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京學區房新政後,有人買後跌價,有人著急買房趕末班車

北京學區房新政後,有人買後跌價,有人著急買房趕末班車

北京各區發布的入學改革政策是為了給學區房降溫,張揚覺得初衷是好的。但眼下,跟很多學齡前孩童的家長一樣,她不得不跟政策賽跑。因為她不確信,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北京,學區房真的會輕易消失嗎?

文 | 易方興

編輯 | 楚明

今年年初,張揚的母親去世了。

母親生前喜歡把房門鑰匙放在鞋架上。如今,那串鑰匙還在那裡,是母親留給張揚的最大一筆遺產。

最大的遺憾是,這不是學區房的鑰匙。

這套房子在北京丰台區南邊,三居室,南北通透。身體不好的母親很早就把房子過戶到了女兒名下。母親生前很喜歡這套房子,總把窗玻璃擦得乾乾淨淨。

雖然覺得可惜,但張揚還是打算賣掉這套房子,到西城區去買更老更小的學區房。不過,最近頻頻出台的政策有點打亂了她的陣腳。

今年4月底開始,東西城、海淀等區均推出了「弱化學區」的政策。東城區將對區內6月30日之後取得房本的家庭,採用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進行多校劃片;西城區提高了小學入學門檻,要求「法定監護人在其他區無獨立產權房且實際居住在西城區」;海淀區則規定,從2019年1月1日起,海淀區取得房本的家庭,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施多校劃片。

張揚覺得自己是被卡在政策時差的空隙里了。如果不能在明年之前買好學區房,將來再買的話,可能被隨機分配。也就是,即使買了房,可能分配不進滿意的學校。當然,不買,進優質校的幾率則更小。

北京各區發布的入學改革政策是為了給學區房降溫,張揚覺得初衷是好的。但眼下,跟很多學齡前孩童的家長一樣,她不得不跟政策賽跑。因為她不確信,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北京,學區房真的會輕易消失嗎?

1

「你們家孩子準備到哪兒上學?」這個問題磨得張揚的耳朵都要生繭子了。

自打女兒雯雯出生以來,孩子上學問題就讓她焦慮。在她眼中,「丰台區教育資源相對比較薄弱,家門口的學校又是丰台區排名比較靠後的,無論是硬體還是師資力量都不行」。

她在丰台給女兒報了一個學前輔導班,為以後上學打基礎,「哪知道有一天我過去一看,老師的講課方法就是左邊寫題目,右邊直接寫答案,讓孩子們自己去琢磨,這樣的教學也太敷衍了。」

這更加堅定了她送孩子進優質學校的決心。

新入學政策出來頭幾天,張揚還猶豫不決,如果換市中心學區房住,通勤時間是過去的兩倍以上,居住面積可能還不到原先的一半。

買不買學區房,令張揚苦惱,但對剛買學區房的家長來說,新入學政策出台,不確定性也在增加。

今年4月,在朝陽區最東邊上班的周橋,看中了東城區的一個小區。按照過去單一對應學校的政策,孩子將來可以上區重點小學方家衚衕小學,再直升進入市重點中學,「九年義務教育,我家的兒子至少起點有了保證」。

方家衚衕小學。圖/視頻中國

周橋痛快地交了50萬購房定金。一周後,新政策出台,6月30號之後取得房本的家庭,將實行多校劃片。這意味著,新政實施後,自家孩子未必能進瞄準的方家衚衕小學。

「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他自感不走運,「以後多校劃片,就算孩子運氣好能划進好學校,但房子貶值,我還是虧的。」

生於1982年的張揚常常感嘆,人到中年,每個年齡階段發愁的事情都不一樣。「沒車的時候愁車子,沒房的時候愁房子,有了孩子之後就開始愁孩子,等孩子到了快上學的年紀,大家又開始愁學區房了。」

在5月10日這一天下午,張揚下班後,又一次開車經過了她家小區對口的小學。這條她走了10多年的路,因為小學和菜市場同時存在,成了附近最堵的地方之一。

母親在世的時候,她經常跟母親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有一次母親還跟她開玩笑:「在這個小學讀書,以後萬一考不上大學,還能直接到菜市場就業,多方便。」

