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家喜 父親的鄱陽湖

胡家喜 父親的鄱陽湖

?父親的鄱陽湖

文:胡家喜

評論作者:左澤

攝影:李哲民、李國春

版式設計:湛藍

鄱陽專欄

鄱陽湖漁歌

 LIU, Y.: Legend of Shadi

夏飛雲 

00:00/05:50

霧氣自水面而散,如炊煙一般往空中飄逝。

但凡有關鄱陽湖的話題,父親都特別健談。

的確,那煙波浩渺如迷宮一般的世界,憑誰都會被那風吼浪狂的場景所震懾。波瀾壯闊的鄱陽湖,你追我趕比人還高的浪頭急速地、不停地、狂熱地、一波緊一波地擁抱那天際的雲朵。在浪花之間,人隨船身猛然沉入深淵,旋即又被托舉到雲霄。待到風平浪靜時,夕陽又拋灑滿湖的霞光,細碎的星星點點紛紛落入微波之中,蕩漾出一波一波的心曠神怡。那唯美,無不讓人著迷,無不讓人眷戀,無不讓人像朝聖一般,心懷虔誠。你如若身臨其境,披一身晚霞,猶如焚香沐浴,去接收心靈的洗滌。

隨同父親穿行於鄱陽湖的那段時光,我簡直是把父親與難解而又有趣的方程式聯繫在一起。

在撒網後的間歇中,父親總會在沉思中鎖眉,又在鎖眉中逐漸舒展,他那深邃的目光,彷彿是要從吼叫的風聲中,從奔涌的浪濤里,發現什麼,或者尋找什麼?這是父親在捕魚過程中慣有的表情,點燃一支煙,透過風吹煙頭後的那點紅紅的火光,就似乎看清了湖裡的每一處角落,甚至湖中那些被風浪沖洗過、風化得既光潔而又佈滿坑坑窪窪的小島,都會在父親深情的凝視下鮮活起來。

那天,我起勁地劃著被露水沾滿的雙槳,卻傳來父親的一聲責斥:「鬼仂,急是不管用的,那樣是劃不快的。」接著,他還會責怪我把水劃混,河床被我用槳磕得直喊叫。

天亮下的水面,一層又一層的霧氣在船周瀰漫,此起彼伏。倏然之下,霧氣自水面而散,如炊煙一般往空中飄逝。

我好生奇怪,父親人在船頭,又未回過頭來,怎能知曉連我自己都看不很清的、那些被我划出的混濁,並還能就此斷定我劃不快船。

大概是猜到我此時的雲里霧裡,父親慈祥地說道:「鬼仂,你好好細想下,雙槳碰撞到河床,是會帶出泥水的,沒有吃到足夠深的水位,槳何寧個會鼓得上勁?」父親要我把右手槳停下來,左手槳加力往湖心的方向劃一下,再用雙手發力。

經父親這麼一說,我心裡連連認可,對照著一做,果然就聽見船頭底板下發出清脆悅耳的、與水面拍擊而發出的「嘩嘩」聲,風呼呼地從耳旁掠過,船速較之前果然快多了。

我想,這應該就是父親在與鄱陽湖的交往中,用他與風浪相溶後的所悟來詮釋另一種的「欲速則不達」吧。

曾記得父親說過,若想聽懂風中的歡笑,濤聲的悲喜,就得用心,要虔誠,要有一顆敬畏之心。

是的,父親因為捕魚在行而得到漁家的認可與讚賞,這時常讓我很是得意,屋後的戴婆婆更是時不時就誇我的父親:人品好,長得俊,會捕魚。

只是多年之後,我才真正被父親的鄱陽湖情懷所感染,習慣獨自一人在傍晚時分,默默遙望逐漸矮小的鄱陽湖。

因與父親一同出湖捕過那麼幾次魚,他指的那個所謂的「位置」,大體上我還是清楚,只是想從那一簇簇看起來似乎都一樣,又都一齊搖搖晃晃的當中,要做到分毫不差對應的定準那個點,心裡還真是發怵。

站立在船頭上的父親,手指岸邊的一片春色,你看那麼多厚實連片的花花草草,只要一不注意,魚窩的精確位置就會被其所迷惑。

這真的被父親說中。

姑且不要說季節的變化會影響判斷,就算你記清了那裸露的河床之間的標記,看不透的水底深處,在不同的風向、不同的風力作用下、更不用說水下變化莫測的流速,這一切都會使你心中沒底,你著實難以判斷網的最終走向。

有時,捕魚也得靠機遇,也就有別人家比我們捕得多的時候,只不過父親總有他的方法,這是因為一旦是父親發現有船在我們的前面下網,就會讓我放慢船速,甚至停下船來,全然不管我的不解,只要我照做就是。

