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修《大學》做好大人

進修《大學》做好大人

古琴曲

覃曄

00:00/01:46

通過上一節《大學》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主子也不是好做的。正如,成也蕭何,敗也肅何?上天既能讓你成為主子,也能讓你成為奴才。

到底能不能長長久久地被擁立為主子,全看當主子有沒有手握「仁德厚載」的法寶,能不能以人為本知人善用。當主子的能以德政為本,以仁善為治,心懷管屬,尊賢遠佞,則屬下擁戴,主子當得也就高枕無憂;反之,當主子的只以自己利益為根本,不納賢良,不施仁德親,信奸佞,驕奢淫溢,那當主子的遲早要被別人拉下馬。

這周我們學習《大學》十二節,也是最後一節。第十二節是講生財有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有小人才會以生命換財富,視錢財為奮鬥的全部。君子所看重的真正利益不是財貨的利益,而是仁義的利益。所以,國家不以利益為重以仁義道德為重。

下面我們就進入到最後一節的學習當中去吧。

第十二節【原文】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仁者以財發生,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zāi)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譯文】

生產財富也必須有正確的途徑:生產財富的人多,消費財富的人少。生產財富的人勤奮,消費財富的人節儉,這樣,財富便會經常充足。

仁愛的人用財富來修養自身,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換取財富。沒有在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卻不喜歡忠義;沒有喜好忠義而做事卻不成的;沒有不把國庫里的財物,當做自己的財富來愛惜的。孟獻子說:「那四匹馬拉車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要再去養雞養豬;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去養牛羊;有一百輛車的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留搜刮民財的家臣,與其有搜刮民財的家臣,不如有偷盜東西的家臣。」這意思是說,一個國家不應該以財貨為利益,而應該以仁義為利益。

為君者執掌國家,統領萬民,如果專心聚斂財物為緊要,必定是偏聽饞言誤信小人的緣故,國家還以為是好人。讓小人去治理國家,這樣天災人禍就會一齊到,即使有好的人也沒什麼辦法奈何得了的啊。這就是國家不應該以財貨為利益,應該以仁義為利益。

【學習速觸】

生產財富也有正確適用的途徑。一是要生產財富的人要多,消費財富的人要少。因為無人生產,全部消費當然坐吃山空;二是要生產財富的人要勤奮,消費財富的人要知道節儉。不知節儉鋪張浪費,再勤奮掙錢也供不上花銷。只有做到這兩點財富才會經常充足殷實。

仁德的人用財富來修養德性,行善積德爾後德福雙至,不講仁德的人視金錢為生命,甚至不惜以生命換取財富。沒有聽說過主子仁義厚德,而奴才卻違法亂紀的;也沒聽說過講求忠成信義的人做一件事卻做不成的;更沒有聽說過不把國庫的財物,不當成自己的財物來愛惜的。

孟獻子說過,能養四匹馬拉車的士大夫之家就沒有必要還要去掙養雞養豬的小利;祭祀能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必去掙養牛養羊的小利;擁有一百輛兵車的諸侯之家,就不要再去收留搜刮錢財的家臣來幫自己聚斂錢財,與其有搜刮錢財的貪斂家臣,不如有偷盜東西的家臣。這就是說國家不以財貨為利益,而應以仁義為利益。

國家的領導人如果只以專心聚斂財物為緊要,必定是偏聽了饞言誤信了小人,把小人當成了心腹。如果還讓小人當道參與治理國家,那麼總有一天天災人禍必定一齊到來。即使當中有個別好的賢人想去挽救將傾之大廈,也無力回天了。由此可見發展國家不能以財貨為利益,而應該以仁德為利益。

【學習引申】

通過這最後一節的學習使我們明白了國不以利為利而以義為利的道理。誠然國計民生需要以財物作為支撐,但財物又並非是立國安邦的根本。掌管國家的人治理國家的根本是散財於民,鼓勵管理老百姓生產財貨安居樂業,增強國力,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讓所有人都明白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是仁義道德,而非錢財物質,也就是明明德了。

這也就回到了《大學》的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了。

作者簡介

冬日暖揚

76後的年輕嬸兒,專寫生活中的事兒。嬸兒個性簽名:

一手一筆樂淘淘,且行且悟且逍遙!

下面是冬日暖揚的小名片歡迎盆友們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日暖揚 的精彩文章:

終身學習是我們一輩子的事業

TAG:冬日暖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