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在外人眼裡,地處粵東的潮州,有著古老而神秘的生活儀軌,熱衷各種祭祀拜拜的活動。潮州話不好懂,不能一日無茶的潮州人也讓人心生好奇。

《茶源地理》走進潮州近一個月後發現,潮州人其實既拼搏務實又懂享受生活,他們對茶、茶器以及美食的理解,都源自潮州人細膩講究的性格,其精髓在於「精巧」二字。如果你也有興趣去體驗我們感受過的潮州,那就跟著我們為你設計的路線去尋找「最潮州」吧。

01

上烏崬找茶去

有人打趣說上烏崬就是為了看「宋茶」。

烏崬山位於鳳凰鎮,鳳凰鎮是鳳凰水仙品種、鳳凰單叢品種茶葉的原產地。而烏崬山更因宋茶揚名。「宋茶」,也叫宋種黃枝香。目前在鳳凰山能冠稱「宋種」頭銜的名叢僅有 4 棵,分別為宋種黃枝香、宋種黃茶香、宋種王、宋種二號,簡直將國寶大熊貓的珍稀程度都比了下去。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烏崬宋茶。

當然烏崬山也不是那麼好上的。海拔高(1391米)還在其次,我們上烏崬時便遇到濃霧、疾風、暴雨幾種極端天氣組合在一起,能見度大約一兩米,車輛只能爬行。當我們來到「宋茶」所在地時,三五秒鐘之間,濃霧散盡。但不等你看清楚遠處的青山腳下的鳳凰盆地,另一團濃霧又襲來。難怪當地形容它「山高高、霧蒙蒙,天無三日晴,地無百步平」。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烏崬。

宋種這麼稀有,看看就好。好在單叢種類繁多一樹一香,最講個性,你若有機會待上一兩天,別說喝茶喝到暈,光是名字和各種香型,就能讓你抓狂。若你想購買單叢,就要留心了。

單叢的價格等級比較複雜,因香型、種植區域、採摘季節、茶樹樹齡、製作工藝、條形品質等不同而區分。

香型方面,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蜜蘭香鴨屎香。因為量比較多,價格相對便宜。種植區域方面,相對中低山茶,海拔700米以上、一年只採一季的高山茶最貴。採摘季節方面,春茶貴夏茶最便宜。看茶樹樹齡,老叢價格高過新叢。

而無論是在鳳凰山還是茶葉店買茶,都最好找當地人或懂行的人帶著,這樣拿到的價格會相對公道些。

02

去楓溪買茶壺

從鳳凰山上帶著好茶下來,迫不及待想要喝,苦於沒有隨身攜帶工具。這個煩惱在潮州根本不存在,你且往楓溪去,那裡必有你需要的東西。

楓溪位於潮州市區,宋代以後,楓溪成為陶器生產中心,宋代筆架山窯有大量陶器的製作。從清代中期,潮州楓溪開始了手拉朱泥壺製作。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潮州手拉壺製作。

台灣史學家連橫在《茗談》中說道:「台人品茶與漳、泉、潮(即漳州、泉州、潮州)相同,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以豪,且不足待客。」

有了這般對孟臣壺的狂熱,潮州本地壺也就應運而生了。潮州手拉壺製作工藝源於江蘇宜興紫砂壺,清初開始被引進到潮州楓溪。不同於宜興壺的泥片拍打,潮州壺以手拉成形。潮州手拉壺多採用田底紅泥製作朱泥壺,製造出來的茗壺,質地堅實透氣而不透水保鮮保溫性能好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潮州手拉壺製作。

目前,楓溪有四大手拉壺家族,謝氏「俊合」號、章氏「安順」號、吳氏「源興」號、張氏「裕德堂」。除此之外,楓溪仍有大量的手拉壺匠人。即便是解放以後一些特殊時期,潮州手拉壺的製作也沒有停止過,很多人現都還在,依舊沒能斷得了這份與泥土的關係。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潮州手拉壺。

03

古城裡擺茶席

茶和器在手,是要找個喝茶的好去處了。我們找當地人帶路,去了被文人茶人奉為最雅的喝茶處——叫水坑。

叫水坑是個村莊的名字, 意思是「水聲響」,位於潮安縣的大山鎮。叫水坑擁有目前潮州保存得最好的原始森林,其中鶴頂山方圓500畝的密林從來沒有被開採砍伐過, 據村民說,這裡400畝成片的古樹林都超過300年樹齡了。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叫水坑。

我們仿效古人,帶了各色布茶玩意兒,擇瀑布之下一塊大石坐下,烹水泡茶聽水響,山區多雨,突然一朵雲飄過去,就下起雨來。心無掛礙處,只把爐子擋得一擋就好,雲會飄走,雨會停。

湘子橋。

要領略潮州的古樸,位於潮州市區的湘子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老城牆、開元寺、西湖、己略黃公祠都值得一去。我們興之所至,分別在這些地方各布了一個茶席,像潮州人那樣不急不緩,一杯一杯茶喝下去,恍然有種當下很遠,歷史很近的錯覺。

城牆茶席。

04

牌坊街吃美食

幾泡單叢下來,肚子也開始咕咕叫了。走下老城牆,一轉身,就是牌坊街(太平路)。這裡是潮州的必游之地,彙集了最地道最潮州民居生活方式。如果你只是肚子餓了,更是來對地方了,春卷、朥餅、鹹水粿、鴨母捻、魚生、甘草水果、紅燉牛肉??在潮州美食麵前,只能感嘆胃太小,裝不下。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潮州美食。

飽食過後,沿著牌坊街散步,就會發現有太多歷史信息撲面而來。歷史上潮州曾被喻為「牌坊城」,概因集中於太平路上的牌坊共22座,從明代到清代,歷經268年,多為橫跨路面的四柱三門,規模較大,鱗次櫛比,風格獨特,氣勢非凡,故被譽為「牌坊街」。

茶源地理|沒做過這些事,別說你去了潮州

編輯 / 茶道君


節選自《茶源地理 潮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