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己移民英國後的感受,希望一些體驗能幫到大家

自己移民英國後的感受,希望一些體驗能幫到大家

今年即將25歲,老公26歲,我倆都是老北京人,目前在倫敦生活。我和老公都在英國完成了研究生學業並且目前已經工作,老公在英已經工作兩年且拿到Tier2的工作簽證,干滿五年即可拿到永居,但我倆決定放棄拿身份,明年回國。

決定回國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不被理解的行為,但是我想對所有有移民想法的人說,在行動前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實際需求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不是別人都羨慕的方向才是最優選和驗證成功的唯一方法,而進了圍城再想出來,就難了。在此推薦一篇文章,寫的很實在和清晰,望有移民想法的朋友抽出幾分鐘讀一讀

其次,對於中老年40 的朋友們,我真心不建議移民。說一個實例,我的媽媽在北京一個學校教書,她們院曾經一個說一不二作風非常強勢的女院長,在退休後去美國給女兒帶孩子,一去就是十年。上個星期回國了,想最後在北京養老,和老同事聚會期間大家幾乎已經認不出來那個曾經叱吒風雲漂亮能幹的人,而在美國的十年因為寂寞和無法融入社會而變的沉默寡言,木訥緩慢,外形上更是蒼老無比。我媽很是感嘆,在視頻中將這件事告訴了我,我在這裡想勸解中老年人,移民一定要謹慎!而且要有強大的心態和準備!

先說一下我大姨吧,64年生人,在八十年代大學生還是稀有物的時代考上了北京建工學院一本建築系,畢業後留學新加坡,讀了一年研究生後很順利地找到了一家大公司,做著繪圖的老本行。之後把國內的老公也接了過去,又生了一個兒子,真正地安家在新加坡了。

在九十年代,能在國外定居安家是多少國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大姨也一度成為了我們家的榜樣,以至於出國的夢想深度地滲透了我二姨,小姨,還有我媽。隨著近十多年國內房價瘋狂地崛起,大姨和國內兩個妹妹還有我母親的差距不但沒有拉大,反而被超越。我們發現這幾年大姨回國只要去超市,一定要先看價格,再仔細挑選,而且一次總不會像我媽她們拿很多。細心的我媽發現後,就試探性的問大姨她們在新加坡真實情況,大姨跟我媽關係好,逐漸袒露了心聲。

原來雖然在外看大姨的生活很好,工作奮鬥這麼多年也買了兩套房子在新加坡,但是由於新加坡沒有退休養老福利,退休後的工資是從在職時每月發的工資里提前扣出來的,也就是說乾的年頭越多,才能保證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水平。所以在新加坡70+以上還勞動的老年人很多。其二是生存壓力,新加坡裁人很常見,大姨的老公和她是同事,同為建築師,在前年被公司裁員,因為年近50這兩年一直沒找到工作,一家人生存壓力全都落在了大姨身上。

這次大姨上個月剛剛回國探親,我媽幫她買的股票賺了五萬人民幣,大姨挺感激的,告訴我媽說她下半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到北京養老,這一輩子擱在新加坡,她後悔了,如果在國內以她的業務能力會比現在生活質量好太多太多,而且新加坡人很歧視她們這種第一代移民的大陸人,今年反華情緒尤甚。

我媽聽後心酸不已,看著面部比實際年齡蒼老太多的大姨,一時竟也不知該安慰些什麼…只得說早點兒回國吧,我們都在這兒呢。PS: 我大姨年輕時是個大美人,學習又好人也老實,當時在前門衚衕四合院的親戚們都拿她為我們家的榜樣

好,接下來說到為什麼我想回國。我想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出過國或者是沒有長期在國外居住和工作經歷的人來說,出國移民是夢想中的終極目標,即使很多人語言不通或者是干著在國內根本看不上的工作,也甘之如飴。我並不想對此有任何批判,而時間會最終告訴你當下選擇的正確性。

首先,我上述說過自己和老公是老北京人,多少會有土著情節,外面再好,在夢中反覆出現的地方還是自己的家鄉。之前我主也信誓旦旦地說就要定居海外了,但當時還是太天真,隨著時光流逝,我發現自己內心並不開心,就像是被放逐在大海上的兩艘小船,因為要滿足自己內心的虛榮和別人眼中完美嚮往的生活而生活,這種傀儡般的日子讓我很痛苦,也決定不再和自己的內心相悖。

可能會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我的不如意是源於當地社交開展的不好。我本身性格非常開朗,口語能力和任何一國家人交流都沒有障礙,因為外形和穿衣風格比較偏歐美化,在國外讀書兩年基本一直是混外國人圈子的,朋友圈很廣泛因此是不存在因融入不到群體而產生的落差感。

其次,工作晉陞也是一個主要問題。在西方國家,任何行業的話語權還是在白人手裡,也許你幹了十年,但最多是一個project manager 而無法進入決策層。同樣是干五年,也許回國你會發現工資比國外給的高,而生活成本又低很多。倫敦的高房價和租金其實和北京上海一樣,給年輕人的壓力太大。

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尤其老公是他父親家三代唯一的孩子,不得不去考慮父母們的感受。

此外,根據我這幾年在海外觀察,發現移民意願高的群體有幾個特徵,這裡來總結一下。

1. 家庭非北京和上海地區的年輕人。對於這類人來說,到北京和上海購房和生存的壓力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還大於英國,索性留下。

2. 離異家庭。我身邊也有從北京來英國定居的朋友,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單親家庭,通常是家裡只剩下一個老母親,每年可允許在英待夠180天。我我看到這些老年人都六十多歲,還要每年做飛機折騰一次,很心酸。如果有一天她們失去行動力了該怎麼辦呢?

