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袍加身 4款黃邊胎橫向評測

黃袍加身 4款黃邊胎橫向評測

不知不覺中,高端輪組上又看見了黃色胎邊的身影,這不得不讓人感嘆,無論在那個領域,時尚永遠是一個輪迴。當然,除了「復古」因素之外,現在的黃邊外胎在性能上同樣令人難以抗拒。

編輯部將現有的四款黃邊開口胎進行了橫向測試,不得不說,這些外胎都是對得起自己售價的佼佼者,當然,也有各自的優缺點。

Vittoria Corsa開口乳膠外胎

筆者幾乎在同一時間拿到新型的Vittoria Corsa外胎和Bontrager R4外胎,兩款都是乳膠外胎,色彩也極其相似。Vittoria Corsa中加入的石墨烯材料看似噱頭,在使用後卻讓我由衷喜歡上。Vittoria Corsa與Bontrager R4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耐磨性和抓地力。

特殊的石墨烯配方的加入的確如廣告中所說的那樣,讓外胎獲得了優秀的滾動阻力、抓地力和耐磨性。這條胎規格是700X23c,胎壓承受範圍為100-145psi,官方標重與實秤僅僅差1g,可忽略不計。筆者使用這條外胎的環境多為山中爬坡,以筆者體重來說,習慣將氣壓控制在前輪100psi,後輪105-110psi之間,具體情況則根據天氣狀況和外部環境而定,如果是雨天可以選用更低胎壓獲得更好抓地力。

用這條外胎的時候,感覺其滾阻比R4略大,對於地面有一絲粘意。這一份「纏綿」的粘意在筆者高速下坡的時候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道路足夠寬闊,可視範圍較大的情況下,可以完全安心壓彎。並不是吹噓自己技術多麼高超,不過筆者在使用這條胎時,用50+km/h速度過90°直角彎沒有一絲壓力。這條外胎在測試爬坡途中,直線加速起身搖車時,不會產生哪怕一絲後輪因發力過猛而打滑的情況。

這條外胎另一個特點是其奇特的胎紋——所有紋路均為縱向線條狀,包裹著整個胎面。這種胎紋因為沒有橫向紋路,橫向抗側滑能力會有顯著提升,縱向滾阻減小,散熱性好;缺點是縱向抗滑能力較弱。即使該石墨烯外胎紋路的物理原理讓縱向抗滑能力下降,但是它對地面的「粘連感」依舊讓這條乳膠外胎的性能表現非常好。

23c的外胎在路感上確實會受到一些細微影響。同是乳膠外胎,在顛簸路段,Corsa不如R4(R4隻有25c)。Corsa優秀的能力也讓管胎版進入到現在的巴黎-魯貝等古典賽場中。大陸在售的Corsa只有23c和25c兩種規格。追求極致路感的騎手可以選擇25c,或者學習Continental的Force & Attack,前後輪使用不同寬度,即前輪23c後輪25c。

管胎版石墨烯乳膠胎之所以有一個像相框那麼大的包裝,是有其原因的——這類石墨烯管胎是不能摺疊的!

Bontrager R4開口乳膠外胎

Bontrager這款R4乳膠外胎拿在手裡,能聞到滿滿的乳膠味,極具復古特色的外觀設計,肉色的胎邊,黑色的光頭胎非常美觀。查看了一下包裝,該外胎是繼Vittoria和Veloflex兩款義大利品牌輪胎之後,在公路輪胎市場上極為罕見的320TPI外胎。

筆者對乳膠內外胎非常痴迷,因為乳膠內胎和外胎結合使用會讓路感更上一層樓,使用乳膠內胎的管胎也有好得驚人的路面舒適感。

這款Bontrager R4乳膠外胎只有送測的這種顏色,並且只有700X25c一種規格可選用。這款胎的重量控制相當不錯,官方標註230g,而實際稱重僅僅重了4g。最高承受胎壓140Psi,建議最低胎壓為90Psi。

筆者將R4用在被測試的Bontrager Aeolus 5 TLR D3上,同樣用於千島湖比賽中。這款外胎的路感非常純正,平路上的速度感、加速能力傳遞都非常實在。在柏油路面的高速騎行中,似乎能讓你真切地感受到與路面的接觸。騎行過程當中,碰到凹凸不平的地面,路面帶來的震動也被乳膠胎柔軟的側壁吸收大半。這對外胎略顯光滑的表面對於濕滑路面來說還是需要非常注意的,胎壓必須控制好,合理的胎壓會讓你獲得更好的騎行體驗。在山路中碰到沒有鋪裝完整的柏油路面,在胎壓為90Psi的狀態下,路面傳來的顛簸感會得到很好的緩和。