父親在要求我的同時,乾脆坐在船頭摸出香煙抽起來,待他口中吐出一連串的煙圈後,方才對著不知所措的我說:「你也坐下歇息歇息。」

看著父親成竹在胸的樣子,我快要滾出喉嚨的話就吞了回去。

「等我來划下,你先坐前面船艙去」。抽完煙的父親一邊從我手中接過雙槳,一邊示意著對我說,只見他前後腳拉開架式,一前一後在他交織的手推中,近乎垂直的雙槳盪出一朵朵帶有漩渦的浪花,船也就順著湖心快速地沖向前面。

待別人家船被甩在自家船後很長一段距離,父親才向我招手說:「你來,我們在這下網。」如此這樣,反反覆復幾次後,父親望著在船頭活水艙歡快遊動的各色上等魚種,洋洋自得:「他們捕得多沒事,只要我們的魚更值錢就好。」

直到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一個勁地捨近求遠,是為了鎖定更好的魚種窩點,是求以少勝多,是在以少捕而求其精。

鄱陽湖的風浪是相剋的;同樣,也是相生的。風來浪涌,浪息風靜,鄱陽湖給你激情與征服欲的同時,又給予你漁歌唱晚的寧靜與柔和。

縱然,漁家也會在捕魚的時候互不服氣,甚至有時在湖面擦船而過也不打招呼,似乎很不友好。但是卻絕不影響漁家之間閑遐時的相互掂花草,以及圍船而坐時海闊天空的舉杯暢談。那爽朗的笑聲,粗獷的氣息,包裹在湖風裡,滲透到浪花中,貫穿於廣袤的整個鄱陽湖。

父親做得一手好菜,但對吃的要求卻是極為簡單的,然而,父親對酒則近似酷愛,聽大姐說,我們小時候都被父親用筷子蘸酒捉弄過。記得那個時候,在冬天冰冷的湖面,刺骨的那種寒,像是會繞彎似的,從凡能鑽入的地方侵入被多層棉衣包裹的體內,這時,烈烈的燒酒就成了與嚴寒對抗的利器,迎風佇立在船頭的父親,時不時地從上衣夾層的口袋裡掏出一個裝滿谷酒的玻璃瓶(打點滴用的那個半大的鹽水瓶)父親張開嘴就會對準拔開橡皮塞的瓶口,猛灌一口,過後,瞪視著被狂風掀起的滔滔白浪,那樣子直讓我想起擂台上的較量,雙方的互不妥協,又或是英雄般那種相見恨晚的惺惺相惜,一想起這個,我就會想起父親與同村人「擠棍」時的無畏英姿。一根二米長短的圓棍,或者乾脆就抓起一根竹製遍擔,甚至拿上推船用的撐篙,反正可以替代的都會被一時的興緻所利用,棍對兩人,平懸於雙方伸直的手掌中,右腳跨前一步擺成90度直角,左腳直直斜斜地往後扒緊地面,相互擠對著角力,連續往前推進者算贏,反之,被動後退者為敗。這角力滿是男人味的比拼,父親最可貴的是那壓倒一切的氣勢!有時碰上體力一般的漢子,父親可以同時擊敗幾個人的接力進攻。著實令人嘆服。

燃燒你

溫暖我

每年陽春三月,漫天的柳絮,飛舞在整個村子的上空。我們村曾是官吏中途住宿、換馬、傳遞文書的驛站,成排的柳樹可能是為了方便行人歇腳而栽種,也或許是村子具有面朝鄱陽湖,後通陸路大道的水陸便利的優勢,為此,之前稱為「柳林津」的村名,因驛站的形成而更名為「官驛前」,由於後人的筆誤才成為現今的「管驛前」。可惜那充滿詩情畫意綿延一片的柳樹卻在村子的房前屋後逐漸消失……

村前活力四射的饒河,也消褪了往昔的丰采,如同我父親日益步履蹣跚的樣子,我真想知道,不久於人世的父親與只剩下混濁目光的饒河,這對鄱陽湖兒女,在他們欲言又止的表情里,有怎樣的難以割捨?又有怎樣的難言之隱?

