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爺爺看陰陽風水,死後下葬奇特!三個孫子挖墳得寶!
很久以前,離京城不遠的地方,有個叫張家灣的村莊,住著一戶姓張的人家。他們祖孫三代,爺爺、父親、下邊哥仨。這哥仨,老大、老二都成了家,唯有老三還未娶親,一家人生活得挺好的。
這張家老太爺,一輩子就靠看個陰陽地理,埋個死人,送個葬什麼的這些事打發時光。有這麼一年臘月,老頭得了大病,卧床不起。這時老頭叫來兒子,讓他趕緊給三孫子說媳婦。兒子本來就孝順,這時聽了老父親的話,就忙著張羅給老三說媳婦。一晃一年過去了。又到臘月天。老三還是沒說上媳婦,這老頭已卧床一年。這幾天眼看不行了。老頭便將兒子、孫子叫到床前,一板一眼極認真地說道:「這會兒我病得不行了,要在正月十五正午時離開你們,現時有兩件事要告訴你們:一是我死不能張揚出去,二是打個薄皮棺材,裝殮進去用鐵索鏈捆住。你們哥仨抬到南山下葬,鐵鏈不折不入土,鐵鏈在哪裡折了就在哪裡入土。入土處有三件寶貝,你們之間不可爭搶。要把入土處劃分三段,老大挖頭段,老二、老三接著挖,可要記住呀。」說罷,老頭閉著眼睛又喘起了粗氣。兒孫們自然又是一陣呼喊。
說這話,轉眼之間便來到了正月十五,這老頭真的到午時死了。家裡人按著老頭的話準備完畢。老大、老二抬著棺材,老三在後邊背著鐵鍬,他們直奔南山抬。這一抬不要緊,他們圍著山一直轉了七七四十九圈。當轉到東南面離山尖不遠處時,鐵鏈子才折斷。哥仨一看這裡地勢為簸箕形,挺好的,於是他們哥仨將這裡劃分三段,就破土動鍬了。
第一個挖的當然是老大。當他挖到一多半土的時候,就真的發現了一個玉石寶匣。老大自然高興,他將寶匣抱在懷中,當他揭開寶匣時,哥仨眼前立時出現了金光閃閃的萬道霞光,射得人的眼睛睜不開。老大立刻將它包在棉襖里放在一旁,又接著挖了下去。
當老大挖完了一段後,老二又接著挖。挖到一半時,挖出了一塊黑包方巾。老二輕輕地拿起方巾迎著太陽一抖,只見內有四架名山,山上長滿松柏樹木,山澗流水潺潺,林中百鳥歡叫,狼蟲虎豹穿山跳躍,像真的一樣,活的一般。老二將方巾對角一疊,系在了脖子上,眨眼功夫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一段。
再說老三接過鐵鍬,看到大哥、二哥各得其寶,就拚命地挖起了土。當他挖到最後一鍬土時,便失望地打了幾聲唉聲,自言自語地說道:「唉,可惜我什麼也沒得到。」當他把最後一鍬土挖起時,發現了有棵七寸長,七個葉的枯草。老三心中很不高興,帶著怨氣,將枯草根朝上插在了帽檐上,上得坑來,生氣地坐在了一旁。
這時坐在旁邊的老大,老二還在嘀咕著這三兄弟盡偷懶,這一會兒又去哪了,咱哥倆埋吧。要埋完了,老大說道:「老三吶老三,你可真不像話,你上哪去了還不回來?」老三忙說:「我就在這呢。」
哥倆一聽,也問道:「你在哪,我們怎麼看不見呢?」這時老三就將這棵枯草拔了下來,兩個哥哥才看見老兄弟在那坐著呢。這會,老三高興了,高聲叫道:「這回我的寶貝驗證了,原來是一棵隱身草。」哥仨都高興地埋葬完了爺爺。
