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建康路吃到三七八巷,假裝一個老城南

從建康路吃到三七八巷,假裝一個老城南

說起夫子廟,南京人總是眉頭一皺,表示沒啥好玩的。就連潛伏在星羅棋布的小巷裡自稱老饕的公號汪,也因為此處的鴨血粉絲、湯包勢力過盛而放棄了進一步挖掘,公認的沒流量場地。

外地人來南京,也挨擺不會推薦他們去夫子廟:擠、不好吃。

其實,你不妨走出夫子廟,繞去建康路,在城市建築的新舊交替中,去找找老城南獨有的陳舊味道。

建康路、長白街、三七八巷……老字號德高望重,小吃分分鐘變網紅。

穿街走巷叉著吃,梧桐深處煙火升騰,每個城南人都有一份活色生香的美食地圖。

GIF

阿婆鹵香蛋

地址: 水游城正對面

駐守在這一塊三四十年的阿婆,可以說是建康路的地標性人物了,86歲的她也是見證夫子廟這一帶發展變遷的人。

在水游城正對面,沒有店面沒有門牌號,只一塊紅牌子特別顯眼。我們到的時候下著大雨,傘下的阿婆半邊身子都淋濕了,也沒讓鍋里的五香蛋淋到一滴雨。

每天早6點到晚6點半,是阿婆的「上班」時間,中午大約兩三個小時的休息,女兒女婿過來「換班」。

從凌晨兩點開始清洗、煮熟、剝蛋殼、下鍋,然後放入桂皮、八角、丁香等佐料,直到下午三點起鍋前,都要一直在爐子上煨著。賣兩塊一個。

GIF

每一鍋雞蛋都要在滷汁里兩個半小時,這樣才能入味。不同於別家滷蛋,阿婆的五香蛋蛋白滑嫩可口,蛋黃細膩綿軟,還能吃出一絲不刻意的甜味。要趁熱吃,才能感受到那份從內而外的醇香。

每天至少要賣出一千個左右的蛋,老倆口從凌晨兩點半就要起床開始忙活。

生活不易,但阿婆有趣,怎麼也想不到「風裡雨里,阿婆都在這裡等你」也能出自她口。

小鄭酥燒餅

地址: 夫子廟建康路170號

在建康路與桃葉渡的交叉處,小鄭酥燒餅人氣不減當年。作為城南有名的小吃,小鄭的招牌早就在老南京人心裡扎了根。

但是,當我們真正決定去排隊的時候,發現了件有趣的事情。

emmm……咋還兩幅面孔呢?

兩家小鄭,門頭不一樣,左邊門頭「正宗十年老店」,並且只此一家;右邊的朱記小鄭標識「里外不是一家店,老門東店是本店總店」,並且黑芝麻蔥油餡兒的每人限購二十塊。

問及兩家口味,身後常來排隊的阿姨說「都一樣,就是左邊一塊二、右邊一塊的區別」。

蔥油、黑芝麻分別是咸、甜口味的扛把子,就我們排隊的十多分鐘里,不知見了多少老頭老太拎著兩大包走。

每逢春節的時候,能比排喜茶的時間還要長得多。前面的大爺去年過年打破了個人排隊最高紀錄,整整4個小時!