柳樹,迎風輕搖的纖細柳條帶著翠綠的枝葉,恰如嬌羞的倩影倒映在池塘的水波。那可是嫵媚至極的畫面,但它卻獨缺鄱陽湖畔柳樹的那種堅毅與頑強,它粗壯的軀幹給人一種強勁的力量之感,就算是被雷擊後的枝椏,也不會輕易脫離樹身,它們身體里細密的一根根筋絲緊緊相牽,那種難分難捨,那份血肉之情,無不讓人為之動容,無不讓人為之一震。滿樹茂密的柳葉覆蓋成一個個碩大傘蓋,這在夏季可是避署納涼的極好勝地。

父親每到冬季便會選擇性地剁些老柳樹身上的枝幹栽種,他說:「它在湖水裡孕育,湖風中成長,長大後也是個鄱陽湖。」

水天一色的鄱陽湖,這顆從天堂遺落人間的明珠,秉承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用她滿湖的清澈、用她無私的饋贈繁衍、哺育著不僅是湖裡的一眾精靈,更是讓毗湖而居的一代又一代在博大中領悟,在蒼茫中感知,在驚心動魄與絢麗多彩中熏陶出剛毅與勤勞的品格,孕育出善良、包容與樂觀的情懷。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咀嚼這首讚美鄱陽湖魚鮮,謳歌鄱湖漁家艱辛的詩句,無不使人心靈深處為之一熱。

父親外粗內細,做起事來有模有樣,只要沒有別的什麼事,父親的身影便會在廚房進進出出,我是特別留戀父親做的「凍凍魚」。這道一提起來就能勾起滿滿食慾的湖中美味,時常牽動我美好的記憶。

「凍凍魚」的做法之簡單,食材之尋常,說出來定然讓人瞠目結舌,父親卻是做了一輩子,吃了一輩子,喜愛了一輩子,船後生火,前面撈魚,只需一大瓢湖水,三、五種雜色小魚,如:「鰟皮子」、「船丁子」、「油鯧子」、「皮條子」、「白白子」等等,一把干辣椒,幾片生薑,幾粒蒜頭,僅此而巳。煮魚是不放菜油的,那個時候的菜油可是珍稀之物,待水燒至鄱泡,就把備好的魚混合著倒入鍋內。「先燒霸王火,後燒鬼點燈。」這就是父親做出美味佳肴的秘訣,父親說:「不能急,微火慢燉,逼出魚的骨汁才好,久煮是關鍵,火候要適時掌控。」父親說這話時的神情很是莊重,待到魚熟起鍋時,這不起眼又談不上名貴的魚卻被父親煮得活色生香,又濃又白的湯汁有如牛奶般晶瑩,那撲鼻之香,那入口的嫩滑……尤其是把魚盆往船頭露天一放,經過一夜的冷凍,次日一早,已是魚湯一體了,只要一看那整盆誘人的光澤,真的會讓你把持不住,那入口即化、那從舌尖香起以及過後一時半會難以消散的餘味,使你整個身心都在餘味中得到滿足,一整天的勞累也在餘味中煙消雲散。父親只需沿盆邊的一小塊魚凍佐酒,便會在愉悅中喝得興緻勃勃,忘乎所以。

當我思念起父親時,就會嘗試著做這道菜。在品嘗中,回憶父親的點點滴滴,幻想從那魚湯中追尋那心靈烙印的畫面,企盼在虛無中得到慰藉,然而,瞅瞅集市上那些換了顏色、變了模樣、冒其名卻無其實的各色魚種,面對這些個也學會了披著羊皮的魚,我在想,怕是今生來世也難做出,也難再品嘗到父親親炙的美味了,我不敢揣測,倘若父親起死回生,倘若他與現在的鄱湖重逢相擁時,有何感想?是何種心情?雙方又會怎樣地對視與傾訴?

美麗的鄱陽湖,因其碧波的翻動,因其水草的陪襯,因其淺灘的點輟,因其上空候鳥的翩躚,因其濕地蘆葦的搖曳,便有了生命的盎然,一湖清水,便也悠悠盈動。

這曾經讓我那麼的為之著迷、那麼地為之慶幸,令我難以釋懷的鄱陽湖,這蹣跚著父親身影的鄱陽湖,讓現在的我,越來越覺得像是缺失了什麼……尤其是獨自站在夕陽下,遙望離我越來越遠的湖面,我不明白,這種失落是否是受戴婆婆生前的那句話所影響:

「自你父親走後,這鄱陽湖也就不像了原先的鄱陽湖……」

保護好我們的生態家園

——讀胡家喜散文《父親的鄱陽湖》隨筆

評論作者 / 左澤

很是喜歡李哲民先生的攝影作品《鄱陽湖的風》。在暴風雨臨近之際,那滿臉鐫刻著滄桑的漁父,目光炯炯,神態自若,洋溢著一股凜然「傲」氣。

日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青年詩人胡家喜的散文《父親的鄱陽湖》,竟與我讀《鄱陽湖的風》時的感受契合。

此時,我眼前浮現出海明威《老人與海》中漁父桑提亞哥的形象,這位永不言敗堅韌不拔的硬漢子具有寓言性的象徵意義。《父親的鄱陽湖》中的「父親」不正是鄱陽血性漢子的化身嗎?我耳邊迴響起了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那叩開苦難命運大門的高昂旋律,「壓倒一切的氣勢」撲面而來。我腦海里噴薄出梵高《向日葵》中燃燒生命激情的絢麗色彩。我心中激漾起「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悠然風情……

