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若要生存,街頭文化必須正視性別歧視

若要生存,街頭文化必須正視性別歧視

原標題:若要生存,街頭文化必須正視性別歧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Streetwear 的根基是一種堅定不移的社區意識。而近年時尚產業對街頭文化的著迷,也正是出於對這種意識和真實性的看重。然而,Streetwear 的魅力核心仍是將男性群體作為目標,儘管這種做法已稍顯得偏離主流——傳統品牌早已培育出大量針對女性的高級奢侈品,而街頭服飾則完全相反


街頭文化產業從近年起才開始對女性群體給予應有的尊重,但它的根源早在幾十年前就已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 80 至 90 年代的反傳統文化(Counterculture)。隨著全球化的腳步,街頭文化的面貌儘管不斷改變,但仍是受塗鴉、嘻哈、滑板、街頭和衝浪等社區文化的影響,而這些社區文化在傳統上都是男性佔主導地位。


「從一開始, Streetwear 就一直是代表著特立獨行的男性事物」,洛杉磯街頭品牌 The Hundreds 的主理人 Bobby Kim 這樣說道,他在 2003 年成立品牌,「但我認為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原因,與其背後的亞文化息息相關。」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Streetwear」的概念似乎從一開始就站在了「Fashion」的對立面。在當時,男性群體與時尚品牌行業雙方都存在著不少忽視與誤解。而 Streetwear 扮演的更像是一個 Game Changer 的角色,使得規則變化,使得男士可以通過不同風格表達自己,不必擔心會因此被貼上不合適的社會標籤。「對於那些對服飾和時尚感興趣的男人來說, Streetwear 是一種更簡單的方式,此外,對於同性群體而言,也是一種更為隱身的方式——無論是想表示或掩飾這種身份。」Bobby Kim 補充道。



Streetwear 為男士們創造了一個新的緊密相連的社交空間,自此,長期以來建立於政治、體育、音樂和藝術愛好的友情才開始走向時尚。「Streetwear 產業一開始是以白人男性為主導,這不是一件壞事,但後來它開始變成白人男性自娛自樂的形式,由白人運營再賣給白人,變成了一個非常封閉的空間」,Bobby Kim 補充道。


「Streetwear 產業一開始是以白人男性為主導,這不是一件壞事,但後來它開始變成白人男性自娛自樂的形式,由白人運營再賣給白人,變成了一個非常封閉的空間」—— Bobby Kim


在此基礎上, Streetwear 逐漸在時尚界以及其他文化產業中脫穎而出,但它仍是一個披著社區文化精神的外衣「男孩俱樂部」。受男性特權的支持, Streetwear 成為社交空間中的良好潤滑劑,同時也強化了一種新型的風格,但它的本身是基於性別歧視和對女性的人格物化。


Streetwear 的性別歧視根源



嚴酷的現實是,這個「男孩俱樂部」的心態往往會創造一個對女性極為不友好的環境。「在紐約,有一些 Streetwear 店鋪會僱傭了一大群魁梧粗暴的男性店員,而我的很多朋友都遭到了攻擊」,MMT M 創始人的 Leah McSweeney 在被問及 Streetwear 的早期文化環境時這樣說道。


Leah McSweeney 於 2004 年創立了她的個人品牌,她是女性 Streetwear 的早期先驅之一,並一直致力於填補這塊空白,打擊行業對女性的不公平對待。她早期最具標誌性的設計之一是「Supreme Bitch」,然而後來被 Supreme 訴以商標侵權並索賠 1000 萬美元。最具諷刺意味的是,Supreme 本身也是直接從藝術家 Barbara Kruger 處直接盜用了標誌。


Leah McSweeney


造型師兼創意總監 Beth Bephie Gibb 在 90 年代中期曾在 Stüssy 和 Supreme 工作,她也為我們回顧了當時這些紐約著名滑板商店中的常見掠奪式文化。「這種掠奪的方式是多麼的令人難過,這是我當時生活的一部分,但我沒有意識到這是一件壞事。」


「這種掠奪性是多麼的令人難過,這是我當時生活的一部分,但我沒有意識到這是一件壞事。」—— Beth Bephie Gibb


隨著公共話語權的轉變,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都有了更開放的空間來分享他們的個人經歷。通過這種對話,我們可以深刻反思在工作場所中的性別歧視所可能產生的影響,包括女性比男性受到的系統報酬少,以及長期的性騷擾和虐待。