25c寬度的外胎非常符合目前的主流,安裝在Bontrager Aeolus 5 TLR D3上感覺恰到好處,胎面也顯得圓潤豐滿,絕對是一款在乾燥環境下公路競速的利器。

Specialized Turbo Cotton 26

黃邊外胎在整車造型搭配中常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吸引了不少騎士的青睞,市面上的高端黃邊公路外胎屈指可數,本次評測的Specialized Turbo Cotton就是其中之一。筆者將從這款外胎的路感、抓地力和滾阻三方面進行評測。

Turbo Cotton是一款摺疊開口胎,其胎體採用320TPI聚酯棉布製成,膠質為Specialized獨有的Gripton膠質,並採用了BlackBelt防刺技術。本次評測的26mm版本外胎的限定氣壓範圍為95-115 Psi,在Specialized的用戶手冊上明確表示,充氣超出最大氣壓限定值可能會導致外胎脫離輪圈。

筆者測試這款外胎時搭配的是最普通的丁基橡膠內胎,配合慣用的胎壓(體重70kg,前輪90 PSI,後輪100 PSI)進行了一系列的路測。在鋪裝路面上,Turbo Cotton無論是在平路還是爬坡,路感都沒有像Veloflex外胎那麼「粘」,而是顯得較為乾淨利落。在顛簸路面上,這款外胎有著不俗的緩震性能,特別是對於細微震動的過濾能力表現極佳。

Turbo Cotton的胎紋設計平衡了外胎的抓地力和滾阻,胎面兩側密密麻麻的細小紋路組成了「人」字紋,因此這款外胎也是有安裝方向的。雨天是測試一款外胎抓地力最好的時候,在濕滑的山路下坡時,這款外胎並不會讓你失去壓彎的勇氣;在乾燥路面過彎時,它則會給你多添一份信心。

一款外胎的滾阻沒有辦法通過室外的路測進行,測試環境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我們需要感謝朝陽輪胎將他們的滾阻測試機借給我們,讓我們得以對多款開口外胎進行滾阻測試,其中就包括這條Turbo Cotton。具體的測試情況可參見本期專題文章,就測試結果來說,Turbo Cotton獲得了非常驚人的成績。

一款外胎搭配乳膠內胎使用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滾阻,而且能提升騎行時的路感,將Turbo Cotton外胎搭配乳膠內胎使用將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性能。

最後,這款外胎安裝起來非常方便,徒手就能輕易地裝胎和扒胎。總結一下,這款外胎在路感、抓地力和滾阻三方面擁有優秀的綜合實力。

Veloflex Master

Veloflex是一個來自義大利的自行車胎品牌,相信許多人都從幾年前Sky車隊使用該品牌外胎開始對它有所熟悉。Master是開口胎中有著復古顏色的型號,中間胎面有黑、藍、紅三種顏色可選,寬度方面有23c和25c,都是摺疊胎,此次測試的為25c外胎。

Veloflex的這款外胎採用了320高密度TPI,為了提供更輕的重量和更低的滾阻,開口胎的側邊添加了凱夫拉縴維條作為側向支撐。毫不誇張地說,剛拿到手的新輪胎有一股濃重的乳膠香味。黑色的胎面紋路清晰工整,與地面接觸的最中間紋路為細顆粒狀,兩側的防側滑紋路明顯告知了使用者這款胎的安裝方向。

在輪組上裝上這款胎,打上氣壓,可以看到胎面圓潤飽滿。騎在路上始終感覺這款胎處於「沒氣」的狀態,但其實這是這款乳膠胎的特性之一,尤其在搭配乳膠內胎的時候,即使你打滿120psi氣壓,騎行在馬路上,它依舊看起來有點氣壓不足的樣子。乳膠胎的另一個特性就是,在裝完外胎打完氣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放氣扒出內外胎,你會看到內胎和外胎是粘連在一起的,黏在一起的內外胎會讓人產生幾乎在使用管胎的錯覺。

Master 25的路感明顯好於普通的橡膠外胎。在高速下坡的時候非常考驗外胎的側向抓地力與舒適性,這款外胎表現令人滿意,過彎切彎循跡性非常優秀,操控近乎完美。在直線上騎行,你可以體驗到這款外胎有一種特殊的黏膩感,感覺有點拖腳,但事實上這只是因為它的抓地力太好了。在合理的氣壓下,Veloflex Master從來沒有讓人感覺到暴力搖車加速帶來的後輪打滑情況,它總是在背後默默地幫助你。

這款外胎在使用性能方面幾乎無懈可擊,Veloflex給出官方使用里程數為前輪6000km,後輪3000km。

文:Alex Wang

圖:騎行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騎行家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外胎滾阻有多少意義了解一下?
2018中國?新沂環駱馬湖自行車公路公開賽完美收官

TAG:騎行家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