玩笑過後,張揚心裡總是不安。她生女兒雯雯的時候30歲,當時胎位不正,難產導致大出血,差點出不了手術室里。度過危險期後,她看到淚流滿面的丈夫,心裡暗暗做了兩個決定,不能再生二胎讓家人擔心受怕了,再就是給唯一的女兒提供最好的環境。

這包括最好的教育資源。

2

張揚不敢再猶豫,立即投身「看房大業」。

在手機APP上,看到還不錯的房源,她就會收藏下來,半個月收藏了100多套,從1000萬左右的兩居室到400萬的半地下室,從海淀,到東城,再到西城。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找中介看房子。

令她不安的是,她收藏的100多套學區房,以每天5套的速度從「待售房源」一欄中消失。她挨個打電話問中介,得到的反饋都是,「對不起,您之前看到的那套房子已經被賣掉了。」

心情同樣焦灼的還有周橋。新政策對東城區影響尤其大。他必須趕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拿到房本。為了加快交易進度,他一度四處找人借錢,希望湊足全款來買房,但最後由於資金缺口太大只能作罷。

每次去辦手續時,周橋和中介提前2小時去排隊。他到了辦事大廳才發現,很多人跟他一樣,都在著急辦手續。

求購學區房的廣告在街頭和衚衕里並不少見。圖/視覺中國

他顧不上工作,全身心都在跑房子的事。如今,趕在政策實施節點之前拿到房本的幾率很渺茫。他自嘲,這段時間沒少挨丈母娘和媳婦埋怨。

買學區房已極大犧牲了家人的生活質量。周橋在朝陽區的房子建築面積130平米,四室兩廳,一家三口住得自在。唯一不足的是,小區附近小學在朝陽區排名倒數。

周橋自己開公司,有個生意夥伴,原本跟他住同一個小區。對方前幾年就賣了房,換了東城的學區房。他開玩笑問對方:「搬到原來一半大小的房子里是什麼感受?」而對方直接回答說,孩子已經進了方家衚衕小學了,步行上學不到10分鐘。

周橋深受刺激,當即開始著手換房子,看中了方家衚衕小學周邊的一套學區房,價格1050萬。

如今,房本還沒到手,根據多家中介的報價顯示,方家衚衕小學和史家小學等名校過去單一對口的學區房,價格均不同程度下降。

周橋只能自我安慰,好歹能上東城區的學校,「說不定電腦派位也能派到好學校呢!」

3

密集看房後,張揚驚訝地發現,西城區的學區房很火熱,價格環比還略有上漲。「目前西城區的政策影響最小,大家都想趕在2019年之前把學區房的事情搞定,反而推高了學區房的房價。」

西城區多個房屋中介說,5月份學區房的成交數量,遠高於年初時。廣外片區的一名中介說,由於片區對應著實驗二小分校,每套房子每天都有七八撥人看,單價9萬多一平米的房子,掛上網一兩天就賣掉了,價格還有小幅度上漲。

各區房價均價,僅供參考。圖/來源於網路

多家房產公司網站數據也顯示,自從3月份開始,東城、西城、海淀近3個月的二手房成交量漲幅均較為明顯。優質校最集中的西城區,二手房帶看量已達到近一年最高值。

形勢逼人,被突然擰緊了發條的家長不是少數。經營一家綠化公司的劉立偉家住北京房山,孩子眼看到了上學的年紀,如果今年不買東西城或海淀的學區房,只能就近在房山讀小學。

劉立偉小時候家境不好,一家三口擠在30平米的筒子樓里。他記得家裡沒廁所,每天早上排十幾米長隊跟鄰居搶公廁,大家都是邊排隊邊刷牙,牙膏沫兒亂飛。

這段記憶是他的童年陰影。他後來賺了錢要買房,最起碼的要求是有兩個廁所。大房子住得舒服,但孩子長大後,新問題又出現了:他不滿意小區周邊的公立小學,不想將就;去私立學校,孩子要住讀,一個月才能見一兩次,也不放心。想來想去只有買學區房。

