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秘扇揭湘西:苗族人的神秘文化

秘扇揭湘西:苗族人的神秘文化

第二自然(d2ziran.com)

是一個專屬匠人的推廣平台

「等一城煙雨,只為你;

渡一世情緣,只和你。」

文末有驚喜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

你們一起經歷了童年,少年和青年,

你知道他的喜怒哀樂,

他了解你的興趣喜好,

因為她赴湯蹈火,她為你兩肋插刀。

《雪花秘扇》劇照

2011年,電影《雪花秘扇》上映,

電影中表現的深厚的「老同」之情,

和特色鮮明的湘西文化,

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們的印象中,

湘西是一個神秘的部落,

每每提起,映入腦海的就是趕屍、蠱蟲,

殊不知,湘西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

民俗風情淳樸的地方。

《雪花秘扇》劇照

不管是沈從文筆下的溫柔湘西,

還是炮火紛飛中的血色湘西,

都值得我們深入其中,

用心體會。

《雪花秘扇》劇照

》》哭嫁

「哭嫁」,亦稱「哭出嫁」、「哭嫁囡」、「哭轎」等。是漢、土家、藏、彝、壯、撒拉等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的前半個月、一個月開始,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不過,開始時都是斷斷續續進行的。可以自由地哭。親族鄉鄰前來送禮看望,誰來就哭誰,作道謝之禮節。

聽老人們說,早些時候,沒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現嫁而不哭的姑娘,也會被鄰里看作沒有教養的人,傳為笑柄;相傳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親責打的事,這位母親當然算得上是入流導演了。通過學者的研究,「哭嫁」通常有這樣幾種感情:傷離別,念親恩;換身份,憂前途;怨婚姻,罵媒人;不平等,怨命運。

而在《雪花秘扇》的電影中,

全智賢趕在李冰冰出嫁前一別,

不僅僅體現了那個年代女性命運的無奈,

也把「老同」間深厚的姐妹情誼

升華了一個層次。

《雪花秘扇》劇照

》》女書

電影情節中,有兩人婚後互通書信的情節,但是信中寫得卻不是漢字,而是一種女性間特有的文字——女書。女書是湖南江永女書專用的漢語方言音節表音文字。女書作品書寫在精製布面手寫本(婚嫁禮物)、扇面、布帕、紙片上,分別叫做「三朝書」、「歌扇」、「帕書」、「紙文」。有的綉在帕子上,叫「綉字」。

學者卞向和在研究人類學對認識中國江永女書提出:江永女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特為女人存在的文字,它誕生漢朝,確在影響著漢字結構,它同時又是漢字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將又多了一個新在窗口。卞向和在與日本著名中國文化學家戶奇澤然探討日本片假名時,認為日本片假名就有中國女書的影子。

相傳女書是瑤姬借用天書改編過來的。瑤姬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瑤姬下凡後,發現人間的姑娘們擅長描花鄉朵,紡織花帶、花被。她們織繡的繡鞋花、衣邊花、頭巾簡直比天上的彩霞還要絢麗美妙。瑤姬覺得這裡的姐妹什麼都好,就是沒有文化,不識字。於是,她便回到了天廷,把一套複雜的天書搬了下來。姐妹們雖然想學,但一個個目不識丁。瑤姬又把這深奧的天書一一簡化,並與女紅刺繡結合起來,用當地的土語讀唱,使這些貌若天仙的姐妹們一個個能識善寫,作詩繪畫,讀唱自如。自此,這個改變了的天書在女人中間傳遞,男人不屑一顧,也不識用,因此就定名為「女書」。

女書的存在,主要是由於中國過去的舊思想使當地女性不可以讀書識字:即她們所謂的「男書」,所以當地的女性發明了女書,以作為姊妹妯娌之間交流的通訊方式。而一般男子亦會把女書當成是普通的花紋而不屑一顧。

女書的存在已經超過數百年。

女書作品主要內容是寫婚姻家庭、社會交往、幽怨私情、鄉里逸聞、歌謠謎語等。這些作品的女主人公不僅都是個性張揚的「女強人」,強烈要求和男性地位平等,而且她們極端厭棄鄙視男性所熱衷的功名富貴。

》》湘西苗綉

電影中,李冰冰出嫁前,家中親戚姐妹圍坐一團,為新嫁娘秀嫁妝,大家一邊唱歌,一邊繡花,滿含對姑娘的不舍,也包含對她的祝福。

湘西苗繡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既受到楚漢文化和周邊少數民族刺繡的影響,又有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表現出一種熱烈奔放的浪漫風格。苗綉藝術與楚藝術的風格頗有一致性,二者的紋樣組合複雜、飽滿,手法細膩,線條優美,有怪異之形而無猙獰之態,使人感到親切、純真、樸實。

按照史學界和苗學家們的普遍認識,楚國是在古三苗地域和以三苗遺裔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楚巫官文化主要承襲了三苗之巫教文化,被稱為「苗的文化」。湘西苗族、土家族、漢族處於錯居雜處狀態,這裡又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集居的入口,這裡周邊的少數民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刺繡工藝也就很自然地出現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取長補短的格局。

然而,湘西苗綉之所以未被外界同化,仍保持了自己鮮明特色,與苗族歷史上大遷徙所形成的大分散、小聚居有一定關係。由於歷代統治者對苗族歧視、驅趕、封鎖,使他們被迫分散聚居在大山裡,幾乎與外界隔絕。長久被封鎖,受歧視,遭欺凌,鑄就了苗族人民一種不屈不撓的倔強氣質,一種熱情、豪放的品格和嚮往美好生活的心理意識,培養出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以及藝術表現形式。

苗綉中形象各異的蟠龍、飛鳥、蝶、花、魚、蝦,既不是對大自然的單純模仿,也非單純的自我藝術表現,而是一種由生命形象的非實在性的虛幻性創造。苗綉構圖緊湊、飽滿、圓渾,線條有粗細、虛實變化,流暢飄逸。

設色不刻意於固有色的表現,多依本民族的審美心理,大膽進行誇張、想像,靈活地加以運用。崇尚紅、綠、藍、黑等色,在協調中講究純度、明度、冷、暖及色彩的強烈對比,其紋樣、色彩的誇張變化,既著意於生氣勃勃的客觀對象的表現,又揉進夢幻的幻想色彩,形成了苗綉獨特的藝術風格。

而苗族人也擅長在任何飾品上,

都加上民族的烙印。

手鐲

耳環

掛飾

經過演變,

不少時尚服飾也把苗綉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

沈從文在《邊城》中寫到:

「等一城煙雨,只為你;

渡一世情緣,只和你。」

也許為了你,溫柔的湘西已等待了千年,

一句句哭嫁歌,縈繞山中久久不去,

一句句女書詞,等到泛黃也不消失,

一針針苗綉,刺出一片山花爛漫時。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湘西苗綉、女書、哭嫁

2、豆瓣電影:《雪花秘扇》

互動福利

留言分享「神秘文化

本篇文章將選出一名評論區點贊最高

紅包

紅包每人限領一次,可分享給親朋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我沒有胸肌讓你靠 只有桃花運讓你打包帶走!
2018年度索尼世界攝影大賽震撼照片出爐!攝影,讓視覺有溫度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