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結夏安居的儀軌,了解一下?

結夏安居的儀軌,了解一下?

出家

張森

00:00/04:38

安居的首日,稱為結夏,在安居之始,得舉行一定的法會儀式,以公告安居開始。元代以來,安居儀式都在安居開始前一天舉辦,由長老大德講解各項禮儀,以令僧眾於安居期內能專心精進修道。近代安居儀式大多訂在四月十五日當天舉行,安居時必須劃定區域以為活動範圍,稱為「結界」,除為父母、師長、三寶之事,不得出界;而後行「受籌法」,集合大眾,統計結夏人數。受籌法圓滿後,第二天安居正式開始。僧侶受具足戒後經過一個夏安居,出家又多了一歲,這是出家人計算戒臘,以定長幼次序之法。

1、「受籌法」其程序為:一、洒掃敷座;二、晨齋預白;三、鳴鐘集僧;四、入堂恭攝;五、受籌羯磨;六、行籌白數。

2、受籌法圓滿後,第二天為安居正式開始(四月十六日),也須舉行一定的儀式,如受籌法一樣,要洒掃敷座、鳴鐘集僧、行籌白數等,然後大眾依序入座。首先由二位上座到別屋,互為答問,敘說安居事宜,其餘人等再依序到二位上座處說安居之事;說畢返回大殿,等所有僧眾作法圓滿,共同禮佛回寮,如此安居正式開始。

安居圓滿則稱為解夏、解制或安居竟。據《四分律》卷四十三《迦絺那犍度》載,安居結束時,應作自恣、解界、結界、受功德衣等四事。即安居九十日的最後一晚,大家仍齊聚一堂,檢討各人在三個月期間,言行有無違反戒律,也可互相指出對方的錯失。若有犯戒者,則要當眾懺悔,稱為自恣,這一天就稱為僧自恣日。此時大眾人人身心清凈,甚至有人因此證悟,佛陀感到欣悅歡喜,故又稱佛歡喜日。

一、界相

東以百歲為標,南以天台為標,西以小天台為標,北以塔林為標。

二、受籌儀規

1、準備

(1) 懸牌一面云:今日受籌,明日安居

(2)供兩牌位:南無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佛。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3)一籌盤一空盤。(籌盤上可放些香花)

2、打板集眾,迎請主法,唱爐香贊

3、禮拜說法,(指主法和尚)

(1)至誠作觀禮拜,求諸菩薩慈悲加被,九旬之中,精進辦道,無諸魔障。三拜。

(2)至誠問訊願為擁護,使我等內魔無嬈,外障潛消。三問訊。向上。

(3)頂禮和尚三拜。和尚云:禮佛一拜。拜已,和尚雲各序坐。

(4)行籌至誠頂禮三拜,問訊,長跪。

行香水手巾云:八功德水凈諸塵,盥掌去垢心無染,執持持戒無缺犯,一切眾生亦如是。

受者胡跪取籌,偈云:金剛無礙解脫籌,難得難遇如今果,我今頂戴歡喜受,一切眾生亦如是。

放空盤內偈云:具足清凈受此籌,具足清凈還此籌,堅固喜舍無缺犯,一切眾生亦如是。

行香水時,俱至佛前,以籌盤放在空盤上,頂禮問訊,長跪,取一大籌,雙手橫棒,高聲明報云:歲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會上,娑婆教主本量師釋迦牟尼佛,受第一籌,後一拜,再行和尚籌等。

結束時,行籌收籌後,俱往韋馱前,頂禮如前嘆手,執大籌,高聲報云:歲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會上,護法韋馱尊天菩薩,受最後籌,一拜後,全結束。

全結束,行籌收籌到屏處數明,為首收籌者,高聲報云:歲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座中,比丘幾十人,沙彌若干人。

和尚報云:同居大眾,合人共收攝身心,九旬之中,努力為道,受籌已完,念偈迴向。

(8)大迴向 受籌功德殊勝行。

三、安居儀軌

(一)準備

1、客堂前,懸牌一面,上書「安居」二大字

2、打板集眾,迎請主法法師

3、唱爐香贊

(二)和尚表法

1、至誠禮拜,懇禱諸佛,願慈光加被,夏中精進修行。三拜

2、至誠禮拜,仰祈護佑,使我等九旬修道,魔障潛消。三拜

3、至誠禮拜,解惑釋疑,頂禮依止和尚三拜

(三)安居者隨具三拜,長跪、合掌、作如是白:大德一心念,我某某比丘,今依某某某寺僧伽藍,前、中或後三月夏安居(三說)。師云:知莫放逸。答:受持。再云:依誰持律。答:依誰誰大和尚。又云:有疑當往問。答:爾

