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018年戛納電影節的海報都在這裡!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本文轉載:中法設計(ID CF_DEZIN)
第71屆戛納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於5月8日至19日開展。
中日韓三部大師級的代表作相繼入圍並引領主競賽單元,官方場刊得分:賈樟柯《江湖兒女》2.9分、是枝裕和《小偷家族》3.2分、而李滄東《燃燒》高達3.8分,打破前年德國《托尼·厄德曼》的3.7分,獲戛納主競賽影史最高分紀錄並獲得一致好評。
最終
《小偷家族》獲得
金棕櫚獎(Palme d"Or)
自1946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以來,今年已是第71次展映,每一年,不僅角逐
電影本身
吸引眼球,戛納電影節海報
也是最令人期待
的部分。它不僅有每一年的設計意義
,也是每個歲月的獨特回憶
。
2018 71e
今年海報照片出自Georges Pierre之手,曾是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在1965年執導的電影《Pierrot le fou》(狂人皮埃羅)中的一幕,演員為讓·保羅·貝爾蒙多和安娜·卡里娜。
平面設計師Flore Maquin為這張海報製作了模版。這位27歲的插畫家從波普藝術中汲取靈感,在鮮活的色彩中集中了素描、繪畫和數碼藝術。
2017 70e
去年70周年海報以義大利女星克勞迪雅·卡迪納爾(Claudia Cardinale)1959年在羅馬屋頂上旋轉跳躍的一幅圖像為原型,由Philippe Savoir (Filifox)公司進行設計,有「歡樂、自由、大膽」的主題之意。
2016 69e
取材於讓-呂克·戈達爾1963年的電影《蔑視》,由Hervé Chigioni和Gilles Frappie加以設計,海洋、地平線、金色階梯有走向70周年之意,也是對法國新浪潮導演戈達爾的敬意。
2015 68e
美籍猶太裔獨立攝影師大衛·西蒙(David Seymour)定格了瑞典傳奇女演員英格麗·鮑曼(Ingrid Bergman)的恬靜微笑,簡潔、自信的姿態令她成為「現代、自由女性的化身」。
2015 年適逢英格麗·鮑曼誕辰 100 周年,戛納組委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致敬她。
2014 67e
海報第一次以男性為主體,設計師Hervé Chigioni以《八部半》的劇照為基礎,表達「墨鏡下的眼神傳遞出的是迷影的喜悅,也是共同慶祝戛納電影節的喜悅」之意。
2013 66e
取自 1964 年奧斯卡金像獎、喜劇愛情片《新戀愛經》的經典劇照,擺出數字66的形狀。
2012 65e
德國攝影師奧托·貝特曼(Otto Bettmann)拍攝的瑪麗蓮·夢露舊照,天真又性感。2012年也剛好是夢露逝世50周年,表達對夢露的敬意。
2011 64e
「數字64」和著名女演員費-唐納薇相映成趣。唐納薇的這幅造型照來自影片《一個墮落兒童的雕像》,由導演傑瑞-沙茨伯格親自拍攝。
2010 63e
由著名攝影師布莉姬·拉孔柏(Brigitte Lacombe)製作,法國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一襲優雅黑色正裝,用發光的刷子勾勒出戛納法文 Cannes 的字樣。
2009 62e
致敬了義大利電影大師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名作《奇遇》中的經典一幕。這個迷人的背影來自安東尼奧尼「愛情三部曲」的女主角莫尼卡·維蒂(Monica Vitti)。
2008 61e
海報里遮住眼睛的女人是巴黎瘋馬夜總會的舞蹈演員Anouck Margueritte。創作於設計師Pierre Collier,來源於大衛-林奇的電影圖片靈感,同樣也是向這位另類黑色大師、戛納寵兒的一次致敬。
2007 60e
戛納60大壽。由佩多羅-阿莫多瓦、薩繆爾-傑克遜、布魯斯-威利斯、傑拉德-德帕迪約、簡-坎萍、朱麗葉-比諾什、王家衛、佩內洛普-克魯茲、蘇萊曼-西塞一眾戛納9位世界著名電影人的歡樂一跳。
2006 59e
這一屆評委會主席是王家衛,為了向他致敬,海報直接選用了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婀娜身影。
2005 58e
由德里克·梅農設計,被命名為「藍星空紅地毯」,簡潔醒目。
2004 57e
這年海報由Alerte Orange設計事務所創作。小女孩背後的影子是夢露在《七年之癢》里的經典造型,充滿童趣又迷幻。
2003 56e
由女性藝術家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設計,直接標語 VIVA LA CINEMA「電影萬歲」醒目。
2002 55e
2001 54e
2000 53e
1999 52e
同期同種的風格抽象又有年代感,雖然無明顯意義,但也可以從中找到你的時代記憶。
1998 51e
1997 50e
1997是戛納電影節50周年,金棕櫚也大氣的代表了戛納電影節。
1996 49e
1995 48e
直白的拼接,好一個90年代,據說是公認的戛納電影節最差海報,可以看出有卓別林電影、《亂世佳人》等經典電影元素。
1994 47e
1993 46e
1992 45e
這是戛納海報上首次出現影人形象。
瑪琳·黛德麗曾是上世紀片酬最高的女演員,於1992 年 5 月 6 日去世,以此敬念她。
1991 44e
1990 43e
1989 42e
1988 41e
1987 40e
飛翔的海鷗也是那個時代每一幀圖像進步的象徵
1986 39e
由100百個電影人物集聚而成的海報,在那個時代很新穎。
1985 38e
電影的變遷史
1984 37e
1983 36e
水彩漫畫也是那個時代的設計標誌
1982 35e
198 34e/1980 33e
1979 32e
1978 31e
戛納電影節的一種特別關注單元(Un certain regard)設立。
1977 30e
1976 29e
1975 28e
1974 27e
極具時代特徵的新古典繪畫風格和超現實主義。
1973 26e
1972 25e
1971 24e
1970 23e
簡單的字體浮雕效果。
1965 20e
1963 18e
1961 14e
1952 5e
1951 4e
1949 3e
1946 1e
雖然幾十年前的海報對於今天的我們來看都簡單甚至low得要命,但是在那個時代卻都是藝術設計的符號象徵,不管是水彩還是漫畫,是浮雕還是簡筆,沒有如今攝影數字技術的發達,可是也是當時的潮流,戛納電影節正是一種記錄,記錄時代的變化。
要是再倒回去看,你會的發現每個時代的設計都是獨特的都是美的。
、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4月米蘭見 | 來不及倒時差了,米蘭設計周Brera展區搶先走起!
※別被外表騙了!這些產品是真「垃圾」!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