由於男性主導的根基,Streetwear 也是這種社會結構的一個縮影,甚至成為這些問題的溫床。關於「男孩俱樂部」內部的語言和行為,Gibb 補充道,「一切都十分令人厭惡。現在你可能更常聽到或看到這些現象,但在當時,整個年輕男孩的世界都被允許做類似的事,說類似的話,來以保持所謂的『Just Boys』。這是一個男孩俱樂部,他們很年輕,而且很不成熟。」



Beth Bephie Gibb(右)


為了要保持這種「Just Boys」,整個 Streetwear 文化行業的參與者,從上至下,都有意識地(儘管有時在不知不覺中)創造了一種促進男性團結,同時排斥女性參與者的環境。隨著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關注 Streetwear,男性主導的社區訴求仍然是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男生一起排隊等待最新的單品發售,這種現象似乎成為了「街頭文化」的代名詞。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這種社區意識在網上得到了無限放大,各種平台為志趣相投的人們創造了一個數字空間,以建立真正的聯繫,與此同時,它也為惡魔創造了溫床。

在公眾監督範圍外的這些互聯網角落中,主要由男性組成的社交平台不乏貶低女性的言論,甚至還涉及對其他社群的歧視言論。「他們在這些平台上會說出許多惡毒的話,『我希望她得艾滋病』,『她死後也不能上天堂』之類的」,McSweeney 回憶道。



虛擬屏幕所授予的這種匿名性,以往許多被隱藏的言論如今可以肆無忌憚地暴露。從品牌 Campaign、Lookbook,到 T-Shirt 上的印花圖案,這些被認為是 Streetwear 的核心吸引點卻往往滋生出不平等和對女性的超性化。


這種力量之強以致於不少街頭品牌 DNA 中有了這種成分,甚至認為,將品牌或行業向女性開放可能會損害這種 DNA。「我認為一些年輕的男孩消費者還抱有一種落後的思維,認為女性穿著 Unisex 的服飾就是胡來,而那些專為女性打造的服飾也並不適合她們」,Some Ware 的創始人兼創意總監 Brendan Fowler 表示,品牌的設計一貫採用 Unisex 的風格,「或許他們只是習慣於用多年以來習得的性別風格來思考。」



Some Ware 的創始人兼創意總監 Brendan Fowler


隨著時代潮流的更迭,文化的內涵和背景確實在變化,「Boys will be boys」並不能成為那些表達了女性物化的圖像、詆毀女性的工作環境、以及沒有正確指導男孩們言行的借口。


女性的突破之路:排異



儘管 Streetwear 的大多數著用者都是男性,但女性街頭時尚先驅同樣也為現在的街頭流行作出過傑出的貢獻,只是這種貢獻往往是十分容易被大眾所忽略的。事實上,零售商 Union 在紐約街頭開設的第一間店鋪,成為了街頭服飾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象徵著街頭流行服飾的商業化,而這不僅僅歸功於 James Jebbia,也得益於他的女性搭檔 Mary Ann Fusco 的突出貢獻。除了共同開設街頭服飾零售商店 Union 以外,兩人還曾共同創立了當今最具影響力的街頭品牌 Supreme,但作為女性創始人的 Fusco 卻常常被世人所忽略。

「曾經是我讓所有的店鋪都走向了正軌,但 James 永遠不會承認 — 如果沒有當時的我,就沒有現在的他」—— Mary Ann Fusco


Gibb 說道:「Mary Ann 是街頭服飾商業化的先鋒者之一,但你可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至今都沒有能夠明白為什麼早期的街頭時尚女中豪傑沒有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就連 Fusco 自己都感到疑惑。「有時候我會感到很氣憤」, Fusco 坐在她的古著商店 Maison Jadis 里說道,「曾經是我讓所有的店鋪都走向了正軌,但 James 永遠不會承認 — 如果沒有當時的我,就沒有現在的他



Mary Ann Fusco(左)


「我想一部分的原因應該是,大部分女性是被男性帶進街頭時尚的圈子裡。正是因為有這種不光彩的事情發生,在街頭文化中才沒人正視女性。」Gibb 解釋道。


「我想一部分的原因應該是,大部分女性是被男性帶進街頭時尚的圈子裡。正是因為有這種不光彩的事情發生,在街頭文化中才沒人正視女性。」—— Beth Bephie Gibb


無論是因為父權制支配著媒體和外部的旁觀者或是運動的內部結構,女性都被拋棄在街頭服飾的歷史長河之外。這都是在這條道路上已經留下深刻影響的女性自我意識和堅持抗爭性別動力的結果。「在很多街頭服飾公司和品牌內都以男性員工為主,因此,作為一個女性想要在會議中爭取話語權是一個證明自我的巨大挑戰」,男裝品牌 ALCH 創始人 Alexandra Hackett 如是說道。正如所有行業一樣,贏得話語權成為了女性的自我挑戰,這不僅推動了女性街頭文化的進程,也同時為其他特愛街頭文化的女性樹立了正確的榜樣。