3. 二胎或以上家庭。最起碼國內還有一個兄弟姐妹可以照顧家裡,自己在外面也放心。

4.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現在九零後出國讀過書的人反而不想在國外定居,反而是六零七零的移民意向更高,也更堅定國外就是比中國好的理念。

再說一下老生長談的問題,什麼類型人在國外幸福感最高和最低:

第一類是錢多了花不完的人,一般來說都是天朝官員子弟,他們在國外會有家裡源源不斷匯過來的鈔票作為強勁的經濟支撐,當然也有洗黑錢的因素。我在這邊認識的一個朋友就是,他想回國,但父母不讓,父母都是當官的,怕那天一出事被雙規。

另一類就是走投無路的人,基本上來國外最早一批開餐館的都是些類人,記著曾經一個來自於福建福清的房東對我說過雖然她很想念家,但英國比他們家鄉好太多太多,而且只要出去了就是全村人的驕傲。

而最痛苦的就是中產階層,在國外明明可以享福或者當個小領導衣服無憂,受人尊敬。但出國後基本只能幹著藍領的活,時間長了這類人心裡容易扭曲,非常寂寞,落差感太大,也是迴流國內比例最高的一個階層。

別問我咋知道的,我第一線和每一個階層的人都有交流,在此做下記錄。

倫敦的簽證中心,包括各種類型簽證和永居移民。在這裡看到了不少國內大爺大媽的面孔。

其實,是留還是走,要看個人情況而定。

比如,喜歡拼搏,喜歡物質,國內機會要多一點。

比如,喜歡普世價值,契約精神,健康快樂度過一生的,外面要好點。

我說房子財產等物質的東西,肯定回來要好一點。

但,世界潮流,各界精英,還是朝著那些國家去移民的多,國內也是吧。

看到有一個加拿大的老移民寫的一段感受,挺有感觸,和大家分享一下:

國內剛參加銀行工作時,沒有一點金融知識,行里讓我到業務部門學習(這可是按正式職工發工資的),半年後,我到電腦處工作,其實對銀行用的系統和程序以前一點都沒有接觸,在前半年的時間裡也基本是學習,只能幹點簡單的活。直到參加工作一年以後,才基本上能獨立的完成一些工作。就在我越來越成熟,成為業務骨幹的時候,我選擇了移民加拿大。我以前在單位的時候經常上8個小時班,連4個小時也幹不了,其他的時間就是看報紙,上網,偷著學英語。

我在加拿大作義工,照顧那些老年人,尊老愛幼不管在哪兒都是好的道德規範,我在這裡照顧那些素不相識的外國老頭老太太,幫他們穿衣服,攙扶他們走路,陪她們做遊戲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已經80多了,我從小長到這麼大,好像從來沒有照顧過她,只知道偶爾去看看她,還是奶奶給我做飯。

我的父母也已經60多了,我不能給它們絲毫的照顧,相反我還把自己的女兒放在他們那兒,讓他們替我操心受累照顧孩子。我忽然發現我在自己的祖國只是在索取,沒有做任何的回報和奉獻,就跑到遠隔萬里的一個叫加拿大的地下室里,消費著在中國帶來的錢,為加拿大政府交著高昂的稅。

我們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也許是聽得多了讓人產生逆反,加之政府的腐敗和言行不一,使得人們對愛國這樣的字眼感到很虛假。以前在國內的時候,總是抱怨政府的腐敗,社會的不公,經常說人家國外怎麼樣……,但我們卻從未想過我們能為國家和人民做點什麼,要明白,政府和國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應該因為對政府的不滿就將整個中國遺棄。

最後,回到我們的題目中來,留加還是迴流----實現自我還是浪費生命---為什麼而活著----怎樣活著更有價值,希望每個移民朋友都能好好的思考,對未來有一個更好的打算,不要把中國只當作自己走投無路的一個避難所,也不要把中國當作一個投機賺錢的基地。她首先是我們的祖國。她為你做了什麼?你為她又做了什麼?

說了那麼多劍拔弩張的話題,大家都放鬆一下,晒晒我和老公平時自己做飯的手藝吧。首先是西方尤其是腐國的料理實在是吃不下,其次是為了節約平時開支,剛工作一兩年的孩子生活在倫敦租房壓力確實有點大。我和老公都不願問家裡開口要錢,所以平時生活能省就省著吧。如果自己做飯生活在英國每周50磅就夠了,僅生活費,給大家做個參考。

研究生拿到了merit優秀學位,發的畢業證上會特意標註出來,很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蜜果網赴美生子社區 的精彩文章:

美國生子:簽證其實很簡單
在加拿大DIY生子的時光,希望對大家有用!

TAG:蜜果網赴美生子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