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模以後的困惑,為什麼都答的挺好,還是不能得高分?

二模以後的困惑,為什麼都答的挺好,還是不能得高分?

好多同學二模考試後都驚呼:天哪,我答的挺好啊,感覺也正確,怎麼分數這麼低呢?

家長們也是困惑不已:平常考試成績挺好啊!

讓熊老師來解答這一困惑吧。

首先不要擔心,這是一模、二模考試時大多數同學們都會遇到的困惑。屬於正常現象。為什麼呢?

為什麼大多數同模成績都下降?

因為考試時,大多數學校在趕進度,很少有為了模擬考試而放棄正常複習節奏的。老師目光放在更重要的中考,所以模擬考試時,大多數學校還沒有整體複習完畢,也比較少做一些綜合性的題目。平常考試成績高主要是因為一般都是複習完即考試,還沒有遺忘,且題目的綜合性較低,大多數認真跟著老師複習的同學,成績都會不錯。

為什麼大有的同學成績非常高,而我就不行呢?

這個原因可就複雜了,與學習效率、學習興趣等有關,每個班級、每門學科都會有一些同學總是成為「權威」,就好像你在某個方面,也一定是有所突出的。

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努力程度以及對待作業完成的重視程度問題了。

也不排除一些同學利用其他時間多做了一些相關的練習題,甚至在課餘補習過。

我需要抓緊時間上補習班嗎?

當然不需要,不管你成績有多爛,除非你的學習自覺性太低。

只要你想努力了,教材、同學、老師都隨時恭候你的「諮詢」,同學是你最好的學伴,老師更是你最親近、最近便,最期待你去問他問題的、免費一對一。如果書也不看、不向同學請教、更不向老師求助,那你在輔導班花多少錢、費多少時間,也沒啥意義。因為真正想學習的人,都是立刻開始看書、馬上跟同學交流、這就去找老師請教,絕不會等到上輔導班去浪費路上的時間和父母的血汗錢。

我很努力的學,可一直分數不高,總是差一點點才能達A

這說明你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畢竟已經快要觸摸到A等級了。憑熊老師多年的教學、命題、閱卷經驗,這樣的同學丟小分問題比較突出。所謂丟小分,就是說每道題都會,都卻總是丟一點點分數,即所謂的「這丟一分,那丟半分」現象突出。因為丟的是感覺不到的小分,所以自我感覺良好,出了考場很高興。又因為處處丟小分,出來成績又很沮喪。

咱們還是找找原因,想想辦法吧。

你是聰明的錯字大王?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這種現象,如果你是錯別字大王,那麼可要當心了,丟分絕不會僅僅發生在地理學科。而地理學科尤其要重視的是地名、概念等,這些重要內容寫錯了,一個字至少要丟半分。比如珠穆朗瑪峰、長絨棉、渤海、緯度,這些必須百分百的書寫正確,甚至書寫潦草都是不允許的。

錯字大王必須這樣!

許多同學老師提問回答得很精彩,就以為自己能得高分。其實不然,因為地理中考是筆試,要寫出來可不一定正確,所以必須加強關鍵易錯字的重點練習。熊老師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微課,過幾天發送,希望能挽救你哦。

你是話到嘴邊留半句的高僧?

有些同學答題簡潔,但往往不夠完整,說了原因不推出結果;給出結果又不提原因,讓命題老師自己去「悟」,等老師扣了他的分數,他還喊冤:這還用說嘛?這不是明擺著嗎?

你不寫出來,閱卷老師怎能看到,擺在哪裡?

比如問:某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的優勢。有些同學回答:靠海。

閱卷老師當然有疑問了,靠海?靠海怎麼了?你說靠海是想說明降水?還是想說明海運?或者是想說明海洋捕撈業?

高僧也要把話說完整,講清楚!

答卷是考查你的學習狀況,不是讓你來點化老師開悟,必須把你從資料中看到的、心裡分析出來的清清楚楚寫明白,讓閱卷老師看到,也好根據你的書寫內容送分給你哦。比如:臨海,地勢低平、海運便利。

你是考場上疊疊不休的話嘮?

有些同學的試卷,答題卡只給了幾個字的空,他卻寫滿了框體不說,還能拉幾條「指向標」指向他處。如果是寫錯了修改倒也罷了,實際是寫了太多無效的信息,結果呢?有效的得分點,被無效的信息給淹沒了。甚至!「禍從口出」,在本來有效、正確的信息中,摻雜了一些錯誤的說法,導致整題一分不得!

話嘮怎麼辦?

這種現象整體分析,與個人語言風格有關,但更與學習深度有關,「深入淺出」,只有學習領會深刻,才能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命中得分點。比如某年熊老師見到一考試回答攀枝花市發展鋼鐵工業的有利條件是這樣寫的:靠近煤炭和資源產地、臨長江水資源豐富、附近有水電站電力充足。這樣的回答簡潔、明了。甚至還有更簡潔的:附近有煤、有水、有鐵礦。這樣的回答儘管過於單薄,語言風格類似口語,但得分卻不比話嘮少。

所以平常答題盡量向規範和簡潔方向努力,朗讀教材或背誦一些老師整理的簡答題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法。

熊老師也在本公眾號不斷的發送一些簡答題答案,同學們可以經常閱讀,甚至背誦一下。

你是主次不分的和事佬?

一個地理現象的存在和變化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必有一些是主要的,決定性的因素。比如我國南方種植茶樹、而北方卻不能大面積種植。從自然角度分析,氣候因素是決定性的,而往往有些同學就在地形、氣候、土壤等幾個要素之間糾結,而選擇題或填空題,只能選擇一個,於是無比糾結。

主次不分很糾結怎麼辦?有一個簡單的辦法。認準一個要素,將其他要素一一排除,看是否會影響地理事物結果發生重大變化,甚至決定是否可能存在。比如南方種植茶樹這件事情,是否更換了地形類型、土壤肥力,茶樹就會死亡?而如果氣候類型發生了變化,導致的結果又會怎樣?通過這種假設來找到主導因素。

你是傳說中的馬小虎?

馬小虎的特點就是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答題貌似面面俱到卻又漏洞百出。比如說三江平原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時,他會說: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而說不利條件時又說:高緯度,氣溫低,熱量不足。這不是有些矛盾嗎?

首先高緯度和緯度高、緯度較高都是不同的含義。熱量是否充足大多數情況下是個相對問題。比如相對於南方和華北地區,熱量相對不足,若相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又比較充足。許多同學丟分就是在這些關鍵用詞上不夠準確導致的。

馬小虎要這樣答題!

對於一些難以定量、準確敘述的內容,使用「大致」、「比較」、「相對來說」,這樣的辭彙,反而增加了表述內容的科學性。

舉個例子說:中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南北溫差大的情況有多種,也可能是北方溫暖、南方寒冷;還有可能是南北都很冷,但某一個方向上更冷。所以僅僅說「南北溫差大」是不足以科學說明中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而應該補充「南方溫暖,越向北氣溫越低。」或「南方溫暖,北方寒冷」。類似的問題,在答題時一定小心謹慎,從多角度去審視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否有漏洞。

說了這麼多,臨近中考做模擬題的時候,同學們一定要小心翼翼了,畢竟學會了,和能答對了並得分中間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嚴格訓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學習 的精彩文章:

TAG:地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