Alexandra Hackett


「作為一名對工作和藝術都非常認真和專註的年輕女性,這是我和男性見面並不被其物化的一種方式。」Vashtie Kola 解釋她為什麼會喜歡上 「男性化」 的街頭風格。Kola 同時也是一個音樂視頻導演,在 2000 年早期的紐約市中心俱樂部文化中被譽為先驅。2010年,她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與 Jordan Brand 合作的女性, 但事實上這也是 Jordan II 的第一次聯名。

「儘管有女性元素的參與,但整體上還是呈現十分男性化的風格。在我來看這是一種成長的方式,在時髦的同時,我還想表達:『我是一個堅強的女孩,所以不要在街上對我大呼小叫。』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時髦,但與此同時這也是在自我保護。」Kola 補充道。


「在我來看這是一種成長的方式,在時髦的同時,我還想表達:『我是一個堅強的女孩,所以不要在街上對我大呼小叫。』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時髦,但與此同時這也是在自我保護。」——Vashtie Kola



Vashtie Kola


傳統的男性特徵和元素已經成為被「Boy"s Club」接納的女性成員的身份認證。 Kola、McSweeney、Gibb 和 KITH 曾經的女性領導人 Emily Oberg 都曾公開表述過,他們曾經被男性化的街頭風格所吸引,並且在成長環境中常常被男性角色所圍繞。「我曾經在身邊全是男孩的環境下長大,並且成為假小子會讓我覺得很自在,所以我對如何融入男性主導的世界也絲毫沒有壓力」,最近剛剛與 Jordan Brand 合作過的造型師 Aleali May 說道。


由於街頭時尚來自於男性,因此最早被街頭風格所吸引的女性都對傳統的男性風格和愛好感興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她們都生不逢時,對於像 May 和 Kola 這樣的女性來說,這意味著一種被接納的感覺。 「我覺得我被接受了,因為我是一個『假小子』」Kola 說。 「我認為,我以某種方式融入了男孩,這對我來說就像滑冰一樣如魚得水。」



Aleali May


當然,並不是所有喜愛 Streetwear 的女性都會在「假小子」的心態中找到認同感,也並不是所有喜愛街頭文化的女性都感到被忽視和不尊重。「我以前是我自己的老闆,我掌控所有的事情,而那些男人們則需要聽令於我」,早期掌握權力的 Fusco 如是說道。


對於其他女性來說,參與到街頭時尚中和成為一個「假小子」,是她們用來打破傳統性別角色區分和傳統性別期望的代名詞。「我在某種程度上被接受成為一個男孩, 但這不代表我認同他們可以不尊重任何女性McSweeney 說道,。

「我在某種程度上被接受成為一個男孩,但這不代表我認同他們可以不尊重其他女性。」—— McSweeney



Adrianne Ho 成功以女性的角色踏入 Streetwear 文化行業


同時,街頭文化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如今街頭文化也不可能憑空生存下去。所以,想要打破傳統觀念的街頭女性必須從音樂、視頻和藝術等方面持續抗爭下去。成為街頭潮流的一份子,並不代表只需要融入到男性團體,而且需要女性在文化貢獻上需要持續努力並成為街頭文化的主力軍。


如果只是單純的想顛覆父權制的社會形態而抵制女性在街頭潮流中所受到的歧視,這種想法不僅是片面的,而且還阻礙了街頭服飾的發展和潛在增長。


拆除「Boy"s Club」



隨著街頭服飾市場的增長和傳統時尚分界的模糊,街頭服飾的面貌必然會改變和發展。但仍有待觀察的是,是否街頭服飾的變化也會與社交氣候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相吻合。


「女性事業發展到現在,我們已經可以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了。女性街頭服飾市場隨著女性運動而增長,現在的女性街頭服飾市場已經比以前大很多了。」Kola 說道,「對於許多新進入這個市場的品牌來說,瞄準女性街頭服飾消費者是一個非常明智並有利可圖的決定。但是,這也往往容易讓這些品牌陷入一個迷思中,那就是女性服飾必須要粉紅,必須要小碼。」