真正促使他下決心的是他公司一名高管因為孩子提出辭職。這名高管的兒子馬上要上小學,但沒有北京戶口,「與其在北京房山區上一般的小學,還不如回武漢上最好的學校」。

「他能走,但我不能走啊。」劉立偉嘆了口氣,他是北京人,這裡就是他的家。他從小就聽人說,「西城區最差的小學放到房山區這邊,就能算最好的小學了」。

「我怎麼選?外地人都覺得北京人考大學容易,這只是對北京好學校而言。差一些的學校,升學率比外地的重點學校低很多。」劉立偉說。

4

自從考慮買學區房後,張揚覺得自己是「如此之窮」。

她在一家外資企業上班,和老公的工資加起來每年稅後有30萬元。

沒孩子時,兩人日子過得舒坦。她在母親隔壁小區買了房,每月還9000塊房貸,一年下來還剩19萬元可支配。每年出國遊玩兩次,算上養車、吃飯、購物和物業費,還能剩下來4萬元左右。

有了孩子,一切都變了樣。「同事孩子都差不多大,大家聊的最多的是孩子,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差。」張揚說,做的最絕的是一個男同事,特別摳門兒,平時跟他們吃飯聚餐,一般都是AA制,「結果他每次吃到一半都說有事,提前離開,也從來沒給過錢。」

但這個男同事對自己孩子花錢特別大方,給孩子買15萬元的三角鋼琴,上800塊錢一節的家教課,還花錢上各種補習班。

張揚在這種環境中被潛移默化。以前旅遊花錢都很爽快,但現在跟老公商量去哪兒玩,她首先想到的是,「算了太貴了,咱別去了,留著給孩子上學買房用吧。」

提到上學,無論是北上廣深,還是一些二三線城市,學區房都是無法避免的概念。劉立偉曾經想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學區房這個概念?而且愈演愈烈?

他查了相關法規後才明白,學區房源自於義務教育法中的「就近入學」概念。而「就近入學」,本意是為了教育公平,避免擇校。不過,他也看到,「假如你出生在一個好學區,天生就比出生在差學區的人有優勢」。

2018年新入學政策出來後,他還興沖沖地跟妻子說:「淡化學區房的概念,咱是不是就不用考慮買學區房了?」

妻子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再怎麼弱化學區房的概念,不買西城區的房子,還是上不了西城區的學校。就算學區房沒了,房山的教育水平一時趕不上西城的。想要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學區房還是要買。」

從此,在買學區房的問題上,劉立偉和他妻子達成默契。「學區房說白了只是給你孩子一張通往未來更好生活的門票,所謂代價就是先犧牲掉全家人的積蓄和生活品質,就看怎麼取捨了。」

即便是在遠郊,學區房同樣供不應求。圖/視覺中國

出生於北京遠郊區縣的他,父母最初都是農民。「直到現在,我父母老屋都沒有拆遷的消息,他們只是給了我一個北京戶口,其他都只能靠我自己拼。」

現如今,他在房山有兩套房產,公司每年有幾十萬元的收入。他曾覺得自己在同齡人里混得不錯,可一看學區房的價格,就傻眼了,「西城區一套70多平米的學區房,能買我這裡兩套140平米的房子還不止」。

慶幸的是,他和同齡人張揚,都是北京人,還有房產打底子,咬咬牙拼一下,還能伸手夠一下動輒價格上千萬的學區房。

對張揚來說,糾結意味著還有選擇的機會:考慮東城區已來不及,而海淀區拼娃厲害,「孩子學習受苦」。相比而言,西城區教育資源比較均衡,但房子相對老舊和狹小,孩子生活受苦。

張揚苦笑說,無論怎麼樣,孩子都避免不了受苦。她安慰自己,「總比上一個差的小學,未來受苦要好。」

「綜合看下來,還是西城區(學區房)更有保證一些。」她說。

做好這個決定後,她給母親上了一炷香,帶走了房門鑰匙。

她覺得母親會理解她的。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人物 的精彩文章:

李文星家屬起訴BOSS直聘索賠213萬,稱交不起訴訟費借錢也要告
因欠高利貸全家人自殺後獲救,當事女孩否認炒作,「盡我所能還債」

TAG:每日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