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朝亡於紂王的荒淫無道?別再被騙了,揭秘牧野之戰背後的故事!

商朝亡於紂王的荒淫無道?別再被騙了,揭秘牧野之戰背後的故事!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在我們印象中,開國皇帝往往以天下大事為己任,是百姓眼中的天神;而亡國之君往往荒淫無道橫徵暴斂,是百姓眼中的惡魔。這幾乎成了一條歷史規律,沒錯,這也是每個新王朝想要告訴我們的歷史「真相」!

可真相只有一個,早晚會浮出水面,就如帝辛(商紂王)的牧野之戰一樣。

再說牧野之戰之前先要說下東夷之戰。在商朝末期,國力衰微,而在東方的夷人卻日漸強盛,所以不斷地侵擾商朝的後方,這讓商朝很是頭疼。從帝辛的父親帝乙開始就不斷的對東夷用兵,到了帝辛才完全拿下東夷,並且俘虜了很多的東夷人。

這場戰爭傳播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對民族的融合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雖然是通過流血的方式。《左傳》中提到,帝辛雖然平定了東夷的叛亂,但是也使得商朝的國力俱損,間接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其實說的沒錯,但是有一點,那就是如果不打東夷的話,難道讓他們繼續擾亂邊境?然後等到他們徹底崛起,把商王朝一舉殲滅?帝辛不傻,所以這場戰爭必須要打,而國力肯定是有損失的。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反觀周朝這邊,自然是比不上商朝,那怎麼辦呢?周朝採取的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打不過你,就先打你的小弟。於是周朝在數年之間不斷蠶食支持商王朝的小部落和小國,只給了他們兩個選擇:臣服或滅亡。並且為了為攻打商國做準備,周文王還花了大力氣滅了邘、密、黎國,穩固了周王朝西方和北方統治,避免他們對自己放黑槍。好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差一個很好的機會了!

而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據《左傳》和《國語》還有《史記》記載,周武王選擇滅商的時機非常好,當時的商王朝大旱,黃河河道出現枯竭,外加上商王朝歷代積累下來的問題,使得商王朝看上去搖搖欲墜。反觀周朝,他們也不好受,正處於大飢時期,而周武王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準備把矛盾向外轉移。就這樣,一群缺吃的找上了一群缺水的,而牧野這個地方就是大戰的開始!

我們從古至今都自稱禮儀之邦,就連打仗也有講究。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必敗矣。所以周武王召集周圍各國軍隊在牧野誓詞,史稱「牧誓」,不過按史書上的說法,那些諸侯是崇拜周武王慕名前來,但我覺得人家實力擺在那,你不來就先拿你開刀了。

牧誓大概給出了商王朝三項罪名:聽婦人言,不認真祭祀,還有不用親戚為官。這些理由現在看來無可厚非,但是在周朝看來,這是大罪!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完整的禮樂制度。比如商朝雖然進入父系社會,但是母系氏族的影響並未消失,所以商朝的女性地位還是很高的,可以做官可以領兵打仗,這在後世是很少見的,而周朝的禮樂制度一完善,尊卑有了順序,大大降低了女性的地位。至於祭祀,據考察殷墟和綜合史料,帝辛已經很少用人祭祀了,反觀周初,對天的尊敬使得他們十分認真祭祀,這也就導致許多無辜的人成為犧牲品,其中就有從商朝俘虜的近百位大臣。而任用親戚就更不用說了,春秋戰國的君主大部分都是他的親戚。所以說,禮樂制度的完善是有利也有弊的!

戰鬥打響了,據兩種史書記載,一說商軍100萬,一說17萬,我估計沒有那麼多,100萬可能吧把後勤算上了,那就且按17萬算,而周軍才4萬多人,那怎麼會輸了呢?原來帝辛的主力軍沒在朝歌,所以他就匆匆集結了罪犯和俘虜等人去打仗,結果可想而知。商軍潰不成軍,直接臨陣倒戈,而帝辛也在鹿台自殺了。可惜他沒有留下「任賊分朕屍體,勿傷百姓一人」這句話,否則明崇禎帝看到了,一定覺得是同病相憐啊!

其實從帝辛登基開始,就不斷解決商朝遺留下來的「積病」,不斷地拆東牆補西牆,而且這還是必須補的那種牆,外加上天災人禍,最終被周朝取代。仔細想想帝辛和朱由檢很像,只不過崇禎雖然被清朝抹黑了,但是有大量資料流傳下來,最終歷史給了他一個較為公正的評價。而帝辛就沒那麼幸運了,當時文字才興起,就算流傳下來的甲骨文也很少,並且只有專業人士才能看懂,所以他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由後世續寫的,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對於帝辛,從古至今也有不少人給了他一個公正的評價,而現代殷墟考古才能真正還歷史一個真相,甚至連我國最偉大的人都給了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國運已盡,流言四起;千秋功業,如出一轍!

如有質疑,可查找相關資料,或留言討論!記得關注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外歷史風雲 的精彩文章:

此兩人同為民族英雄,為何一個善終一個慘死?原因竟然如此意外!
一個和尚,不誦經念佛,不求榮華富貴,只求戰火紛飛,有何居心?

TAG:中外歷史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