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視網膜母細胞瘤,奪走王鳳雅生命的疾病,你知道嗎?

視網膜母細胞瘤,奪走王鳳雅生命的疾病,你知道嗎?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一種來源於光感受器前體細胞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兒童,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可單眼、雙眼先後或同時罹患,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但它也是臨床治癒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按照美國腫瘤協會的數據,95%-98%的患病兒童能夠康復,超過90%的患者能存活至成年以後。只是在國內沒有統一的說法,有學者認為此病在國內的5年生存率也可以達到80%-85%,但是《英國眼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稱,我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生存率數據是只有63%。

就是這樣的疾病奪去了五歲小朋友王鳳雅的生命,在沒有解讀《王鳳雅之死:農村家庭殘酷物語》一文之前,在看到的有效的信息之前,外界包括我自己也一直以為是王鳳雅的家人重男輕女擅自將給女兒治病的善款挪用給了兒子,但事實證明不是。這篇文章很好的將一個農村家庭的年輕母親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時的無知和接受命運的安排展現了出來,與其說是貧窮使得這個母親放棄了女兒的進一步治療,不如說是家庭地位以及農村對許多疾病的認識以及治療渠道的了解使得這個母親沒有更多的選擇權。

可能諸如文章所說,外界對我國農村地區的現狀有一些誤解,誠然現代化新農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很多人生病了不敢看不敢治,即使在有醫保做基礎的情況下,依舊不敢選擇去治療。不是因為父母忍心看著孩子去世,而是本身就貧窮的家庭經過一番折騰後其他孩子沒了活路。

所謂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這是事實的存在。在面對重大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治不好,沒辦法治,這不是在農村才存在的現象,在一些地方的城市同樣也有如此的人群存在,且還不少。歸根結底這個問題關乎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不僅是貧窮的所在,還是知識欠缺、對疾病以及醫療渠道無法有很好的認識的所在,即使進農村配備了相應的衛生服務系統,但是在許多疾病的宣傳和普及知識方面依舊非常欠缺。

2.許多疾病可以治癒,雖有失敗的可能,但是如果沒有人願意去相信去嘗試那就一定沒可能,只是這種相信這種嘗試不僅需要愛,還需要足夠的經濟支撐。網友的愛心是愛,但是在面對這原本很美好的愛心可能被濫用的時候,外界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事情發酵。孩子去世最傷心的一定是生她養她陪著她一路走過來的母親,當這種無可奈何被曲解成無情無義、鐵石心腸時,我們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如何能將去世的孩子救活,而是如何將這個已經失去孩子卻生活在更加痛苦的壓力和環境下的母親拉扯起來,心理上的折磨怎能不比身體上的傷痛更痛。

這些問題的存在相信絕不是個例,這個悲劇會被報道也正好藉助了網友的熱心以及媒體的推波助瀾,還有更多的人群只能在貧窮和中去世。社會在進步,但進步是逐漸向前的,不僅是要求人們能夠順應潮流相應的往前走,也要求相關醫療機構衛生部門在社會進步的同時去關注那些被環境所限制沒有辦法向前的人群。他們,才是一個社會到底進步到何種程度的縮影。

(本文由「靈素閣」新媒體獨家發布,作者彥頁;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素閣 的精彩文章:

民間稱它為「羊癲瘋」,它的癥狀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TAG:靈素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