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產主義是這麼誕生的

共產主義是這麼誕生的

——大數據可以把各種偽裝摧毀,從此之後,人都變成一個個乾淨的人。

最近看到一款健康管理電子秤,說明書上說,下載一個APP,註冊,輸入一些自己的信息,如年齡啊、身高啊、籍貫、出生城市等。在你稱重後,APP就會給你出一個健康報告,並追蹤你的體重變化,給予相應的健康管理提示。

我不禁發問,這電子秤是贈送的吧?然而,令我吃驚的是,它居然還需要花錢購買。怎麼還需要購買呢?在當今大數據發展如此迅猛之際,通過贈送一台電子秤,而擁有與人們身體相關的許多數據,這才應該是企業的獲利方式啊。如果,企業發放百萬至千萬台這樣的電子秤,也就相應的擁有了一個幾百萬乃至幾千萬關於個人體重和身體狀況的資料庫,投資成本也不過才幾個億,而在獲得的這些大數據面前,這點投資應該不算什麼吧?

現在個人信息是越來越開放了,很多情況都是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信息已經給泄露了。甚至,再發展下去都不用在APP上註冊了,電子秤都會知道你是誰,都會給你詳細、甚至是準確的健康指導。因為,你的手機已經和電子秤之間建立起了通訊,在你的背後,一個強大的機器系統在暗中操作,智能系統能夠判斷出,是不是你本人踩在電子秤上,而關於你的那些信息,你的手機當然知道了,結合電子秤的測量,智能系統可根據你最近一段日子的走步路程消耗,判斷出你體重的合理範圍,以及判斷身體可能出現的問題,因為,這個系統比家庭醫生追蹤的你更加緊密。

在某些領域,現在已經是這樣了。

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大數據就是利益。目前正在走向的是數據比商品本身具有更高價值的趨勢,一個人的預期消費可以由一組數據來量化。從這一點上看,數據對於企業來說就是潛在的價值。企業可以通過對一個商品進行廣告宣傳,吸引人們自掏腰包購買,從而直接獲取價值;也可以通過以贈送的方式讓人們覺得自己似乎沒有多少付出,只需提供用自己相關的、可以無限複製的數據信息進行交換,即可得到商品。這種贈送與收穫信息之間沒有之前的強制索取而帶來的不爽,在用戶看來,提供個人的信息是為了收穫更好、更多的服務。於是,這種交換過程,無需再抽取部分個人有限的勞動時間進行交換了,我想,克服這個交換勢壘應該更容易一些吧。

再發展下去,通過提供個人信息換取產品或服務應該屬於道德範疇了。

那一定有人要問了,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贈送,企業們得到了一大堆詳盡的數據,人們是免費的享用了各種商品和服務,那又有誰來提供給企業利益呢?

當然,當前還沒有抵達完全用信息換取產品的狀態,但用發展的眼光看,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我們,而且來的很快。

因為,只要能夠看到,個體的信息數據總量,比個體的消費總量價值更高,那個體的數據信息就比他所免費獲得的商品更有價值,於是,企業就會在商品換取數據中得到更多的價值。可以這樣證明,首先是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其次是個人一生的創造總是比他一生消耗的要多一點。因為,人類的文明是人類創造的積累,化解到每一個人也都有存留,也就是我們一生中創造的總量,總是會比消費的總量多那麼一點點,那樣我們才能為子孫留下一點遺產。個人的創造對應著個人的數據,於是數據就能量化他的創造,就如同用人民幣來量化他的創造一樣,最終數據交換可以把他的創造再次卷回到社會,因為創造總量大於消費總量,因此,企業在換取數據中是盈利的。

站在整體社會的高度上看,社會製造出所有商品,社會消費掉所有商品,商品和價值只是在社會內部發生了轉移,它們兩者的總量應該是對等的。高於平均的利益只是在社會的某些節點上的臨時駐留、堆集,對個人來說,就是財富積累。然而,財富堆積造成社會運行的阻塞,壓力增大能消解這些堆積,讓社會運行健康。