「回吧。」哥仨收拾了器具,老二說:「走。」只覺得身子一輕,回到了家。老二又高興了,暗自想到:我的寶貝也靈驗了,它能帶我飛行。這時老大、老三還在邊走邊等老二呢,可回到家中一看,老二都吃完飯了。
晚上,哥幾個在一起歸攏爺爺的遺產,發現有兩個元寶,老大便把它放入寶匣中。待七天後燒七時,要買些燒紙,老大打開寶匣,取出兩個元寶,眨眼間裡面又生出兩個,再拿出,裡面又出兩個。真是拿之不完,取之不盡,反正裡面總是存放兩個。老大說:「我的寶貝也靈驗了,這寶匣成了咱家的聚寶匣。」這以後老張家大富了起來,成了大財主。
人隨歲數長,再說老三已二十五齣頭了,人到這時就思念娶妻生子了。這一天,老三在家呆得無聊,就想到外面走一走,告訴大嫂早些收拾早飯,以便趁早趕路。
吃罷早飯,他穿戴整齊,就進了京城。來到京城,那繁華、熱鬧的場景深深地吸引了他,男女老少,穿紅掛綠,他就索性各處遊逛起來。不知不覺中回頭一看,日頭已偏西,這才轉身速速歸家。
回到家中,一看哥嫂們都在外面等著呢。張三公子心中想道:兄弟真乃手足啊。他施了禮回到屋中,嫂嫂端上了飯菜,他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罷他又告訴二嫂明天早晨早些收拾些飯菜,還要走一走。二嫂逗趣地問:「你今天都去哪了?」他言道:「只在大街上轉悠了一天。」二嫂又接著說:「你咋不進皇宮呢?那裡的丫環、小姐多漂亮啊。你將她娶回來一個做媳婦多好啊。」「那可不敢。」張三公子口中答道,心中卻真想進皇宮看看。
第二天早晨,他吃了早飯,梳洗打扮停當,又徑直奔京城而來。閑景沒心看。直奔皇宮。只見宮門處站著兩個門軍。一個手拿長斧,一個手拿長戟,攔住了張三。只聽一個門軍吼道:「哪裡來的大膽刁民,敢闖皇宮,該當何罪?」張三公子忙告罪,轉身下了台階,順城向拐角走去。他看看沒人注意,便將隱身草插在頭上,又來到宮門。這回,果然兩個門軍沒發現。他進了皇宮。四處一看。嗬,老多丫環個個賽如天仙。他看了一氣,又順著月亮門轉向後院。這裡是御花園,那真是花香撲鼻,百鳥爭艷,彩蝶飛舞。他看了一陣花,抬頭瞧了瞧,東北處還有一個小月亮門,他又來到了這裡。一看是皇上的養魚池,池裡各種金魚游弋往來。他無心細看,才面向正西,忽然發現了一座耀眼的八角琉璃靈龍樓。他便直奔小樓,邁步上了一十三層樓梯。他來到樓平台,對面門口掛著一掛珍珠瑪瑙門帘。裡面坐著一個天姿絕色的小姐,但她後背朝外,面對靈花鏡。張三公子邁步上前,用手托起門帘,一不小心,發出了聲響。小姐回頭一看。驚叫了一聲:「不好,有人。」張三公子嚇得急忙躲在了牆角,恐怕被發現。隨著小姐的驚叫。急沖衝上來了三個丫環。丫環一看啥也沒有,安慰安慰小姐就又下樓了。
張三公子這才湊過去向鏡子里細端詳這位千金小姐,只見這位小姐生得千姿百媚,亞賽天仙。柳葉眉,杏核眼,櫻桃小口,口含銀牙。頭上梳的是左邊盤龍髻,右邊水摸魚,青發上鳳凰展翅。張三公子越看越愛看,身體飄飄已失了魂,東西南北難分清。看著看著不知不覺又往前湊,一下撞在小姐的臉蛋上。小姐一回身,羞得臉通紅,覺得身邊有什麼,用手一摸還是空無一人。小姐一震又喊叫起來。這一回丫環、老媽子上來了一大幫。張三公子可害怕了,急忙閃身躲出屋外,看看日已偏西,便匆匆往家趕路了。
