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都城曾常年駐紮數十萬野戰部隊,明朝滅亡時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明朝都城曾常年駐紮數十萬野戰部隊,明朝滅亡時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明代京師戍衛軍編製在洪武初期就設立了,隸屬於大都督府,十三年(1380年)改隸五軍都督府。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分設京師京營和南京京營,規制漸漸完備。其中京師京營的明軍三大營是明朝軍隊中最精銳的野戰部隊,由明成祖朱棣親自下令組建,分別為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五軍營由馬軍、步軍組成,明太祖時設大都督府,以節制中外諸軍,京城內外置大小二場,分教48衛卒。成祖北遷後,增為72衛。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稱為五軍。除在京衛所外,每年又分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兵16萬人,輪番到京師操練,稱為班軍。

三千營,明永樂時京軍三大營之一,最初以塞外降丁三千騎兵組成,嘉靖年間蒙古騎兵發展到約七萬人後改名神樞營。之所以叫三千營,是因為組建此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當然後來隨著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當不止三千人,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朱棣手下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角色。

神機營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銃後期又添置火繩槍。在明朝時候,這些火器被稱為神機炮,許多游牧民族的騎兵就是喪命於這些神機炮下,這相當於明朝政府的炮兵部隊。

火銃兵列隊為三行,發現敵騎兵前進後,第一行首先發射火銃,然後第二行、第三行繼續發射,在二三行發射時,第一列就可以從容裝好子彈,形成完備而持續的強大火力。此方法本用於對付沐英防守地段起義軍的大象,後經朱棣將其改良並對三大營軍事力量進行合理調配與組合,達到克制機動性更強的蒙古騎兵的目的。

在發現蒙古騎兵後,神機營的士兵會立刻向陣型前列靠攏,並做好火炮和火銃的發射準備,在統一指揮下進行齊射。這輪齊射是對蒙古騎兵的突然打擊。神機營射擊完畢後,會立刻撤退到隊伍的兩翼,然後三千營與五軍營的騎兵會立刻補上空位,對已經受創的蒙古騎兵發動突擊。騎兵突擊後,五軍營的步兵開始進攻,他們經常手持制騎兵武器(如長矛等),對蒙古騎兵發動最後一輪致命打擊。

三大營初建時,頗有戰鬥力,曾多次跟隨明成祖朱棣遠征蒙古,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英宗皇帝北巡,五十萬大軍在土木堡遇到了伏擊,這數十萬大軍幾乎在土木堡之變中損耗殆盡。景泰時,兵部尚書于謙對京營編製進行改革,於三大營中選精銳十萬,分十營團練,以備緊急調用,稱十團營。十團營由總兵官一人統領,監以內臣、兵部尚書或都御史一人為提督,各營分設都督、號頭官、都指揮、把總、領隊、營隊等官。

京師京營和南京京營都是明王朝的主力軍,土木之變後,惟景泰、弘治、隆慶間和萬曆初張居正當國時,營務整飭,頗為振作。此後,由於朝政腐敗,營帥貪殘無能,京營戰鬥力每況愈下。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進入居庸關,至沙河,京軍出御,未經戰鬥,聞炮聲即潰敗而歸。

這支"強大的京師野戰部隊"在明朝滅亡之際竟然選擇了逃跑,簡直是丟了這支軍隊的的尊嚴,如果朱棣知道他辛辛苦苦組建的鐵軍成立這個樣子,不知道會怎麼罵他的子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或許就是最好解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來歷史很好看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稱帝後曾派人秘密尋找一件可怕奇物,並下令找不到絕不罷休

TAG:原來歷史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