兩家味道我們都試了。每一個鴨油酥燒餅都個頭飽滿,鴨油味很香,餅層酥得恰到好處且足夠紮實,就連掉下來的餅皮也都鬆軟酥脆。

或蔥香味四溢、或芝麻飄香,不油不膩,作為一個外行人倒真沒吃出兩家口味的區別。

巴子烤鴨

地址: 長白街50號

說到南京,就繞不開鴨子。在建康路與長白街的接壤處,繞不過淮清橋口的巴子烤鴨

GIF

店面迷你,不仔細打量就容易miss。早上8點半開店門,中午12點半到3點是午休時間,每天200隻左右賣完就關門。

櫥窗後的烤鴨棗紅油亮,隔著櫥窗香味就霸氣地迅速攻佔了鼻腔。

GIF

自製的鹵子,味道很特別,咸中帶甜,是能夠浸透到烤鴨肉里的那種香。

烤鴨皮很脆,一口咬下去肥而不膩。他們家的鴨子屬於放養型的水鴨子,肉質更鮮活。

沿用了老式的土烤爐,讓他家烤鴨更特別。金黃的鴨皮烤融了脂肪,焦香綿脆;皮下一點脂肪,連同鴨肉的汁水被好好地鎖住,細膩鮮香。

天天大碗皮肚面

地址: 長白街48號

有鴨子的江湖,就有皮肚面的一席之地,在南京,這是一種鐵律。

巴子烤鴨旁邊的天天大碗皮肚,常年人滿為患。老闆娘打扮得比小豬佩奇還酷,一口地道的南京話。

皮肚六鮮面15塊一碗,在景區不遠處沒有浮誇的價格,也算是良心商家了。

碗不算大,但料很足,對於喜歡吃菜不吃面的人來說,是一種福音。

六鮮面里的青菜、西紅柿,透著剛從菜地里摘下的新鮮勁兒,十分爽口。肉絲和香腸也都切的片片兒薄,香味都浸透在湯汁里了。

皮肚腰花面里的腰花處理的乾淨,毫無腥膻。皮肚金黃脆香,松泡細軟,在嘴裡爆汁的體驗感非常完美!(別問為什麼沒放辣油,請鄙視不吃辣的攝影師)

魯氏湯包王

地址: 長白街17號金陵閘小區

魯氏湯包王是長白街上的人氣王,在巷子里老遠就聽到「兩籠帶走」的聲音,拐個彎果然就瞧見了店鋪。

去年10月份拍攝的照片

去年十月,一群店員坐在門口圍著大盆挑蟹黃蟹肉,是讓吃貨印象深刻的風景。

GIF

這樣吃湯包估計要被人打

當然魯氏的蟹黃包並不只限秋天,一年四季都有。

一籠上來,用筷子慢慢戳開麵皮兒,湯汁順著小口一股腦地流出來,小碟瞬間溢滿了。趁著熱騰吸一口湯,鮮甜飽滿在舌尖綻開,特!別!香!

餡兒是蟹黃、蟹肉和鮮豬肉的結合體,並沒有那麼顯「黃」。

一口咬下去,除了濃郁的蟹肉鮮香,還夾雜著些許蟹殼驗明正身。確認過眼神,是真材實料的蟹黃湯包。

三七八巷無名粽子

地址: 三七八巷

小小的一條三七八巷,是老城南人生活的縮影。市井煙火像停留在了二十年前,透著老城南人骨子裡的隨意勁兒。

粽子節的前後一個月,是三七八巷最熱鬧的時節。初入巷子,就能見著包粽子的蘆老阿姨。從早晨六點到晚上七八點,每天大約能賣出五六百個粽子。

熱銷榜第一的蛋黃肉粽,原料豐富的有些難以置信,當真是看著蘆阿姨一個蛋黃一塊肉塞進去的,90秒包一個。12塊5一斤的價格,一斤大約能稱3個。

其餘粽子也賣得快,碰上賣光要等上半小時。

把粽葉從涼水中撈出,清新透亮,填入糯米的瞬間,賞心悅目。

GIF

阿姨的粽子賣了二十多年,端午節前後總共賣三個月,其餘時間賣些藕圓子、菱角之類的應季小吃,巷子四季總瀰漫著不同的香氣。

從建康路走到長樂路的三七八巷,這些對於外人來說不知名的小店,像一個個閃亮的味覺地標,撐起了城南人的所有惦念。

在建康路的美食版圖上

又有那些你的記憶坐標呢?

攝影 / 屋頂的蝸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七 的精彩文章:

帶你走進三七世界,讓歷史告訴你三七的真相!
分散式監控在三七互娛的應用與實踐

TAG:三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