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底撈登陸港交所,火鍋市場競爭更激烈,呷哺呷哺能否迎頭趕上

海底撈登陸港交所,火鍋市場競爭更激烈,呷哺呷哺能否迎頭趕上

歷時6年,火鍋市場的王者海底撈終於登陸港交所,然而後起之秀呷哺呷哺卻早就登陸港交所了,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2018火鍋餐飲集團20強企業中,這兩家分列冠亞軍。我們從他們的經營數據來窺探一下。

由此可見,海底撈2017年銷售額為106.37億,盈利為11.94億,呷哺呷哺銷售額36.63億,盈利為4.20億。海底撈的銷售額是呷哺呷哺的2.90倍,盈利是2.84倍。兩者的利潤率接近。


由此可見,目前而言海底撈的餐廳數量,遠遠落後於呷哺呷哺,但是餐廳規模要大於呷哺呷哺。

海底撈的餐廳2015年初112 間增至截至2017年年底的273 間,2018年計劃開設180 家至220 家新餐廳。至2018年5月,餐廳數量已達320 家,包括中國內地的296 家餐廳以及24 家位於台灣、香港及海外在新加坡、韓國、日本及美國的餐廳。國內每家餐廳可同時容納約300 至500 位顧客。

呷哺呷哺2017年,新開張136間呷哺呷哺餐廳及19間湊湊餐廳。於中國13個省份的79個城市以及三個直轄市擁有及經營738間呷哺呷哺餐廳和21家湊湊餐廳,合計759間。相比海底撈而言,尚未拓展海外市場。


由上圖看出,海底撈顧客人均消費為97.7元,定位於中高端市場。而呷哺呷哺是小而美,人均消費48.4元,定位於大眾市場。

從翻台率來看,海底撈顯著高於呷哺呷哺,說明海底撈生意更為火爆,也證明其為火鍋行業的首選品牌。

不過呷哺呷哺也在尋求變化,搶佔市場。2017年呷哺呷哺從快餐到輕奢的轉型升級,加之湊湊的「橫空出世」,讓呷哺呷哺集團火鍋的產業鏈完成了從上到下縱貫市場的布局,直接囊括了從客單人民幣40元直指人民幣200元左右的消費人群。而湊湊引用的茶飲布局也移植到呷哺呷哺新店及升級版,讓火鍋加茶憩在集團品牌不斷擴展,相信其未來勢必是加速器,引發更高的銷量與利潤,讓呷哺呷哺集團的橫向布局更廣闊。


從這裡可以看到,海底撈員工50299人,用工成本為31.19億元,占銷售收入的29.3%,人均月薪5168元。呷哺呷哺員工21200人,用工成本為8.33億,占銷售收入的22.7%,人均月薪為3275元。由此可見海底撈的薪酬在業內領先,服務有較高的溢價。薪酬的競爭力或許會阻礙呷哺呷哺的快速擴張。


隨著資本市場的介入,和中國消費升級,以及火鍋海外市場的開拓,火鍋行業的熱度不減。目前來看,海底撈一枝獨秀,呷哺呷哺是否能夠彎道超車,我們拭目以待。

歡迎關注「HR管理」,歡迎繼續閱讀:

人之初,性本善,海底撈比富士康多了點對員工的尊重

在海底撈,教會徒弟不會餓死師傅,解密海底撈獨特的師徒制

海底撈業內薪酬領先,上市前夕卻面臨補繳8800萬社保和公積金

海底撈,擴張莫心急,比顧客體驗更重要的是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R管理 的精彩文章:

國際幸福日來了,幸福離HR遠嗎?

TAG:HR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