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易經預測,如何才能不落入俗套,而成為受尊敬的藝術?

易經預測,如何才能不落入俗套,而成為受尊敬的藝術?

易經預測,如何才能不落入俗套,而成為受尊敬的藝術?

古老的易經在今天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被重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在這個倫理道德淪喪,唯利是圖的大時代里,實在是人類的幸事!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以來也被人們用作「卜筮」。後人中也有很多學者、大家,學習研究其哲理,因而又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當之無愧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易經的內容經過千萬年的演繹和延伸,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是諸子百家共同的經典。

易經預測,如何才能不落入俗套,而成為受尊敬的藝術?

千百年來,凡是見到八卦圖或提及易經的,人們第一印象就是占卜。這本無可厚非,易經也確實具備這個功能,而且會占卜的非常准——不管你應用的哪一種預測術。但,因為這樣一個常識:任何技藝、任何領域都存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情況,因此,往往人們會以偏概全,對易經嗤之以「迷信」,把懂易經和用易經的人嗤之以「異類」。比如通常會有這樣一個例子:你不是測的准嗎?你測測今天晚上的彩票給我看看?

呵呵,如果錄像就發現,說這話的人當時的形象和心態,多麼的小人!別忘了: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

易經預測,如何才能不落入俗套,而成為受尊敬的藝術?

很多易友曾問過我,如何才能預測的很準確呢?準確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可以根據八字的信息,來推斷一個人的身高,可以精確到厘米(比如,178厘米、182厘米)。然而我們知道,一個人一天的身高是不同的,早上比較高,而晚上相對會矮一點。如此,在精確到厘米的時候,就會有所偏差。於是,我們會在說出具體數字的時候,加個「左右」,而「左右」也不能左右的太離譜,通常1厘米就夠了。

可見,我們對於有人為因素(各人測的會有偏差)和時差因素(早晚會不同)的值,我們會加上「左右」的修飾詞。而對於錢包里的錢或銀行卡上的存款,此時此地的預測,倒是可以精確到元或角。這一點都不誇張。相信看過奇門預測的案例的易友,都看到過這樣的例子。

神了!?其實一點都不神!這是因為預測師在預測和判斷的時候,把易理和易術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了!

於是,我們就得出結論,預測的准必須是:易理、易術有機的融合為一體,根據時下情況進行活用!

不僅如此!很多預測師在給人家預測之後的解讀中,往往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預測師嘴裡迸出的一系列「專業術語」,讓聽者一頭霧水,和自己的情況對不上號。所以,預測師還需要具備「義理」的知識。義理的作用就是,將「易理+易術」所測出來的結果,翻譯成求測者能夠聽得懂的生活中或倫理常識的話語。

易經預測,如何才能不落入俗套,而成為受尊敬的藝術?

沒錯!學易追求的是博學,而且需要融會貫通——是廣博而不是精專。一旦精專了,易學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越是到關鍵的時候,越會出現測不準的情況。

所以對於易學來說,真正的應了《禮記》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千古名句了。可見,想成為一名比較合格的易學工作者,路途還是蠻坎坷的:需要讀的書雖說不是汗牛充棟,但上百本是最起碼的要求,而且要理解和記憶。

所謂捷徑,就是踏實走好每一步!易學路上尤其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青元吉 的精彩文章:

六爻案例——測雙方合作的情況:談的如何?意向如何?結果呢?

TAG:軒青元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