同樣 Hackett 也說:「許多品牌都不明白某個特定行業是怎樣運作的。我已經看過太多品牌認為女生就是應該喜歡粉色和奢華的面料


Stussy Women


無論是老品牌還是新品牌,意識到擯棄傳統的男性氣質,並認識到無性別才是街頭時尚未來才是成功的重要關鍵。「現在的女性認為 Oversized 服飾能夠給他們帶來自信, 我們不需要緊身衣服來感受女性魅力」,莫斯科著名街頭服裝和時尚買手店 KM20 的創始人 Olga Karput 說。


「現在的女性認為 Oversized 服飾能夠給他們帶來自信, 我們不需要緊身衣服來感受女性魅力。」—— Olga Karput



Olga Karput


畢竟,T-Shirt 和 Hoodie 才是街頭服飾的核心,其本質就是男女皆宜, 這也是將來街頭服飾轉變中不可偏離的核心。許多品牌和公司都在向這一概念靠攏,就連曾經宣稱無性別的街頭服飾概念是病態的奢侈品牌都大聲呼喊要加入這一浪潮。


事實上,像 Vetements,Off-White?,Heron Preston 和 ALYX 這樣的街頭潮流的新寵兒都是通過女性產品的推動而取得成功的。與此同時,Balenciaga 和 Gucci 等傳統品牌也因採用街頭服飾而重新煥發活力。即使像 ASOS 這樣的電子商務巨頭也已經轉向街頭服裝,採取了無性別的營銷戰略。


像 Brashy Studios 和 Unravel Project 這樣的新興品牌,也充分了解並考慮其客戶群的多樣性。 在鞋類領域,像 Nike 這樣的公司也在努力實現更均衡的性別象徵。


Vetements



Off-White?



Heron Preston


Aleali May說道,「當我參加那次 Nike 的會議時,他們向我展示了所有新穎、令人著迷並且沒有性別定義的新 Jordan Brand」。她與 Jordan Brand 所合作的 Jordan I 是繼 Kola 之後第二個與女性合作的聯名系列。「行業中總會有女性打破壁壘, 即使在約旦境內,這些女性也在幕後,努力打破這種模式。」她補充道。



Aleali May x Air Jordan 1


在現實中,女性不僅僅可以做男性可以做的工作,而且甚至還能做得更加出色。有時候我可以感受到那些來自街頭品牌的人不相信我作為一個女性可以有能力購買最新的運動鞋款和科技感服飾。但如今,我的公司正在銷售 NikeLab 和 adidas Consortium 的所有限量鞋款,而 Virgil,Heron 和 Gosha 正在和 KM20 獨家聯合發布最新的膠囊系列。」 Olga Karput 說道。


當今的街頭服飾的先驅者們需要接納一個觀點,那就是街頭服飾的改變正在受到公眾的監督,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Bobby Kim 解釋道:「這些孩子不想知道你下一個項目是什麼,但他們會向你發問:你在為女性事業做些什麼?」

「這些孩子不想知道你下一個項目是什麼,但他們會向你發問:你在為女性事業做些什麼?」—— Bobby Kim


鑒於 Streetwear 擁有著如此龐大年輕人群體力量,它的發展亦可視作一種運動。而如今,它正處於一個特別的階段節點,除了整體的形式改變,更希望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力。這首先是接受並承認它一直以來的強大盾牌——男性特權,一直是「Boy"s Club模式成功的驅動因素。「對於那些不敬的年輕直男的惡行,現在會有相應的限制和邊界,我覺得街頭服飾行業肯定會更加美好。從前的許多做法是錯誤的,我們需要改變,我們有能力改變。Gibb 說。


「對於那些不敬的年輕直男的惡行,現在會有相應的限制和邊界,我覺得街頭服飾行業肯定會更加美好。從前的許多做法是錯誤的,我們需要改變,我們有能力改變。」—— Gibb


街頭服飾中的性別權力運動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強有力的社會運動,其根源是在於女性拒絕接受傳統的時尚規範和標籤。如果街頭服飾可以再次捕捉到這一種不守成規的社會改革,並且利用其特權地位來促進社會的包容性,街頭文化將繼續蓬勃發展。但是,當各個行業中的父權制的組織結構逐漸被拆除了以後,街頭服飾和代表男性的「boy』s club」是否還能繼續生存下去。


IMAGE CREDITLE-21EME,NIKE,STUSSY,@Beth Bephie Gibb,STONE/HYPEBEAST,EDDIE LEE/HYPEBEAS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YPEBEAST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Kanye West 宣布進軍建築界,Pharrell x adidas 聯名跑鞋全新配色曝光 | HB Daily
Kim Jones 的入主對於 Dior Homme 來說意味著什麼?

TAG:HYPEBEAS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