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雜居,小聚居」——徐聞方言分布考究

「大雜居,小聚居」——徐聞方言分布考究

GIF

15

徐聞縣地處地中大陸最南端,地扼海南和大陸的咽喉之地,是我國南方歷史上建置較早的古縣之一。也是遷往海南島的移民必經之地,從而滯留了部分移民。

而作為每一位徐聞人,或許我們從小的時候就聽到傳說,說是徐聞人的祖先都是從福建莆田遷來的,而詳細考證起來其實不然,徐聞是歷史上的移民地,居民是從廣東省內各地(包括原屬廣東省的海南島地區)輾轉遷來的。現查閱有關資料就徐聞方言和移民的關係進行全面的淺析及有益的探討。

外來移民所形成獨特的「方言島」

徐聞縣內現在流行的方言主要有閩南語系的雷州話,其次是廣府話和客家話(涯話)等三種。呈現出一種「大雜居,小聚居」的現象。

圖表:徐聞方言分布圖

客家語系移民分布及來源

其中使用客家語系方言涯話為母語的居民保守估計有超過30000人,約佔全縣總人口的5%左右,主要分布在下橋鎮的邁堝、信橋、拔園、石板,龍塘鎮福田、西洋、黃定,曲界鎮石靈溪、南勝,錦和鎮高齡、那愛、那郁,城北鄉北水、軍房、銅鐵、火爐橋等地;總的來說,講客家語系涯話的居民在徐聞分布的形勢大致是「大雜居、小聚居」,這些客語系的民眾,或聚半山腰或臨水而居、其風俗習慣跟粵西高涼及桂東南原居地的形狀基本相同,其種植的農作物也與當地講閩南語系雷州話的民眾有很大的區別。。徐聞的客家方言也是俗稱「涯話」,這是客家方言的一種,有許多與梅州客家話不一樣的特點,相當部分是廣受當地的雷州話和廣府話的影響所致,如劏(殺)、馬騮(猴子)、乜嘢(什麼),等等。由於周圍皆為雷語地區,徐聞講客語系方言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能講雷語的。但在下橋鎮大部、曲界鎮大部、龍塘鎮和錦和鎮、徐城街道辦、城北鄉的一部分卻有很多客籍人聚居的村落,他們至今仍很頑強地保持著他們祖先的生活習慣,比如說這些「涯人」的飲食習慣比當地講閩南語系雷話的雷人清淡、喜歡喝綠茶、清明和重陽節時會回客籍的祖籍地祭拜祖先、除了會講一口純正的當地雷州話之外還會講母語客家方言的涯話......但最令我們驚奇的就是他們還保持著客籍的婚俗習慣,這和徐聞當地的婚俗完全不同!徐聞講客家語系涯話的居民來源地大部分是來自高涼,就是古高州府屬的高州、化州、信宜、廉江及廣西的桂東南等地。

廣府方言移民來源及分布

而在徐聞縣,除了各鄉鎮之外,還有很多國營農墾場和林、鹽場,這些大型的農墾場所使用的方言是廣府方言(又叫廣東話)。這部分人之所以講廣東話,其成分基本上均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南下幹部,當年中央決定在雷州半島發展橡膠及熱帶作物的種植技術人員、歸國僑胞,文革期間到農場插隊的的知青,讀書分配到當地工作的人士。這種類型的人員雖少但事實上的存在的,這部分人仕大部分都是知青,因為在徐聞縣境內共計有東方紅、勇士、南華、五一、海鷗、友好、紅星等7大國營農墾場和國立徐聞橡膠研究所等大型國營機構。雖然後來有一部分人士返回了原籍、或調到城市,但仍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留在了徐聞工作定居,並在當地的經濟建設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些農墾人多來自原廣州府和珠三角一帶,也保留了自己的部分方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徐聞全縣使用廣府系白話為母語的居民有79000人,約佔全縣人口的11%,說廣府話的人群主要分布於縣內各大國營農墾場、徐聞橡膠研究所、下橋南豐、城北鄉北水、縣城周邊地區、龍塘邁勝、曲界鳳山等地。近年雖說有很多從事方言語言研究學術學者一直將徐聞縣定位為純閩南語系的縣份,但實際上徐聞縣使用廣府方言和客家方方言的居民是佔有一定比例的。

總結

如上所述,這些村莊各式腔調的客家、廣府系列方言,都是遷徐移民同鄉聚居而留傳下來的原籍語言,移民們堅持「寧賣祖宗田、不丟祖宗言」的信念,使原籍方言頑強的留傳下來。在徐聞地四面八方都是以閩南語系的雷州話為交流語言中,眾多的客家話和廣府話「方言島」既強烈地體現了移民來源地特點及遷徐聞的時間序列,又反映了「方言島」移民及其後裔在清末民初遷居到徐聞地以後後封閉聚居的事實。

小編寄語:

儘管我們操著不同的語言,但是現在的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腳踩同一片土地,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寫的「徐聞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聞瓦講魯笑 的精彩文章:

TAG:徐聞瓦講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