記者

「從更高層面來說,很多澳大利亞上市公司越來越明智,並意識到′一帶一路′規劃帶來的機遇,但仍然有許多澳大利亞商業團體需要提高積極主動參與度,否則很多美國、英國或德國的中型公司將抓住這些機遇,超過我們。

「與國有企業進行相關的戰略對話,並與其研究潛在的合作領域,讓這些企業意識到與澳大利亞合作的可能性,沒有意識到機遇的企業,最明智的做法是繼續尋找′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機會。

「有相當多的澳大利亞公司與中國國有企業或大型中國企業有戰略合作或合資關係,這種形式也值得進行調研或戰略討論。」

亨德森說,尋求參與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澳大利亞企業,如果能理解中國政府五年計劃的政策,將會更好地從中獲得收益。

秉軸持鈞:中國正加強建設亞洲至歐洲的運輸基建,以此開放與促進主要貿易發展。圖片來源:矢量圖庫。

由於投資和政策重點受到相對集中控制,亨德森表示,由行業和地理區域繪製的五年規劃圖,為機會參與提供了一個路線指導。

「不管是′中國製造2025′,還是「五年計劃」亦或是′一帶一路′倡議,澳大利亞企業對中國的政策和議程框架理解得越多,與中國對話的目標就越明確,找到商業機會的概率就會越高,因為需要解決市場問題本身就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他說。

「澳大利亞從將從′一帶一路′中受益匪淺,我們要以更開闊的視野去理解這項政策,而不局限於地圖上的一條線。

「澳大利亞最大的工程建設公司,不僅參與建設在澳大利亞的大型鐵軌和隧道項目,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其他國家也有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有些公司已經在那些地區把業務做的如火如荼,而′一帶一路′則能提供更多參與此類項目的機會,從服務行業到材料供應,澳大利亞企業都將會從中獲益。

董女士表示,澳中「一帶一路」倡議的當務之急是幫助普通民眾消除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解偏見,許多澳大利亞企業還不明白,該倡議的初衷不僅僅局限於惠及在澳投資的中方企業,或是在華經營的澳大利亞企業。

董女士表示,對於澳大利亞企業而言,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最值得提倡的方式是與中國業內同行採用合作、協作的方式,無論對方是國有企業還是其他企業。

「有趣的是,兩年前第一次去中國的時候,我們會見了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守文,他提出了兩個有趣的觀點,」董女士說。

探求

「第一,他說,沒有人要求企業到有風險的地區去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從中國公司的角度來看,他們不認為澳大利亞公司強大到可以去像哈薩克這樣的地區開發項目,因為哈薩克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區。

「中國企業想要的是與澳大利亞企業合作,前往說英語的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企業最了解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體系、商業運作模式以及文化和語言,並且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企業擁有先天的合作優勢。

「我們不會這那些非常危險的國家做項目,相反,你可以想想澳大利亞在哪些國家和地區有很強的競爭優勢,那麼企業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與中國合作。

董女士表示,王守文的第二個觀點是,澳大利亞的服務公司需要積極主動地消除中國人對澳大利亞的固有思維,即澳大利亞只是礦產資源、農產品和食品的供應商。

「中國企業提到澳大利亞,第一反應是奶粉,但他們並不會想到澳大利亞可以提供跨國服務和知識型產業。」她說。

「這給澳大利亞敲響了警鐘,事實上澳大利亞擁有世界領先的工程公司、風險管理公司和優秀的法律公司。

「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跨國服務,我們如何提高澳大利亞作為知識經濟體的形象?

「通常中國企業需求跨國服務時,他們會直接去找美國、德國、英國的公司,他們不太會考慮澳大利亞的公司。

「澳大利亞需要更好地闡明其向全球提供跨國服務的能力,以促成並擁抱新機遇。」

亨德森先生表示,「一帶一路」涉及到的另一個領域將是教育行業,提升澳大利亞成為中國學生首選留學目的國的地位。

「當你開始這樣一個大項目時就需要技能、需要培訓,而′一帶一路′倡議的要素之一就是文化和教育交流,」他說。

「我們要記住澳大利亞的頂級服務出口項目之一是教育,這包括澳大利亞大學和中國企業之間的研究和合作項目,這其中有很多機會可以研究探索。」

英文版鏈接(需複製):

https://www.acbr.com.au/call-business-get-board-chinas-belt-and-road?language=en

來源:澳中商訊

監製:孟敬亭

編輯:丹·威爾基

校對:孟敬亭 格里菲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孩子太早走路就是聰明?其中潛藏的危害家長要早知道
馬競砸2億買迪巴拉?堅決否認:根本沒有這回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