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擺架子為什麼又叫做「擺譜」,跟這個東西有關!

擺架子為什麼又叫做「擺譜」,跟這個東西有關!

「擺譜」這個詞大家都聽過,它專門用來形容那些喜歡擺架子、「耍大牌」的人。

在文學作品中,「擺譜」一詞也經常出現。在孫犁的《白洋淀紀事》中,就有這麼一句:「過去是給地主財東做事,現在是給咱們窮哥們服務,再不能拿架子擺譜!」

那麼,為什麼擺架子會被叫做「擺譜」呢?

原因跟下面這件東西有關。

對,就是家譜。

十九世紀初,清朝統治者開始逐漸對漢人開放山海關,允許他們移民入關墾田開荒。這些「闖關」的漢人,身邊一般都要帶著一樣東西——家譜,為的是不讓子孫後代因為遠離故土而「忘祖」。

農閑時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開荒者們在沒有什麼娛樂活動的情況下,經常就會把自己的家譜拿出來「擺一擺」,看看誰家的「譜」大,既相互認識和娛樂,又緬懷了祖先,「擺譜」的說法由此開始。

隨著時間的流逝,「擺譜」開始漸漸有了「擺架子」的意思。原因也很容易想到,那些歷史源遠流長、出過歷史名人的宗族後人,由於家譜的給力,擺起譜來內心自然是充滿了自豪感和優越感,隨之言行舉止多半也會拿腔拿調,久而久之,「擺譜」就成為了「擺架子」的代名詞。

在現代社會,除了極少數家族還保有家譜和修家譜的傳統,大多數人連家譜長啥樣兒都不知道,大家都已經把家譜看做一種古板而陳舊的「歷史遺物」。

實際上,家譜背後的故事比大家想像的有趣得多,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它還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家譜的起源

「唯三代上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

——《史記·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

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由於「三代上矣(夏商周三朝之前)」上古歷史的「年紀不可考」,於是參考了「譜牒舊聞」,這個「譜牒」便是家譜。由此可見,早在夏朝之前,家譜就已經出現了。

家譜都記載了什麼

家譜從誕生開始,便同「宗族」緊密聯繫,它主要記載了同宗同族人的相關信息。除了一般家譜外,還有一些專門記載家族某人物言行、彙集某家族家訓族規、記敘家族逸聞軼事等的特殊家譜。

五花八門的家譜名稱和載體

家譜譜有很多名稱,最高級的便是皇族的家譜,名為「玉牒」。除此之外,它還有家牒、家志、家史、族譜、族志、宗譜、世譜等八九十個名稱,數量可以說是很可觀了!

除了可觀的名稱數量,家譜的載體也是豐富多樣。

在人們的印象中,家譜的模樣應該是一本泛黃的充滿滄桑感的書冊。實際上,家譜的載體可不止紙張,甚至不止文字,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有著各種不同的載體。

在文字沒有產生之前,家譜主要依靠口述,代代傳承。在結繩記事發明之後,有了結繩家譜。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記錄家譜的載體不斷更新換代,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刻家譜、竹木簡家譜、布帛家譜、紙質家譜一個接一個登上了歷史舞台。

在當代,電子家譜的出現讓「家譜」這一古老的事物披上了嶄新的外衣。

家譜有什麼用

家譜促進了優生優育。

早期人類實行的是雜婚制,不分親疏輩分,只要是異性都可以通婚生育。我們知道,近親通婚增加了某些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的發生風險,於是在雜婚制下出生的後代質量堪憂。

慢慢地,老祖宗們也發現了這個扎心的問題,開始著手改變這種情況,從雜婚制變為群婚制,最後發展到「五服之內」禁止通婚。

那要怎麼搞清楚,婚配的對象在不在「五服之內」呢?

家譜便是一個最好的查找的工具,它以「明血統,辨昭穆」的功效成為「婚前檢查」的一部分,為家族後代的健康保駕護航。

家譜保障了財產繼承的有序進行

每個人都想在死後把自己的財產留給「最親的人」,這個「最親的人」便是跟死者血緣最近的人,那麼這個「血緣遠近」由誰說了算呢?

當然是家譜!

家譜詳細記載了家族中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不僅是財產繼承最客觀權威的依據,也為財產繼承提供了穩定有序的保障。

家譜還是重要的史料來源。

家譜是中國歷史綜合研究重要的史料來源。由於家譜對家族人口的民族、宗教、婚姻、教育、數目、遷徙等微觀資料記載詳實,成為中國人口史最寶貴的史料來源。除了人口史,家譜也是地方史、民俗史、宗法制度史、社會史、經濟史等多門史學分科極為重要的資料來源,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在史學研究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你的家族有家譜嗎?家譜中有沒有出現過可以讓人自豪「擺譜」的大人物?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交流!

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紅狐童書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繫授權

紅狐童書

微信:honghuts

經綸傳媒旗下童書品牌

長按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狐童書 的精彩文章:

清明趣聞│「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

TAG:紅狐童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