社會所有人的需要,是一個大數據,這個大數據對應著商品。人們的需要在增長,導致數據增長,推動社會發展。

這個循環中,首先是出現的是需求,否則製備的商品是沒人要的,也許這個需求是隱含的。在某種商品出現後,如果商品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就得到繼續的製備和應用,否則,就會逐漸的萎縮。從數據總量和商品總量上來說,數據總量總是大於商品總量,因為,總是有些需要暫時還沒有商品對應。於是,商品總量總是試圖去迎合數據總量,數據在指導著企業的生產。擁有了數據,就擁有了生產。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大數據天然就是需要和商品之間的媒介,而現在我們使用的貨幣,是在這個大數據還未在社會中真實現身之時,暫時充當著需要和商品間的媒介。

下一步就是,數據如何變成利益?

當數據成為交換的媒介後,數據就成為了利益,因為數據背後帶著價值。就如同貨幣一樣,貨幣作為物品本身並不攜帶價值,只是貨幣背後代表著價值。

一個企業,通過向社會提供免費的商品,獲取了一定數量的相關數據。把這些關於一定人群的數據,交換給一個稱為數據云的社會大數據平台,換取相應的自己所需的數據量。這個企業通過這個數據量,掌握社會需求,再製造商品。而製作商品的資源從哪裡來呢?其他企業的免費提供。因為,那些企業的產品都需要數據提供,它們從數據云中得到的不僅是數據本身,還包括自己商品的需求單位,企業通過提交產品,獲取數據。最終,通過一系列的免費提供的商品或產品,最後又回到最初能夠創造價值的個人終端。個人創造終端本身又是消費起點。如果把這個過程簡化到極點,社會上只有一個人,這個人產生一個需要,我們這裡把這個需要指定成一個數據,當然,這個數據只存在於他的腦袋裡。然後,他通過自己的創造,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於是,他擁有了他所需要的。如果我們把他的創造稱為商品的話,把這個過程稱為流通的話,那這個商品就它被創造,被消費,雖然只發生在這一個人身上,但是這個商品也走完了它的流通過程。而如何實現從創造到消費這個流通過程,是通過存在於這個人腦中的那個數據進行了鏈接。如果把這個數據剝離,並使之獨立出來,這個過程可以認為這樣進行,上帝通知他,有人需要一個物品,相當於他得到了一個數據,他開始創造,完成後,上帝取走了物品,然後把物品交還給他,因為是他向上帝提供的需要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數據在這個過程中充當的媒介作用。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個流通過程實際的流程是從消費的終點走向製作起點,交易往往並不是發生在交換的瞬間,而是一個過程。我們進一步放大社會群體,當兩個人時,也是這個過程,兩個人商量一下,相互掌握對方的需要,即數據,然後創造,完成需要的滿足。依此類推,在當今的超大群體的社會,也是一個從個體需要,轉換成數據,然後個體創造,最後個體滿足的過程,這裡的個體指的是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

如果稀缺怎麼辦?有人會問。

稀缺只是過程,當比較不再是人存在的意義之後,稀缺本身就成了稀缺。

於是,我們看到,在這個循環中,沒有貨幣的存身之處,但是明確有數據鏈接的一環。從這種意義上說,數據才是天然的價值等價物,而不是某種商品,如黃金。因為,作為商品的商品,它本身的價值和供應量,就會影響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價值,發行的貨幣更是沒有任何穩定可言,所以,以傳統貨幣為一般等價物的市場,它的構建基礎就是虛無的信用,而從人類的發展來看人是越來越不講信用,過去人可以是畫地為牢,現在就得建立森嚴的監獄了。因此這種建立在虛無上的一般等價物,總會發生著坍塌。

數據作為價值衡量,本身就是一個社會運轉中的具體存在,當然就不會發生貨幣引發的經濟問題。而現在,人們正在朝著數據貨幣化的方向發展,雖然,人們還僅僅把這種具有更高價值的數據,當作換取更多利益的手段的附屬,但是,這個發展方向已然形成。一個方向的形成並不是某個人有意製造的,而是,人類思維結構的性質使然,在篩選中走向那個必然,只等著在契機形成的時候,撞到那個更合適的發展方向上。