儘管胡家喜的文字表述還不夠那麼完美,但其字裡行間散發出的精氣神,折射出來的文化意蘊,以及流露出來的現實哲思,著實令我讚歎。這無疑是一篇很有分量的好作品,值得推介。

平素,我不大喜歡閱讀所謂大文化散文,更厭煩那些「心靈雞湯」。總覺得這類寫手像「公公」,少了點「荷爾蒙」,缺失「第比多」;或者像自戀的那喀耳索斯(Narcissus),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精神貧血,不是陽萎,就是陰虛,只會紙上談兵,只會無病呻吟。我無意批評心靈荒漠化的散文詩歌創作狀態,實在是沒有陽剛之氣的人物形象或言說方式,沒有絢麗的朝霞,沒有璀璨星空的吟唱,不足以調動我的審美情趣。固然,我一點也不排斥陰柔之美,但決不喜歡少思寡情的「小三」式的扭捏與浮艷。

胡家喜的《父親的鄱陽湖》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是一些零散的片斷回憶,沒有玄奧的哲理,只有一些淡淡的憂思。其對簡樸而又真實的生活素材,取捨得體,恰到好處。

胡家喜筆下的「父親」,瀕江而居,以湖為伴,打漁為生,笑傲江湖。他風裡來,浪里去,砥礪出堅毅強悍的生命底色。這位「父親」在勞作實踐中,沉澱了經驗,壘積了智慧。這位「父親」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涵養了獨特的為人處世方略。這位「父親」在艱辛的歲月中開悟了知天樂命的禪意。這位「父親」在對兒女言傳身教中,做到了威嚴與慈祥的有機統一,更有甚者,這位「父親」在生命的歷程中,透徹地領略到了天人合一、生態和諧的緊要。人要敬畏自然,敬重生命,關愛萬物。為此,這位「父親」「每到冬季便會選擇性地剁些老柳樹身上的枝幹載種。」並意味深長地說:「它在湖水裡孕育,湖風中成長,長大後也是個鄱陽湖。」

難怪戴婆婆這樣誇獎「父親」:「人品好,長得俊,會捕魚。」

這位「父親」無愧是鄱陽湖的兒子。

應該說《父親的鄱陽湖》是一書寫懷念父親的抒情散文。不知何故,作者在篇末生髮出「越來越覺得像是缺失了什麼」的惆悵。作者借戴婆婆之口,大發感慨:「父親走後,這鄱陽湖也就不像了原先的鄱陽湖……」

妙,這真是神來之筆,這篇散文有魂了!我揣測,作者有種用心良苦的自覺,抑或是作者情到深處意界高的自在。這種畫龍點晴的結語,大大深化了這篇散文的文化意蘊與審美格調。

《父親的鄱陽湖》昭示人們應保護好我們的生態家園。

我認為,這生態家園至少蘊含三個層面——

其一,我們要保護好自然生態家園,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城鎮化步伐的不斷推進,鄱陽湖的生態環境遭遇嚴重挑戰,酷漁與濫捕,無序挖淘河沙,導致良性發展的漁業系統、傳統的漁俗文化形態發生嬗變,悠悠藍天少見了,片片白帆消逝了,聲聲漁歌聽不到了,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我們一定要努力找回藍天白雲,一定要重塑綠水青山,還我美好的生態家園。

其次,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文化生態。從本質上講,鄱陽湖文化是一種水文化。鄱陽湖漁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漁耕文化不可或缺的鏈條,我們應使鄱陽湖漁俗文化得以傳承與賡續,得以發揚廣大。

我們更應保護好我們的精神生態,「君子乾乾,當自強不息。」剛健有為是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主體內容之一,是中國人民賴以生存、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父親」所代表的鄱陽人民剛毅豪邁的血性與幽默浪漫的情懷,決不能喪失。

作者簡介

文作者:

胡家喜,柳下浪子,鄱陽作協理事。感受於旭日,沉醉於落霞。

評論作者:

左澤:鄱陽縣作家協會顧問,鄱陽湖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原江西省芝陽師範高級講師。

攝影:

李哲民,鄱陽攝協主席。

李國春,鄱陽攝協副主席兼秘書長

落塵外書齋出品

GIF

?香落塵外書齋新書訊息:

?崔加榮老師個人詩集《在路上》

?香落散文集《塵外遺落的煙火》即將上市,歡迎訂閱!

?聯繫微信:lanerzou

?平台代理出版文集,歡迎作家們把自己出版的書送來香落塵外書齋代理銷售,歡迎商家入駐書齋,冠名贊助和投放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落塵外 的精彩文章:

四月,光陰素描
蓮影蝶依 光陰情書

TAG:香落塵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