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黃河九十九道灣,最美的曲線原來在這裡!

黃河九十九道灣,最美的曲線原來在這裡!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有幾十幾隻船哎?

幾十幾隻船上有幾十幾根桿哎?

幾十幾個艄公喲嗬來把船兒搬?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

一首《黃河船夫曲》道出了黃河的曲折蜿蜒。河流沖刷形成的像蛇一樣蜿蜒的地質地貌,形成多個罕見的彎道景觀。在這裡,黃河一改陽剛咆哮的一面,展現出母親河的柔美旖旎。

晉陝大峽谷

滾滾黃流,奔騰不息, 將黃土高原分割兩半,構成峽谷型河道。黃河從這裡入晉,連續急轉了幾道彎,形成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地質地貌奇觀。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晉陝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徵在這裡彰顯,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同時也有大河奔流的壯麗景觀。

黃河進入山西境內第一灣——老牛灣

老牛灣位於忻州偏關縣境內,是黃河流入山西省境內的第一個村落,被人們稱為「黃河入晉第一村」。老牛灣北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西靠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郊區,晉陝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徵在這裡彰顯。

在陝西延川縣境內68公里,擁有最多的黃河彎道,形成了5個「S」型大灣的罕見景觀,是目前我國幹流河道蛇曲規模最大、最好、最密集的蛇曲群,它由北而南地延伸,依次是漩渦灣、延水灣、伏寺灣 、乾坤灣、清水灣。

漩渦灣


漩渦灣全長約10公里,位於延安市延川縣延水關鎮北村,當地村民也稱其為「泥灣」。相比有著「陝西黃河第一灣」之稱的乾坤灣,旋渦灣名聲不顯,少有人來。但是它的美,卻不輸於任何地方。

沿著村子的山路攀登,山頂是商周時期寨子畔遺址。這裡也是最佳觀景點,站在這裡,黃河美景盡收眼底。

遠眺旋渦灣,你會發現,黃河水緊緊環山,迂迴蜿蜒,彷彿流連忘返,情陷旋渦,久久不願離去。而其形蛇盤天黿,是為玄武。玄武音同漩渦,久而久之,旋渦灣的名字便流傳了下來。

延水灣

延水關渡口開航於魏晉,後為軍渡、官渡,是古時名渡。清兩代,此處為延川八景之一,時稱「延關飛渡」。

這裡的黃河水並不是黃澄澄的,而是隱隱帶綠,與兩岸的山體完美的融合的在一起。沒有黃河奔涌的豪邁和氣勢磅礴,反而多了絲靈秀之氣。

身後是陡峭的山岸和黃土塊,腳下是日夜奔流不息的黃河水,站在這裡,彷彿靜靜守望著山河大地。

伏寺灣

黃河水從山的一面奔涌而過,划過一個規則的半圓弧形,又從另一邊奔流而出,留下三面鄰水的半島,形成一個Ω形狀的大轉彎河道,這就是伏寺灣。

與其用一個物理單位形容它,不如說它更像是孔雀開屏後張開的美麗尾巴。

半島與遠處山脈相連,三面臨水,島上修築著整齊的梯田,彷彿黃河上的一顆翡翠。

乾坤灣

黃綠色的山嶺之中,奔涌的黃河水形成了兩段曲線規則的河道,它們緊緊相連,又渾然一體,宛如一幅天然的太極圖案,橫亘在崇山峻岭之間。

據說上古時期,人文始祖伏羲曾登臨河畔高山,俯視這片神奇壯觀的河道,隨後他領悟出了天地相生的要義,創立了太極陰陽哲學。

當登上乾坤亭,你會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折服。靜靜凝視這片神奇的水域,有俯視天地萬物皆空之感。有一點蒼涼,也會生出一絲豪邁,還有人類面對神奇大自然時油然而生的滄海一粟的體悟。

清水灣

清水灣彎度達305度,呈S型大轉彎。黃河水從天地相接處奔騰而來,清水灣水勢環山,仿若母親的臂膀,在這崇山峻岭之間為人類圈下一片棲息地。

清道光年間,這裡是黃河西岸的一個重要港口,也稱清水關。古渡口昔日商賈雲集,店鋪林立,茶館客棧隨處可見。

渡口處遠遠傳來船夫悠揚的歌聲,雖然不曾見過昔日的繁華,依舊會被吸引、感染。

黃河何謂母親河?

早在遠古時期,中國境內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奮鬥和繁衍在黃河流域。在數千里的黃河流域,由於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裡。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後來的西漢、東漢、隋、唐、北宋等幾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其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反映中華民族智慧的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誌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裡。所以,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人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意義就在這裡。

早在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黃河流域遼闊的土地上定居,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

新石器時代中期,散布在黃河中游黃土高原上的黃帝族,和當時的蚩尤族、炎帝族同為中國遠古時代的3個部族。他們過著遷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後來炎帝聯合黃帝攻殺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黃帝族的人民逐漸融合,並定居在陝、甘、晉地區,共同開發黃河中下游地區。3500多年前進入奴隸社會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黃帝的後裔。他們自稱「華」或「夏」。華族就是漢族的前身,所以漢族人民都把黃帝奉為始祖,自稱為黃帝(也稱炎黃)的子孫。當時的華族居住在中原地區,人們認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稱這一帶為「中華」。後來,華族的文化向全國各地傳播,「中華」二字便成了整個中國的名稱。

商王朝的盤庚遷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陽縣),他的勢力範圍已達太行山與泰山之間的華北大平原,稱為殷帝國。殷朝的文化相當發達,與當時的埃及、巴比倫並稱為3個古代帝國,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還保存著刻畫挺秀、文句嚴密的甲骨書和美麗細緻的青銅器皿。可是,在3個古代帝國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數人類還過著原始生活。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化古國之一,古國的文化就在黃河的懷抱里發祥。

殷朝以後,直至北宋,近2500年,黃河流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稱長安),從西漢至隋唐,先後有11個朝代建都於此,歷時 1100多年,不僅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為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陽,先後有9個朝代在此建都,歷時近千年,故稱「九朝古都」。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雲集於洛陽,為中國和世界文化寶庫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幾千年來,黃河流域是封建統治的中心,而廣大勞動人民反對壓迫的鬥爭也接連不斷。秦末的陳勝、吳廣,兩漢的赤眉、銅馬、黃巾,隋末的瓦崗軍,唐朝的黃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等,都在黃河流域這塊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壯的史劇。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陝甘寧地區是中國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據地,直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黃河維繫著中華民族的血脈,是養育中華兒女一代代繁衍生息的河流,所以稱之為母親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地理 的精彩文章:

廣西米粉大全,這24碗粉總有你的最愛!
喝不起星巴克,貧窮使我安全!

TAG:我們都愛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