當然,我們現在仍然以貨幣價值來衡量價值,如果不能帶來實際的貨幣價值,沒有什麼人會去理睬那個所謂的大數據。然而,從大數據誕生開始,讓人首先看到的是它在貨幣價值中的意義,於是人們不約而同的向著它靠攏,向著黑洞駛去的飛船,既是毀滅,也是重生。

在全社會綜合大數據形成之前,人們還是僅在利用大數據獲取利益。因為安全需要,人們有保護自己的本能,不願開放太多關於自己的信息,這樣的資料庫還是碎片狀的。然而,人們不能否認,資料庫的實際數據掌握量遠大於已經開放的數據量,而且,我們在慢慢的接受我們所謂的隱私被逐漸的開放,我們的需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公開的內容。而人們的財產狀況、消費狀況、身體狀況、社交狀況等等內容,早已在那個尚未孵化出殼的大資料庫里存放,而且人們還在源源不斷的向著那裡輸送。我們曾經稱之為隱私的內容,很多似乎已經不再是隱私了,人也越來越透明了,偽裝逐漸的遠離我們。因為,社會目前的發展已經明朗,個體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個單個個體,而是社會,社會的力量空前強大,正在回收這曾經賦予個人的權力。在強大的社會面前,作為個體的人的力量正在進一步的弱化,並且越是強大的人被弱化的越多,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正在扁平化,以至於被壓成平等,人的地位間的差距逐漸的由被社會賦予,回歸到由自然屬性賦予。既然人面對的是社會,那還有什麼必要偽裝自己呢,因為偽裝已沒有存身之地,大數據可以把各種偽裝洗刷掉,從此之後,人都變成一個個乾淨的人。

作為信息的數據具有可無限複製的特點,交換數據之後,原有的數據不會消失。為了換取總量更多、更加全面的數據,人們更願意與信息豐富的大型數據平台進行數據交換,這樣會導致大型數據平台的數據容量進一步的膨脹,而相對較小的數據平台則逐漸的少人問津。試想,當兩個超大型資料庫競爭時,其中一個只比另一個多一個數據,而其他數據它們兩者完全相同,當一個持有新數據的個人試圖與其中一個資料庫交換數據時,出於數據世界的等量交換性,於是也不存在降價促銷的手段,他必然會選擇與多一個數據的資料庫平台交換,潛在認為是能夠換取更有價值的信息。這樣,越是巨大的數據系統就越具有交換價值,較小的資料庫就逐漸的被較大的資料庫吞噬掉了,數據向大數據的平台匯流,數據不斷的積累而集中,充入大數據系統的海洋,而綜合同一的大數據平台最終能夠產生,之後,所有的交換隻面對這個綜合同一的大數據平台。

當然,在成為一個完整的大數據云之前,會有大量的雲數據存在,可能會涉及不同的領域或專業方向,雲之間的相互吞噬是一個過程。

將來,每一個個體把自己的信息傳送到大數據中,從社會中獲取著自己需要的任何東西,當然,自己的創造也是免費贈送的,獲取的對象和創造的對象都是基於大數據,那個大數據就成了社會的自然管理者,聰明的人類,終於成功的為自己迎來了真正的上帝,這個仁慈的上帝,是所有人所有信息的匯總,每一個存在的人和曾經存在的人都只是祂的一面,人們也都可以在這個無限的上帝那裡找到自己,而活在實際生活平台上的眾人們,就成為仰望並膜拜這個大數據系統的相互平等的芸芸眾生了,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了什麼可爭鬥,每一個人通過數據作為媒介,通過提供數據免費的從社會中獲取著資源,輸出著自己的創造換取著數據,於是,按需所取的共產主義就這樣實現了。當然,那時的人們也有所謂的私人存款,那就是自己創造的數據積累。當一個人去世之後,大資料庫就將他的私人需求數據清零,大資料庫數據總量沒有任何變化,雖然這個人的肉身已經腐朽,然而這個人和他創造的數據仍然活躍在大資料庫的海洋中,他和他的上帝融為了一體,而得到了永生。

他的家人,和他的朋友們,在那個大數據海洋里繼續和他生活在一起。到那時,轉世,不再是靈魂唯一的寄託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瓣荷花 的精彩文章:

TAG:千瓣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