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氣價新機制須兼顧市場和民生

氣價新機制須兼顧市場和民生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了關於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決定從6月10日起,居民、非居民用氣價格機制和基準價格水平將統一。這是我國自2010年以來首次對居民用氣價格及機制進行調整,標誌著天然氣門站價格全面進入市場化主導時代。

成品油價格市場化已多年,公眾已經適應了市場化定價機制的因時順勢調整。市場化定價機制帶來的是成品油價格的公開和透明,消費端可提前知道調價窗口的閉合,因此不會對成品油價格產生質疑。

現在終於輪到天然氣了。客觀而言,居民用氣採取市場化定價機制,是符合市場邏輯的,但和成品油價格不同的是,居民用氣範圍更大,涉及面也更廣。這也意味著,在消費端有一些低收入群體,對於用氣價格的調整會較為敏感,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所以,在供給側完善用氣價格市場化機制的同時,還需考慮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成本。市場化機制並不意味著冷冰的理性主義,還應多些暖融融的民本主義。

中國用氣量劇增,加之生態環保要求下的煤改氣,給供氣方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去年冬天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用氣荒,尤其北方地區因為煤改氣而使居民生活和取暖用氣陡升。為了緩解供給不足的矛盾,北方地區民生取暖最後還是部分允許使用了煤炭,這就構成了環保與民生的矛盾難題,但在各種矛盾的取捨中,最終民生佔據了上風。我國的能源特點是「多煤、少油、缺氣」,能源結構不平衡也不合理,但是依賴煤炭的能源消費模式又不可持續。因此,從長遠看,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應該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流方式。

國家相關部門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天然氣產量148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5%;天然氣進口量92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7.6%;天然氣消費量23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3%。由此可見,我國用氣存在著相當大的缺口。在煤改氣的環保壓力下,這一缺口會更大。一邊是氣荒成為常態,一邊是居民用氣價格多年沒有調整。氣價市場機制沒有形成,影響了這一市場的供給平衡,直接引發市場和生活方面的氣荒尷尬。因此,國家發改委完善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機制十分必要。門站價格是上游供氣商供應給各地燃氣公司的批發價格,我國25個通氣省區市,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從2010年以來一直未作調整,為每立方米1.4元左右,這一價格低於進口和國內供氣成本,因此不可持續。

按照新的價格方案,居民用氣由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在此可浮動的價格機制下,供需雙方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範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改革後,將不再區分居民與非居民用氣價格。

公眾關心的還是終端消費價格。具體而言,可分為三種情形:一是現階段下,用氣價格老機制下積累的供需矛盾會在新機制下集中釋放出來,也就意味著居民用氣價格會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考慮到終端用氣消費者對價格機制的適應,國家發改委對地方氣價調整規定了上限——即最大調整幅度不超過每立方米0.35元。按照家庭每月用量為20立方米計算,預計每月增加開支7元左右。這對一般家庭而言,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二是未來用氣新機制將和成品油定價機制一樣進入市場調節新常態。用氣價格將隨著門站價格的基礎上浮(旺季)和下調(淡季),居民用氣價格將是動態的。三是考慮到北方採暖和農村煤改氣的相撞,居民用氣新價格機制會考慮到環保因素,通過政府精準補貼的方式,解決生態文明和氣價市場機制的矛盾。

總而言之,居民用氣價格新機制,需要兼顧市場理性和民生願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美在對全球貿易體系進行訛詐和威脅
3D液體結構列印成功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