張三公子趕到家時,哥哥嫂嫂仍在外面等待。他忙上前施禮,謝了哥嫂。吃罷晚飯,他又告訴嫂嫂說:「二位嫂嫂,以後每天不管你們誰當班做飯,都早些做,我好早些去,以後如果我當駙馬,你們也好沾光。」
從此,張三公子天天如此。兩個月以後,小姐被他糾纏得實無辦法,只好說道:「不知你是人還是鬼?是什麼叫我看一眼。你真要相中我。我就做你的媳婦。」聽到這話,張三公子笑了,取下頭上的隱身草。小姐一看,這小夥子長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前發齊眉,後發蓋頸,上身長,下身短,真乃福分不淺。小姐心中不禁也產生了愛慕之心。打這以後,張三公子也不歸家了。整日和小姐混在一起。時間一長。小姐心中不禁暗想:朝廷法重如山,一旦這事露風聲,可不好收拾。這才心生一計,想要攆走張三公子,便說道:「公子。你拿那什麼草,保管得那麼神秘。我看看好不好?」
張三公子一聽,心想:這麼長時間我和她也沒什麼可保密的了。於是拿出隱身草遞給了小姐。小姐接過來,只聽「咔嚓』一聲就把草放進了柜子中鎖上了。接著小姐說道:「張三公子你要趕緊離開這裡,不離開,我可就要喊人了。別說你後悔來不及。」張三公子無可奈何,只好戀戀不捨地下了樓,徑直往家走。原來他在前些時候,自己在後花園中踩了一條秘密小路,他便順小路逃回家中。到了家,哥嫂們問他幾日未歸是何原因,他就如實地述說了經過。並還要一件寶貝才行,大哥二哥一聽,非常同情小弟。就問他拿什麼?他取過寶匣,樂呵呵地捧在手中,又回到了小姐的綉樓。見到小姐說道:「你收了我一件寶,我還有一件寶,你看這寶匣,裝入什麼寶都拿之不盡。」小姐一聽,拔下頭替,放入匣中,取一個,果然裡面又生出一個。小姐連取十來個,裡面仍有一個。小姐接在手中,告訴張三公子說:「三公子,你還得走,不走我就喊人了。你想娶我為妻,必須名正言順。」張三公子無奈,只好又轉回家中,一頭扎在炕上,大放哭聲不開晴,哥嫂好心勸說也不中用。他邊哭邊說:「我對不起張家,一連失去了兩件寶貝,也沒成什麼好事。」接著又說:「二哥啊,我還有一事相求,將你方巾再借我一用,不知可否?」二哥急忙打開小包裹。取出方巾。遞給了三弟。
三公子圍上方巾,心中高興,說了一聲謝謝,就覺得身子一輕。耳邊風響,不一時就來到了八寶靈龍樓中,張三又說道:「小姐,你看我又帶來一件寶。」說時,解下方巾,對日一晃,果然妙在其中。四架名山,迎日生輝,松柏青翠。河水潺潺,林中百鳥鳴叫,狼蟲虎豹跳躍往來,喜得小姐連連拍手叫好,她越看越愛看。張三公子心生一計。他將方巾圍在脖上。說道:「你若想看,在我後脊那看。」小姐轉過身去,細看方巾。張三公子腰往前弓,小姐往前看,眼看小姐要貼在他後背,他雙手往後一攏。摟住小姐大腿,將小姐背在後背。口中念道:「上雲南。」說罷,他倆飄然起空。只覺得耳邊呼呼風響,帶起的細沙,打眼難睜。不多一時,來到雲南城。風沙消失,他倆落在寬闊的城門外。這時那看門小卒回去察報雲南王,說皇姑駕到,快去迎接。雲南王急忙將他倆迎進府內。王爺不解,問:「到此有何事情?」小姐說:「到此閒遊風景。」王爺又問:「為何帶個男人。怎不事先來信告之?」小姐都巧妙地回答了。小姐要了一座小樓,便和公子安頓下來。
