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利用數學工具說服父母?-粵語音頻課

怎樣利用數學工具說服父母?-粵語音頻課

林老師的《麥道數學課》

每周兩堂課

六分鐘

學數學

更輕鬆

輸12

《麥道數學課》第十一課

怎樣利用數學工具說服父母?

從這節課開始,我將給你系統地逐個介紹數學思維里的六大關鍵板塊。這一課,我先來和你聊一聊邏輯學。邏輯學是數學裡很關鍵的組成部分,這部分的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建議你得更認真地聽,或者多聽幾次。

在初中的時候我們開始學習證明題,證明題的解題形式很簡單,就是因為什麼,所以什麼,又因為什麼,又所以什麼,最後就證明出了什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說很多的因為所以,比如說因為早晨堵車,所以我上學遲到了,這裡的因為所以,它表示的是我們俗稱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早晨堵車是我上學遲到的原因。

那你要注意了,在剛才說的證明題裡面,這一行一行的因為所以之間的關係可不是因果關係,而是我今天要跟你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演繹推理的關係。

這個演繹推理和因果關係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簡單地說,在數學裡面是接觸不到因果關係的,我們學過的絕大多數的數學知識研究的都是演繹推理。

我們要想知道數學是什麼,就要先知道演繹推理是什麼。

我們來聊一聊演繹推理是個什麼東西。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已知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推導出眼前這隻烏鴉也是黑色的,這就是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的特點是,它的推理過程是嚴謹的。可是我們想一想,我們前面說的是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那憑什麼我眼前的這隻烏鴉就不能發生基因突變,變成其它顏色,我們就能拍著胸脯保證它一定也是黑色的呢?

因為前面一句話里提到的所有烏鴉,肯定已經包含了我眼前的這隻。如果哪一天,這個世界上真的出現第一隻因基因突變而顏色不同的烏鴉,那首先發生錯誤的也不是我, 而是已知的這個條件。

數學題的證明使用的就是演繹推理。我們數學證明題裡面,後一個命題的真實性一定要包含在前一個命題的裡面。如果我們在證明題裡面發現了新的東西,就說明我們證錯了。換句話說,我們在證明題裡面沒有發現新的真理,只是把真理換了一個形式。

所以演繹推理的本質就是改變了真理的表現形式,它並沒有創造新的真理。

不過僅僅是改變真理的形式也是有用的。我舉一個生活裡面的例子。

比方說放假了,假設剛放假的第一天,你的媽媽就把整個假期都給你安排好了。媽媽給你拿了一張大表,整個假期每天幹什麼幹什麼,哪天補習、哪天休息,全都安排好了。

那這種情況你當然很不爽,因為你肯定有自己的安排,那麼你該怎麼說服媽媽,讓她少管你,讓她允許你自己支配時間呢?你先想一想,你能不能直接去改變媽媽的價值觀?比如你說:「媽媽你聽好了,人人都是自由的,當家長的就不允許管孩子,你管我你就錯了。」假如你這麼跟媽媽說話,幾乎可以肯定媽媽是接受不了的,因為這違反了她最基本的價值觀,她覺得她作為母親當然是有責任管你的,不管你就是她的失職。

但是你可以換一種辦法,你可以從媽媽已經堅信的價值觀裡面,推導出一些她暫時還沒有想到的結論。你可以這麼跟媽媽說:「你是不是希望我成為一個堅強獨立的人?」那媽媽當然說「是」。那你再問媽媽:「一個人堅強獨立的性格是不是應該從小培養呢?」那媽媽覺得也對呀。好,你接著說:「那媽媽您看,這個長假就是培養我獨立自主的好機會,在我整個的童年時光裡面除了長假之外,你還能找到另一段的時間可以讓我自己來支配嗎?」「假期裡面學習壓力沒有那麼大,就算我在假期裡面的時間沒有安排好,但損失也不是很大呀,如果不利用這個機會鍛煉我安排時間的能力,那麼將來等我到了大學,突然沒人監督了,那不是更危險嗎?」

最後總結一下你今天學到了什麼關鍵知識:

第一,演繹推理和因果關係不同,數學在大部分的時候都在研究演繹推理。

第二,我們認識到了演繹推理的本質,使用演繹推理並不會產生新的知識,但是會改變真理的形式。我們可以通過演繹推理把真理變得更加清晰易懂,發現之前被我們忽視的結論。

這一集我們講了演繹推理,可是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會發現有很多人他並不遵守演繹推理的規則。

比如說我們中國人有一句俗話叫「視金錢如糞土」,還有一句俗話叫「朋友值千金」。邏輯學家金岳霖就開玩笑說,按照邏輯規則,這兩句話的結論不就成了朋友是糞土了嗎?那麼,你在日常生活裡面,是不是也能找到類似不符合邏輯規則的例子呢?是不是有一些日常的俗語,有一些父母、老師經常說的話其實不符合邏輯規則呢?歡迎在文稿下面的留言區裡面留言。

知識便簽

「下期劇透」下一節課,我將會跟你一起研究數學課本裡面經常出現的一個辭彙——公理咱們下期見。

GIF

GIF

林老師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傾聽、關懷

與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道數學 的精彩文章:

TAG:麥道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