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里外翻起塵土,此人覺得不簡單,後來果然撈到一網日軍「大魚」

20里外翻起塵土,此人覺得不簡單,後來果然撈到一網日軍「大魚」

1943年10月,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從第69、第62、第37師團中抽調了16個大隊,再加上偽軍,共計兩萬餘人,採取鐵壁合圍、鐵滾掃蕩、梳篦清掃的「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對八路軍太岳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

與此同時,國民黨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胡宗南的河防大軍計劃閃擊陝甘寧邊區(後來國軍只是做了試探性的進攻),為保護陝甘寧邊區領導人的安全,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遵照劉伯承、鄧小平的指示,派386旅旅長(註:抗戰初期,386旅旅長是陳賡,後由王近山接任旅長一職)兼太岳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王近山率領16團,西渡黃河,馳援延安。

王近山接到命令後,率領一個團的兵力火速往延安方向趕去,幾日過後,部隊已經到達山西省洪洞縣韓略村(今曲亭鎮)附近,考慮到部隊連續多日奔波,王近山決定在此安營紮寨,休整數日再出發。

韓略村是臨屯(臨汾至屯留)公路附近的一個大村子,其北距洪洞縣約25公里,西距臨汾市約18公里,地處臨屯公路進山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王近山發現,日軍在臨屯公路上的運輸相當頻繁,而且戒備比較鬆懈(日軍在韓略村東側建起了炮樓,但只有一個小隊的兵力在此駐守,負責保護公路),他派出幾個偵察兵潛伏在公路附近,隨時留意公路上的情況。

次日凌晨,偵察兵向王近山報告,韓略村20里外的公路上翻起了飛揚的塵土,王近山一聽,覺得不簡單,很可能是日軍的大批車隊,他計劃在韓略村截擊日軍這批車隊。但是,他的計劃缺遭到了其他幹部的反對,因為此次出行的目的是奔赴延安,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安全。部隊出發之前,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明確指示:原則上集中行動,僅派出小部隊進行側翼掩護,沿途不求戰不戀戰,全速行軍趕路,如果遇到戰鬥,則力求速戰、速決、速離。

而王近山的伏擊計劃是主動求戰,是不符合任務精神的,打敗了那問題就嚴重了。但王近山是最高的軍事指揮官,他最終還是決定打這場伏擊戰。不過,他也不敢怠慢主要任務,命令部隊大部繼續朝延安方向火速行軍,而自己卻從2營和3營中抽出4個連隊,埋伏在韓略村的公路附近。

如王近山所料,偵察兵所說的20里外的漫天塵土正是日軍的大批車隊在行駛過程中造成的。當日早晨8時左右,日軍3輛小汽車在前,10輛卡車在後,一輛接一輛進入了伏擊圈。王近山隨即發出攻擊信號,他意識到如果不能迅速解決戰鬥,一旦拖延時間附近日軍來援,戰鬥情況就會相當不利,因此立即下達死命令,要求部隊狠打猛衝,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殲滅敵人。

此戰作戰,僅歷時半個多鐘頭,日軍車隊180餘人(一說120人)除了極少數人逃脫外,其餘全部被殲,13輛汽車全部被燒毀,繳獲重機槍1挺,輕機槍2挺,擲彈筒2具,步槍50餘支。值得一提的是,日軍這180餘人的車隊中,有不少「大魚」,其中包括少將旅團長一名,大佐聯隊長六名,少佐十名,他們全部被八路軍戰士擊斃。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率部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就是以王近山的韓略村伏擊戰改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話百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中國最能打的1支軍隊,一場戰役,消滅3萬鬼子兵!
古代戰刀身上最神秘的1個部位,有人說它是放血的,其實另有玄機

TAG:夜話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