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初為什麼願意和匈奴和親?時間在漢朝這邊,而不在匈奴那邊

漢初為什麼願意和匈奴和親?時間在漢朝這邊,而不在匈奴那邊

匈奴進攻內地的目標,第一位的是搶掠物資,擄走一些老百姓去給他們當奴隸,而不是佔領這些地方。因為匈奴在漢朝初期的時候還是完全的游牧帝國,根本沒有統治農耕地區的經驗,也不知道如何進行統治,所以進攻都是擄掠性質的。

這也是戰國後期和秦朝選擇修長城的原因。不是因為軍事上真的打不過匈奴,而是因為對匈奴的戰爭打法不太適應,機動能力不足,所以選擇被動防禦。就軍事上來說,長城當然擋不住匈奴的大舉進攻,但是用來保護日常性的邊境衝突和殺戮、搶掠還是夠用的,所以才修長城。

到漢朝的時候,匈奴多次進犯內地,仍然是沿用之前的方式,目標也仍然是搶掠,從中原農耕地區獲取物資,並不是佔領部分農耕地區,並且建立起穩固的統治。這也是匈奴能夠接受和親的原因。因為和親並不只是婚姻,而是包括大量的物資賞賜的,匈奴不缺個把漢族女人,需要的話去搶就夠了,但是需要漢朝能夠穩定提供的物資。

所以漢朝主動出擊,漢高祖親率大軍到邊境去和匈奴打仗,目標也仍然是防禦性的,也就是通過一次大規模的戰爭,來讓匈奴不敢在短期內再主動進攻內地,從而為漢朝初期的恢復和建設來爭取一個相對穩定和平的外部環境。

但結果是白登之圍,漢高祖率領的漢朝軍隊被匈奴包圍,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漢高祖最後同樣原意選擇接受和親,原因也是一樣的。既然軍事上打不過匈奴,也就沒有能力禁止匈奴南下搶掠。與其又要大量死傷普通老百姓,也無法避免物資損失,那就不如由朝廷來提供一些物資給匈奴,但可以避免大量無辜死傷的老百姓。

由國家來進行統一的對外交往和戰爭,避免由邊境地區的普通老百姓來承擔這個結果,哪怕是丟人,也讓國家來丟,送女人和送物資,都有國家來統一安排,這是一個大一統國家才有的覺悟和想法。這和秦漢以後禁止私人暴力,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意味著國家統治能力的提高。

反過來說,即便是漢朝這次戰爭答應,要一勞永逸的解決匈奴對中原地區的威脅,也是不現實的。且不說這時候的漢朝根本沒有能力出塞進行大規模的追擊,就算是有這個能力,如果匈奴選擇主動避讓,不和漢軍交鋒,漢軍在茫茫草原上也很難抓得住匈奴軍隊來進行一次決定性的戰役。

因為匈奴最不缺的就是馬,所以機動性非常強,遠遠高於漢朝初期的軍隊。而且,這時候的匈奴已經是建立了部落聯盟制國家的狀態,是可以統一指揮的,而不是一盤散沙。這就意味著,匈奴可以採取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這種游擊戰的打法,來漢朝疲於奔命。匈奴這麼做成本很低,而漢朝如果進行被動防禦,防線太長,是不太好防禦的。

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接觸和戰爭之後,雙方都承認了現實,也就是漢朝這時候並沒有擊敗匈奴的能力,所以漢朝選擇以和親的方式來為匈奴穩定的提供一部分物資,以換取恢復和發展所必需的和平外部環境。事實證明,如果和平競爭,時間在漢朝這邊,而不在匈奴那邊。而這是由農耕和游牧兩種不同的生存方式決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大漢軍隊的手下敗將,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
五胡十六國是怎樣來的,從此中國進入戰亂不息、民不聊生的時代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