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淡忘的唐代隸書,最美帝王隸書

被淡忘的唐代隸書,最美帝王隸書

書法藝術的發展,既需要傳統作為創造的憑藉,又需要有所揚棄、有所改造和有所發展,否則就不會具有時代的特色。唐代隸書的發展即是如此,它與唐玄宗的倡導密切相關。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又稱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661-716)第三子,延和元年(712)受禪即位。在唐玄宗的統治下,開元年間(713-741),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文化藝術空前發達,為唐代鼎盛時期,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但他後期貪圖享樂,寵信佞臣,終於導致「安史之亂」發生,唐朝開始衰落。唐玄宗雅好文藝,尤好音樂和書法,他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作曲大師,又是一位以隸書見長的書法大家。

唐代各種書體創作都達到了相當高度,且有各自的代表書家,相比較而言,楷書的成就更大一些。隸書為其所掩,加之後來元、明兩代,側重行書創作,唐代隸書長時間被人們淡忘了。

《宣和書譜》記載著唐玄宗「臨軒之餘,留心翰墨,初見翰苑書體狃於世習,銳意作章草、八分,遂擺脫舊學」,由此可見,唐玄宗對章草和八分(唐人專指隸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偏好,是一位不滿翰苑書法現狀而銳意提倡,並對隸書進行變革和創造的書家。

唐代隸書家,大多集中在十六世紀,這與唐玄宗李隆基的喜好有關,上好下甚,朝野之中,曾為一時風氣。在眾多的隸書家中以李隆基、殷仲容、韓擇木等為代表。李隆基數體皆能,尤擅隸書,師法《曹全》,書風豐腴遒麗是當時的流行書風。也是「館閣體」的前身,對清代隸書產生了極大影響。韓擇木、韓秋實、殷仲容對漢的取法更全面、更系統。其成就也更高一些,藝術意義也更大一些。

李隆基,作品取法曹全碑,傳世作品有《紀泰山銘》、《石台孝經》等。

唐玄宗李隆基隸書《石台孝經碑》局部

《書小史》中稱李隆基「善騎射,通音律,曆象之學,好圖書,工八分章草,豐偉英特。」多才多藝,善音律,又能詩,工隸書、行書,玄宗書法與太宗齊名。其書法豐厚腴美,給人行行淳厚之感,在唐代書法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唐竇臮《述書賦》云:「開元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崢嶸,思如泉而吐風,筆為海而吞鯨。」 黃山谷稱:「玄宗書斑斑猶有祖父之風」。《古今法書苑》云:「唐明皇工八分章草,豐茂英特。」

《石台孝經》刻於唐玄宗天寶四年(公元745),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註解並書寫。李亨篆額。高620厘米,共4面,每面寬120厘米。書法工整,字跡清新,秀美多姿。此碑由四塊黑色細石合成,方額、蓋石、頂上等均做了非常藝術化的處理,碑下有三層石台階,故稱《石台孝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玄宗 的精彩文章:

李隆基的大哥揮汗如雨敲鼓作樂:不務正業的大哥才是好大哥活大哥
坐上皇帝寶座後,他對兄弟格外體貼照顧,其真實目的是什麼?

TAG:唐玄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