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產後抑鬱症大戰新保守主義人們,帶你走進《橡皮頭》!

產後抑鬱症大戰新保守主義人們,帶你走進《橡皮頭》!

產後抑鬱症大戰新保守主義人們,帶你走進《橡皮頭》!

陰暗壓抑的工業小鎮,刺耳的機器轟鳴噪音。亨利?斯班瑟(傑克·南斯飾)初次拜訪女友家,然而目睹到的卻是一個怪異扭曲的家庭,霸道的母親、無能的父親、植物人似的祖母以及笨拙的女兒。而更令亨利感到無助的是,他被迫與女友結婚。一夜之間,亨利成為一個畸形兒的父親。相貌醜陋噁心的嬰兒讓亨利異常恐懼焦慮,也讓新婚妻子因忍受不了嬰兒的啼哭而半夜出逃。亨利再也忍受不了如此不堪的生活和夜夜噩夢,他最終親手用剪刀肢解掉了這個畸形的早產兒。

由美國電影新浪潮運動旗手大衛·林奇創作的長片處女作《橡皮頭》,歷時五年完成。一經公映,便以強烈的前衛詭異風格挑戰了當時還相當傳統和保守的電影界。在情緒化的搖晃鏡頭與隨處可見的陰暗腐敗中,大衛·林奇構築出了一幅扭曲病態的家庭人物關係,赤裸裸地破開人性的陰暗面。這種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來剖析人類精神世界中焦灼鬱悶的手法,加上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影像,讓大衛·林奇在影壇獨樹一幟

在浩瀚的宇宙中,男主角橫空登場,一張驚恐的大臉,像是有人要害他似的。大臉緩緩離開畫面,宇宙中那顆坑坑窪窪的星球突兀的在畫面中間,拉近之後才發現,中間有好大一條溝。其實這象徵著男性睾丸。隨後畫面帶我們進入星球上一幢破爛的房子里,裡面住著一個全身潰爛的男人,面前有幾根杆子。此時男主角驚恐的大臉又出現了,他慢慢張大嘴巴,嘴裡緩緩鑽出一條精蟲。全身潰爛的男人操縱面前的三根杆子,將精蟲發射。男主角張開嘴的表情非常像男性做愛達到高潮的樣子。其實暗示了他做愛並射精。當精蟲掉入坑窪的水塘裡面,水塘暗示女性生殖器,受精卵就這麼產生了,這就是影片後來那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小怪胎。

然而,電影所散發出的壓抑之感可能不僅僅是大環境的原因,還有來自於林奇本身的經歷。眾所周知,這部電影從開拍到成片用了5年(1972-1977),期間林奇一邊要養家糊口,一邊還要在預算極低的情況下完成拍攝、剪輯、道具、特效等一系列工作,其中的艱辛旁人恐怕無法想像。在失業的人群紛紛茫然的站上城市街頭,當犯罪率上升、皮肉生意興隆的時代,「橡皮頭」像個怪胎一樣孕育而生也許不是什麼巧合。

在大維林奇的經典作品《Blue Velvet》中,導演嘗試表現出罪惡的隱藏性,善與惡的對比鮮明,同時後者往往更是前者的另一面,兩者並存但罪惡卻往往被視而不見,美好的一面正好令黑暗更加突出。相比之下《Eraserhead》來得更加純粹,電影展示出一個撤頭撤尾的黑色國度,或更像是一個充滿不安和焦慮的黑色夢景,純粹的黑而沒半點色彩。

性本是件美好的事,之所以美好最主要是因為它事前所引起的美好幻想以及事後對它美好的回味,如果沒有了幻想,或者幻想只有骯髒,或者有某段痛快或苦悶的經歷讓你不堪回首,性勢必冷淡。性可以是充實的,但更可能是空虛,你給的越多,它希望的更多,最後像一個無邊無際的洞穴深淵。平克樂隊問到拿什麼填補這些虛空,求助於性是於事無補的,性也許可以帶來暫時的充實,但它不會填補心靈的空洞,而單純的性帶來的短暫充實,說到底也不過是對虛空的麻木和忘卻。別指望性能標本兼治,能醫治自己空虛病的永遠是自己,是愛,是首先拿出愛人和被人愛的勇氣。

大衛·林奇最讓人驚奇的一點是:他發覺了如何能讓人感到可怖的要訣。在《橡皮頭》里,他創造了一個和真實世界平行的夢魘時空。這個夢魘時空一環套一環,你進入其中後只能在夢魘範圍內穿梭,但永無可能走出去。人最恐懼而又不得不面對的是我們無法像橡皮一樣塗改人生,所有的事情都是做過後便再無後悔葯可吃。人是在不斷經歷犯錯來認識錯誤本身,最終你會意識到活著或死去都是個錯誤。這頗有些玄,大衛·林奇用影像濃縮了這一道理——勿求在塵世獲得解脫,愛情、婚姻、生靈的出生、殺子、偷情、背叛……種種現實和情感都是痛苦的發酵劑。夏夜中在憋仄的房屋中浮動的蠕蟲,正是每一個人腦海中潛藏的陰暗。在漆黑並伴隨著狂風驟雨的道路上,回頭是萬丈深淵,而前進也隨時可能一腳踩空從此殞命。確定這真理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親自體驗生活的消亡。我們的頭腦里充斥著把世界修改成我們期盼模樣的意願,但這種期盼越是強烈,我們自身在和世界摩擦時越是損耗嚴重,直至「橡皮頭」被擦拭得流出了腦漿,也不算完。

這是一部黑白片,而且是在黑白的基礎上把亮度調低。這樣還不算完,影片的場景大多是在亨利髒亂的公寓,床上的毯子有很多破洞,地上有成堆的看不出是什麼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桌子上還躺著畸形嬰兒;他女朋友家沒有這麼亂,但有壓抑的氣氛詭異的家人和會流血的燒雞;有幾個室外場景,泥濘的道路和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蒸汽都烘託了陰鬱不祥的氣氛。片中唯一比較亮的場景是「暖氣片女人」出現的場景,不過有這樣一個女子站在面前,即使有難得的明亮的光恐怕也不能給人安慰吧。

很多鏡頭都發人深省,引起無限聯想。看得我驚喜連連。其中的長鏡頭和空靈、絕望的環境塑造讓我想起KUBRIC,不愧是老庫的最喜歡的電影!看橡皮頭就像看一副抽象畫,像聽電子樂、後搖滾,每個人對於每個音符每個線條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想,這正是其魅力和偉大之所在。

儘管有很多看不懂的東西,不過就隨它去吧。電影是視覺上的感覺,有時候不能說出這種感覺只是我們的表達能力不夠完善。但這不影響我們把圖像和感覺銘記,這些圖像和感覺往往同我們的心靈深處相關聯。我們不能窺見自己的內心也是正常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橡皮頭,自己的大衛林奇,自己的庫布里克。

產後抑鬱症大戰新保守主義人們,帶你走進《橡皮頭》!

本文由奮鬥生活解說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抑鬱症?你就是作的!
那些抑鬱症歌手留下的遺書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