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任主考官時,兩兒子同時金榜題名,大臣:舞弊,皇帝:嚴懲不貸

他任主考官時,兩兒子同時金榜題名,大臣:舞弊,皇帝:嚴懲不貸

在中國科舉史上,兄弟進士不算少數,但是兩兄弟鄉試同時考中舉人,會試又同時考中貢士,殿試又同時考中進士,這種兄弟聯捷的情況非常非常少,完全可以用罕見來形容。罕見不代表沒有,在明朝的嘉靖年間,就出了這麼一對兄弟。

他們是翟汝孝和翟汝儉兄弟倆。這兄弟倆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順天鄉試同時考中舉人,二十三年會試同時考中貢士,在接下來的殿試中,又同時考中進士。他們們倆的名次都還不錯,其中翟汝孝為第七名,也就是二甲第四名。這種情況在中國科舉史上極為罕見了,他們的驚人之處還不止如此,他們鄉試會試和殿試都是不間斷地一次性通過的,這就更難了。在科舉時代,一個讀書人要能不間斷地一次性通過鄉試、會試和殿試的可能性非常小,更何況還是他他們們兄弟倆都是不間斷地一次性通過,這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從理論上講,翟汝儉、翟汝孝成為兄弟舉人、兄弟貢士、兄弟進土,這三個名詞都代表的是正能量,他們應該被熱捧為讀書人的正面典型。但是,他們倆這麼驕人的成績不但沒有引來讚譽的聲音與羨慕的眼神,反而招來鋪天蓋地的辱罵聲,社會上甚至流傳著「一彎當道,雙風齊鳴」的說法。這裡的「彎」實際是指霍汝位、翟汝孝的爸爸翟簽,意思就是,正是由於翟変權力通天,他的兩個兒子才能同時考中進士。換句話說,社會奧論認為他們兄弟倆能同登金榜,並不是他們自己有什麼過人的本事和才華,全仗著有個有權有勢的好老爸,都是他們的爸爸暗中操作的結果。

那麼翟鑾是誰呢?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本事呢?

翟鑾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進士,名列二甲第十名,深得嘉靖皇帝的賞識。嘉靖六年的時候,皇帝準備讓他入內閣但是大臣楊一清等人堅決反對,認為翟鑾的資歷和名望都不夠,但是嘉靖皇帝仍然堅持,任命翟鑾為吏部左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賜銀章一枚,題有「清謹學士」字樣(《明史》卷一九三(程変傳》。到嘉靖二十一年,翟密升為內閣首輔大臣。由於明朝沒有設宰相,內閣首輔大臣就是最有實權的大臣,是皇帝最倚重的大臣,在皇帝那裡最說得上話。

翟汝孝和翟汝儉的爸爸有這麼高的地位,他們又能考出那麼好的成績,社會上自然會把兒子優秀的科舉成績與他爸爸的地位、權力聯繫起來,認為這是他爸爸以權謀私的結果。

名單公布之後,社會輿論關於翟鑾以權謀私,為兒子考試不惜舞弊的傳言甚囂塵上,王交和王堯日兩個給事中正式給朝廷上了一份奏摺,舉報翟鑾串通考官舞弊,為兒子謀求科舉功名。

據《明世宗實錄》記載,接到翟鑾的奏摺之後,嘉靖皇顏震怒,嚴厲斥責翟鑾:「你翟鑾的兩個兒子有蘇軾、蘇轍兄弟那樣的才華嗎?蘇氏兄弟倆中同榜進土那是名副其實,你翟鑾身為內閣首輔大臣,就能這樣肆意妄為嗎?」最後,嘉靖皇帝明確要求有關部門立即展開調查,並表示一旦發現問題要嚴懲不貸。

鑒於鑾及其兒子在這次會試中的表現,嘉靖皇帝認為他們兄弟倆參加鄉試,也就是考舉人的時候,肯定也有問題,因此要追究那次鄉試主考官秦鳴夏和浦應麒的責任。為了便於調查,嘉靖皇帝下詔把涉案的翟鑾、翟汝孝、翟汝儉三父子,以及崔奇勛、焦清、江汝璧、張風、秦鳴夏、浦應麒等人都關押起來,交給鎮撫司來審問。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根據調査意見,嘉靖皇帝作出了終審判決:翟鑾父子革職為民。一個堂堂的首輔大臣,一個國級領導幹部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考中進士,被皇帝開除公職,真是有點不值得。儘管從現在能找到的文獻來看,無論是舉報的奏摺,還是嘉靖皇帝宣布的最後判決結果,都沒有證據證明翟鑾直接參与了舞弊。但是,從案情的發展來看,卻處處都有翟鑾的影子在,他的舞弊嫌疑確實非常大。正因為這樣,即使朝廷沒有公布直接證據,將翟鑾革職的處分也是合適的,翟鑾得到這樣的處分也是不冤的。

代考的崔奇勛、焦清被革掉舉人,同考官張鳳被革職,他們三個人削籍為民,都成為普通老百姓。對於副主考官江汝璧和鄉試考官秦鳴夏和浦應麒的處罰是分別杖打60棍,然後是免職,暫時不任命官職,以後可以再在其他崗位上任職。總之,這起案件的全部涉案人員都受到了處罰。

當然,也有史料說,翟鑾之所以會因為兩個兒子同時考中進士而被撤職,還有一個原因是權臣嚴嵩要把他擠走。當時翟鑾是內閣首輔大臣,資格比嚴嵩要老,但嚴嵩的權力比翟鑾大,嚴嵩一直視瞿鑾為眼中釘,千方百計找機會除掉他。翟鑾兩個兒子同時考中進士以後,社會上流傳這是首輔大臣臣翟鑾徇私舞弊的結果。嚴嵩認為這是除掉翟鑾的絕好機會,於是授意其他人去舉報翟鑾。嚴嵩最終達到了目的,讓翟鑾從內閣首輔大臣一夜之間變成了一介平民。從這起案件我們可以看出,明代科舉與政治是緊密結合的,科舉既是士子獲取功名、進而踏進仕途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可能成為官場權力鬥爭的重要工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東漢末年和明朝末年的清流官截然相反?前者公認正義後者非議至今
道觀游:再次寂寞的真慶觀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