(四) 迴向:結夏功德殊勝行

四、自咨解夏

何謂自恣

1、夫九旬修道,精練身心,人多迷已,不自見過。理宜仰憑清眾,垂慈誨示。縱宣已罪,恣僧治舉;內彰無私隱,外現有純凈,故曰自咨

2、自者自已有過,自不自非;恣他舉明。令改過從新也

3、自各自也,恣任意也。謂各自任意,隨人舉過。又名隨意;謂隨他人之意,而恣舉其所犯也

自恣緣由

原以佛制比丘,當互相規諫,故六群比丘,即妄舉清凈比丘罪。佛言:應先求聽。六群嫌清凈比丘求聽故,妄從清凈比丘求聽。佛言,具五德者,方可求聽。六群不受五德求聽。佛言,安居竟應自恣,自恣即是聽故。不應一時自恣,聽一一自恣,不應隨意自恣,應次第自恣,應差具五德人受自恣

五德有二種:

(一)第一五德。1、不愛。2、不恚。3、不怖。4、不痴。5、知自恣不自恣

(二)第二五德。1、知時不以非時。2、真實不以虛妄。3、利益不以損減。4、柔軟不以粗獷。5、慈心不以嗔恚。

自恣程序

(一)尼眾差使法

大德一心念。某寺比丘尼僧和合,僧差我某甲比丘尼,來請自恣。

(二)問緣索欲法

大德(娣)僧聽,今白月十五日,眾僧集某處自恣。

(論云:有五種與欲自恣法。一者,今日僧自恣,我與僧自恣。二者,我白自恣。三者,為我故自恣。四者,口不能言者,手作說相,亦得與自恣。五者,語雖不了,亦是與自恣。應對受者,作如是言。)

大德(娣)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比丘尼),如法僧事,與欲自恣。

(三)敷坐請師法

聞鐘聲,大眾齊集作法處。由首領引執香、引磬隨後,請方丈和尚。禮佛後,至韋馱前一問訊,後拈香又三問訊。然後,大眾齊向韋馱三問訊。頂禮和尚三拜。

(四)集僧作辦法

大德(娣)僧聽,眾多比丘比丘尼,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與欲自恣。一說。尚云:善。答:爾。一叩而起。和尚問云:誰遣比丘尼,來請見聞疑三事自恣。(若無者答)此處無尼,來請見聞疑三事自恣。

(五)和尚略宣教誡

汝等比丘尼諦聽:今乃九旬夏罷之期,說罪除愆之際。五篇禁制,八敬森嚴。凡比丘尼,應當依隨大僧安居,半月乞求教誡。歲終比丘隨意,應須來請自恣,方不負登壇受具,阿難請度。不然,則乖違佛制,徒有其名,爾等當束斂身心,精修善法,以戒為師。謹慎莫放逸。答:依教奉行。一拜而起。大德僧聽,比丘僧夏安居竟。某寺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僧差我某甲比丘尼,說三事自恣見聞疑。大德僧慈憫故語我,我若見罪,當如法懺悔。三說。良久,然,如是,汝傳教敕,敕諸尼眾,如法自恣,謹慎莫放逸。尼答:依教奉行。禮謝而退,還寺中。

歲次某某年,自恣會上,座中比丘比丘尼,幾百幾十幾人,沙彌沙彌尼幾人。首行云:為僧行舍羅竟。尚埋頭苦幹:善。眾齊答:爾。

(五)白僧隨意法

大德(娣)眾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比丘尼亦自恣,若見聞疑罪,願大德(娣)哀愍故,語我,我若見罪,當如法懺悔。三說。彼云:善。答:爾。一叩而起。

(六)對首自恣法

二長老憶念,今日眾僧自恣,我某甲比丘比丘尼亦自恣。云:善。答:爾。

(七)心念自恣法(尼無)

今日眾僧自恣,我某甲比丘清凈。三說。

(八)遵制結示法

和尚云:今日如法,如律,自恣已竟,名為解夏。准安居犍度云:四月十六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夜分盡訖,方名解夏已竟。迴向:自恣功德殊勝行。

微信公眾號:念念觀自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如何將須彌山納入芥子之中呢?
佛教是如何看待地震的?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