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材的來源和生產

石材的來源和生產

這裡只是一片自留地,是眾生一分子感受和對話這個大千世界的方式。

石材的來源和生產

石材是歷史最悠久的建築材料之一。世界各地不勝枚舉的地標和驢友們津津樂道的古建築遺產都是由(天然)石材建造而成的。

這些石材建築或莊重雄渾,或巧奪天工,或美輪美奐,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近現代以來,由於鋼材和混凝土大行其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石材作為主要結構材料,但石材的用量並未因此而減少。相反,石材被大量用於建築物的室內外牆地面裝飾及圍護。

有實例為證。

裝飾石材(主要指天然石材)以其美觀高雅、豐富多樣的色澤、紋理和質感而廣受青睞和讚譽。

石材雖美,要得到它,須經歷千辛萬苦。 那麼,石材究竟從何而來?它們怎樣從原料變成成品呢?

眾所周知,石材由岩石開採和加工得到。即便你沒有親眼見過,在電視畫面上也看到過。

岩石——構成地殼的主要物質,系天然造岩礦物通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形成的集合體。由地殼的主要元素可以推測造岩礦物、岩石,乃至天然石材的主要成分。

由於造岩礦物多種多樣,地質作用又千變萬化,造就了種類豐富和性能各異的岩石和石材。

註:由自然動力引起使地殼組成物質,地殼構造,地表形態等不斷的變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稱地質作用。地質學界把自然界引起這些變化的各種作用稱為地質作用。地質作用主要分為構造運動、岩漿活動、地震作用、變質作用、風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岩作用等。

作為石材的母體,岩石按形成過程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火山噴發時,熔融的岩漿上升至地表附近或噴出地表,冷卻凝結而成岩漿岩(也叫火成岩,為「火山作用形成之岩石」的縮稱)。

岩石風化後經搬運、沉積、膠結而成沉積岩(因多數與水的作用有關,故也叫水成岩)。

岩石在溫度、壓力或化學作用下,經地質學上的變質作用而成變質岩。

這些定義告訴我們,只要條件適宜,這三類岩石能相互轉變

例如:經過變質作用,石灰岩變成大理岩,橄欖岩變成蛇紋岩,砂岩變成石英岩等等。這些變質岩都是常用建築石材的母岩。 當然,岩石的相互轉變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正所謂海枯石爛,地老天荒。

礦山中的岩石都是建築石材(包括混凝土骨料)的來源。

採礦得到的毛料或荒料,經必要的加工,最終變成石材。

石材加工工藝隨其具體用途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石材飾面板的加工較為複雜,需要經歷解、裁切、研磨、拋光、酸蝕、噴砂、水噴、包裝等多道工序。

實踐證明,天然石材的加工會帶來很多環境和社會問題。以人造石材部分取代天然石材具有較好前景

人造(或合成)石材(Engineered Stone、Artificial Stone或Agglomerated Stone)是指利用天然石材(Natural Stone)開採和加工的(不局限於廢料)為主要骨料,經適度破碎(變成顆粒和粉末)並摻必要輔料,通過膠粘劑(如高分子聚合物,亦可用水泥,或兩者的混合物)膠結製成的複合材料。

以高分子聚合物(如非飽和聚酯樹脂)為主要膠粘劑(即膠凝材料)的人造石材可視為聚合物混凝土(Polymer Concrete),其中的骨料包括石料(主要骨料)和(或)陶瓷、碎玻璃、碎鏡片等可兼容的添加物。 這類合成石材的製造工藝包括配料、拌合、真空加壓、振動成型、凝結固化、修整、研磨、拋光等。這相當於把天然石材的開採過程變成了合成石材混合料的攪拌成型和凝結固化,之後兩者的加工工藝則大致相似。

通常用大理岩和石英岩碎石料生產人造石材,分別稱為人造大理石人造石英石。這兩種人造石材在工程中已有較多應用。

這次推送的內容,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最後,再留一個小問題給大家。

分享完畢 ? 感謝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何看待中國國學-愚見:繼承,傳承,發揚光大
軍人不止剛強,如詩如畫也如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