一晃一個月後。小姐一想此事還是不成,還得回宮。這天,她對張三公子說:「公子,你那無價寶整天帶在身上,風吹雨打日晒的,將來不能用了多可惜。我看不如包上系在你腰上。」張三公子聽後也覺得有理,就照著辦了。這一晚小姐趁公子睡著了,就將包打開,將方巾圍在粉脖之上,口中念道:「我要回皇宮。」
就覺得身子一輕,飄飄而起,不多一時回到了皇宮。
再說張三公子一覺醒來,一看小姐不在,忙到外面喊數聲,也不見小姐。他急忙轉回屋內,一細看那落在地上的空包皮。方才醒悟。他急步溜出雲南府,準備徒步回京城。可這遙遙路程不知何日能到。他橫下心來走了下去。走了幾日,費用花光,只好一路乞討著走下去。
走著走著,他就走進了大山間。這一天,日頭剛出東方。陽光照在西坡上,他發現山坡上一片綠色。走近前一看。好似蘿蔔,他也不管是什麼了,挖出兩根充饑。吃起來真有些甜酸的感覺,他就又挖了兩根吃。這回可吃壞了。正待行路,忽覺眼皮刺撓,他用手一撓就長出兩個大瘤子。能有六寸許。這下他可苦惱了,也看不見路了,要想行走,必須用手托著,走起路來十分艱難。就這樣,絆絆磕磕地走了五六天。這時日頭要落西邊。日光照在東坡上,又見一片綠色。走近前。他又挖了兩根要吃,可又怕了起來,一想餓得難忍。就挖出兩根吃了。只覺口中又苦又澀。他更害怕了,要是再長兩個大瘤子可苦了。忽然他又覺得眼皮刺撓,他狠勁一撓,兩個大瘤子就掉了下來。張三公子心中好一陣高興。想到:好啊。我得回去。他照原路走了回去。挖了兩根,在皮上刻了個「長」字。
又回到這裡,挖了兩根。在皮上又刻了個「掉」字。便將這四根揣在懷中。往家走了下去。
三個月後。他回到家中。哥嫂見老兄弟骨瘦如柴,不像人樣,心裡不好受。哥哥心疼地說道:『』老弟啊。這門親事就別做了。再這樣下去連命都沒了。」「不。這一回一定能大功告成。」張三公子又鼓起勇氣說道。
張三公子在家休息了三天,便帶著那個「長」的兩根植物又來到了皇宮。小姐一見是他,驚訝地叫了一聲說道:「公子,你可是怎麼回來的啊?」他打了個唉聲,說道:「唉,別提了,自從你在雲南把我扔了後。我就想上吊去。正在我上吊之際。有一老頭將我救了下來。救到昆崙山。我學了兩個月的仙術。後來他給了我兩件寶物。這寶物吃了後長生不老,與天同壽,與地長存。」小姐忙說道:「哪樣寶物快給我聖上送去,叫他長生不老。」公子說:「此寶貝只能傳給你我,我吃了倆,又給你帶回倆。」說著公子將那兩根送到小姐面前。小姐又驚又喜地接了過來,不容分說就吃了起來。正在她吃時。公子返身溜了出來。
