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新收藏資訊明宣德瓷器器形及鑒定特徵辨別

最新收藏資訊明宣德瓷器器形及鑒定特徵辨別

最新收藏資訊明宣德瓷器器形及鑒定特徵辨別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青花瓷器,明朝宣德官窯青花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燒造數量上也是空前的,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達了要景德鎮 燒造龍鳳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的任務。其中青花佔大多數,由此可見其燒造規模、數量之大。產品不僅供宮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為商品大量行銷海外,以及對國外入貢者的答贈,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見證。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

明宣德青花雲龍紋大罐,「宣德年制」 四字楷書橫款,高48.5厘米

明朝宣德官窯青花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燒造數量上也是空前的,產品不僅供宮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為商品大量行銷海外,以及對國外入貢者的答贈,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民窯青花大都比較簡潔概括,實力與質量上略遜於官窯,釉面欠滋潤,畫法奔放自如,用筆較草率,畫面構圖很講究意境,充滿了民間生活氣息,活潑而有趣味。

宣德青花胎體比永樂朝厚重,胎質精密細膩、潔白堅硬。梅瓶、大盤、大罐多是無釉白色細砂底,用手撫摸十分光滑,足邊有火石紅斑點。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潤,光澤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稱「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稱「橘皮釉」,極少數有開片。若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釉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氣泡,甚至小氣泡擦大氣泡。宣德朝無論什麼品種的瓷器,幾乎都是這種釉面。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燭台 高48.5cm;底徑14cm

青花用料有進口、國產兩種,以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為主。蘇麻離青這種進口青料,含鐵量特別高,含錳量低,故稱「高鐵低錳」料。蘇麻離青發色深沉濃艷,在爐火氣氛好的情況下能燒出寶石般的色澤;含鐵量高容易使發色呈現深藍色,色料凝聚厚處會形成黑褐色的結晶斑點,在一定光線下有錫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結晶,用手撫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處釉層薄會出現乾澀、無光的現象;

宣德青花造型豐富,形體多種多樣,十分富於變化。從幾厘米的鳥食罐到幾十厘米的大罐、大缸應有盡有。

宣德青花瓷以紋飾取勝,紋飾畫得十分規矩,從不出邊線。畫筆分實筆和勾勒渲染兩種,實筆多為細線條,勾勒渲染多為粗線條和紋飾,線條流暢,紋路清晰,有一氣呵成感。紋飾粗獷、隨意點繪沒有輪廓,俗稱「一筆點畫」。紋飾取材範圍比較廣闊,花鳥魚蟲,人物山水無所不有。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缽

宣德青花款識曾有滿器身的說法,瓷盤無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據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頸、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書寫。早期為四字篆款,其他多寫楷書。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雙圈雙行楷書款、六字橫款、六字豎款。宣德青花款識字體結構布局都很規矩,字與字之間距離、筆劃粗細適中,模仿晉唐小楷的筆法,頗有顏體書法之韻味。筆法遒勁有力,書寫工整、結構端莊、字體清晰,渾厚而古樸。

宣德瓷器的一些特點

1、宣德造型總的的特點是凝重渾厚。同類器型與永樂相比有細緻差別,如扁腹綬帶葫蘆瓶、花澆、高足碗等。同時也有許多含外來色彩的器型.此時器型、品種繁多,居明代之冠。

2、宣德器胎質細膩,多細砂底,琢器接痕少件。同類器與永樂相比,胎體乃顯厚重、堅緻。

3、宣德釉面的突出特點為桔皮紋.青花器釉面呈亮青色,前期與後期釉面稍白,中期為青白色,釉面均很細潤。一線拍行藏品徵集以及藏品私下交易 詳情諮詢 一五零五六九二五六一五 鄭女士 。

4、其紋飾一改永樂的纖細風格、顯得粗重豪放,筆法蒼勁。尤以龍紋雄健威武之狀,為明、清兩代之最。

5、宣德青花有三種色料:進口「蘇尼勃青」料 .國產料、進口和國產混合料.其中「蘇尼勃青」料最為常用,所繪青花自然暈散,形成濃重的凝聚結晶斑,深入胎骨。 其後期青花色調,或濃褐,或灰暗,少暈散和斑點。

6、宣德瓷器署有官窯年款的較永樂時顯著增多,一般為六字楷書款,個別亦有四字楷書款或採用篆書的;署款位置不定,器物全身各部位均有書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文化匯 的精彩文章:

成化鬥彩歷史文化傳承
2018年美國勞倫斯春拍精品展出

TAG:藝術文化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