且說小姐吃下去後,就覺得上眼皮發癢。一會兒,就長出了兩個六寸長的大瘤子。小姐「哎呀」一聲,痛哭起來。老媽子、丫環上來一幫,問小姐怎麼回事?小姐有苦難言,只哭不語。他們無奈急忙回察娘娘,娘娘立即察報聖上。這下子可亂了。聖上召集起文武百官。百官不知何事,齊跪高呼:「萬歲,今有何吩咐?」萬歲說道:「皇姑有重病在身,誰能醫治?」大臣們面面相對,無言以答。聖上一看一甩袍袖,百官退去。只留下了太醫。這些太醫急忙來到後樓,共同治理也不見效。中藥、西藥並用。外用割瘤。可割一次又長三分,萬般無奈。這一日。聖上又在金變殿上愁眉不展,問群臣對此可有良策。有一大臣步出行列。奏道:「以愚臣之見,不妨寫張告示,准能醫治皇姑之病,召為東床駙馬。」萬歲聞言。覺得有道理,立刻在龍書案上鋪上川連紙張,拿起七寸逍遙之筆寫下了狀字告白,文曰:今有皇姑眼得重病。誰若治好此病。願招駙馬。後寫上日期,玉璽大印蓋上。馬上四門張貼,並有士兵把守。
再說張三公子自從懲治小姐後,天天到城裡探聽消息。這一日,他看到了告示,裝做不認字,湊在跟前,問守衛的士兵這是什麼?士兵罵咧咧地訓他一頓,他也不在乎,上前揭下了告示。衛兵慌忙拽住他說道:「既然你能揭告示,那就跟我們走一趟吧。」張三公子站著不動說道:「不,你得叫宮廷抬來八抬大轎抬我入宮。方可治病。」衛兵慌忙回報萬歲說道:「我主萬歲。西門外張家灣的張三公子揭了告示。他要八抬大轎抬入宮,不知准否。」萬歲一抬手道:「准。」
三聲炮響後八抬大轎浩浩蕩蕩直奔張家灣。一路上鳴鑼開道。
說時遲,那時快,眼前就來了張家灣。轎落張府門外,炮響三聲。
這三聲炮響驚動了張家兄弟,他們齊跪門外迎接。傳旨御士宣讀聖旨,張府庭內擺上香案,迎接聖旨。聖旨讓張三公子立即上朝,到宮廷為皇姑治病。張三公子穿戴整齊,轉身告訴家人休要擔心,不要害怕,看我如何耀祖光宗。說罷,撩衣起足,上了八抬大轎。
起轎了,三聲炮響,又是鳴鑼開道,入駕皇宮。張三公子三拜九叩,他挺著前胸,邁著方步進入朝廷。張三公子跪倒在堂,口稱:「萬歲,喚小民有何旨意?」萬歲怒道:「大膽刁民,揭了我的告示還執迷不悟。反而問寡人。」張三公子說道:「小民失禮不尊,不知告示所寫何意,望萬歲宣之。」說罷,他從懷中取出告示遞給太監,太監又將告示宣讀了一遍,張三公子又跪地磕頭口中呼道:「謝主隆恩。」隨後張三公子被一幫人簇擁著來到後樓。張三公子頓時又生一計,面對萬歲說道:「萬歲,皇姑得的乃是一種驚嚇之病,須靜。避免嘈雜之音,聖上您看……」萬歲一揮手呼道:「好。半里之內不準有喘氣的東西。」這一下子,所有喘氣的都走了。張三公子才步入靈龍樓內給小姐治病。他進得樓來跪下說道:「皇姑小姐在上,受我一拜,您受苦了。望恕罪。」
張三公子便述說了事情的真實情況,這次帶來治瘤的兩根落瘤之物。小姐聽罷。自然高興,接過兩根落瘤之物,果然吃起來味道和前兩個不同。不大一會兒,又覺得眼皮刺撓。小姐要撓,張三公子讓小姐再等一會兒,直到小姐刺撓的實在難忍時,張三公子說:「撓吧。」小姐一撓。雙瘤立時脫落。張三公子將雙瘤放入銀盤中。
來到朝廷,跪地呼道:「我主萬歲,此病現已治癒。」萬歲聽此,便前呼後擁地來到後樓。只見小姐更比以前俊俏三分,聖上立刻龍顏大悅,命張三公子回鄉接進兩個哥哥前來受賜封。
次日早朝,張氏三兄弟一齊跪在九龍灘前聽候萬歲賜封。萬歲面對朝廷賜封他三兄弟:老大為戶部尚書,老二為兵馬侍郎,老三為東床駙馬。


TAG: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