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動物入題來,萌寵真可愛

動物入題來,萌寵真可愛

導 讀

地理蹊不搬運題目,而是解讀題目中的知識含義答案與解題思路已改在題組說明裡給出。您也可以直接在留言欄內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歡迎關注」地理蹊「公眾號,並用微信手機或PC版瀏覽。

2016全國2卷

(2)分析導致該地區大熊貓棲息地範圍變化的人為原因。

分析:該題主要考查人類對生物棲息地影響的原因,材料中關鍵詞在「採伐」二字。還要關注圖中國道線路的變化信息。材料中已經告知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末,該地區森林大規模砍伐,貫穿大熊貓棲息地的108國道在該地原地面路段廢棄。將圖中不同時期棲息地範圍的變化與砍伐森林、禁止砍伐、道路修建、隧道通車之間建立邏輯關聯:砍伐森林——植被破壞——棲息地縮小;禁止砍伐——植被恢復——面積恢復並擴大;道路修建——人類活動增加——阻礙大熊貓遷移——棲息地零散分布;修隧道——禁止砍伐——林區採伐道路廢棄——促進大熊貓遷移——棲息地零散情況減弱。

參考答案:①大規模採伐森林,對植被破壞大,導致棲息地減少;②修建道路(國道、省道以及 林區採伐道路),導致棲息地碎片化;③人類干擾活動大幅減少(全面停止採伐天然林,108國道秦嶺隧道通車等),植被得到了較快恢復,促進大熊貓棲息地的恢復與擴展;

(3)說明協調道路建設與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的主要途徑。

分析:本小題考查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其實是考查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在答案時要強調生態的重要性,這個問題的關鍵詞是道路建設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既要考慮合理的道路選線,也要考慮工程補救措施和原破壞植被的修補措施。

參考答案:合理規划進山路線,盡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地;在經過野生動物棲息地時,建設野生動物穿越道路的生態走廊;修建道路時盡量減少對周邊植被的破壞;修復因道路施工遭破壞的植被。

如圖是澳大利亞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題。

澳大利亞物種古老、原始,特有動物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B.澳大利亞大盆地有豐富的地下水

C.孤立在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環境單一

D.氣候炎熱乾燥,有大面積的沙漠和草地

C本題考查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原因。幾千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同其他大陸分離,孤立於海洋上,長期以來,自然條件單一,演化慢 。

(2016全國乙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隊8月考察堪察加半島,考察中發現,勘察加半島北部發育苔原,南部生長森林;東西向氣候區域差異顯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但冬眠雜食性且善捕魚的熊的數量較多;大量來自海洋的鮭魚溯河流而上,成為熊的重要食物。圖6示意勘察加半島的地形。

分析勘察加半島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的原因。(10分)

分析:本題考查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原因。勘察加半島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首先我們應該想到本地區的食物可能少,適宜動物生存的自然條件惡劣,所以我們主要從氣候、氣溫、食物和生存空間等方面分析。

原答案:緯度高,植物生長緩慢,食物供應量少;冬季寒冷漫長,生存條件惡劣;區域環境差異顯著,地形起伏大,環境空間差別大,適宜生存的空間小。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印度洋西部,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南北長達1700會裡,東西寬處約600公里,面積為595790平方公里,是僅次于格陵蘭、新幾內亞和婆羅洲的世界第四大島。馬達加斯加全島氣候空間差異顯著,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西南那是全島最炎熱的半荒漠地區。島上大約有20多萬種動植物,其中80%左右為該島所獨有,島上沒有非洲獅、非洲豹等大型的肉食動物,fossa(馬達加斯加島長尾狸貓)是島嶼上最大的野獸一它的身體長度可到達61~ 76厘米,尾巴大約66厘米。

分析馬達加斯加島上動物的特點及原因。(10分)

分析:根據材料,島上大約有20多萬種動植物,其中80%左右為該島所獨有,可知該島上動物較多,獨特性明顯。從材料裡面可以知道島嶼面積大,可生存空間廣,根據等高線圖,可知地形複雜,根據氣候分布,可知氣候類型多樣。

參考答案:由於島嶼面積大,(1分)地形複雜,(1分)氣候差異顯著,(1分)缺少大型肉食動物,天敵少,(1分)物種豐富;(2分)

島嶼長期與大陸分離,(1分)獨有物種比例高;(2分)

森林面積廣,不適宜非洲獅、非洲豹等大型肉食動物的生存。(1分)

地理蹊說

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地理環境,所以對某區域某種生物多與少的題型,我們應從分析該地地理環境入手:氣候是否適宜,是否適合生物生長;食物豐富與否;地域廣闊與否、生存空間大小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

如某種生物獨特,還應分析該地與外界交流較少,該生物在此地沒有大型天敵等等。當然不管哪種題型還都應考慮人類活動影響的原因(注意從題組材料里提取信息)、氣候異常變化等。

圖片來自網路

資料參考自網路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

將地理簡單化、生活化、趣味化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蹊 的精彩文章:

你最大的敵人,是鬆懈時的自己
洪與澇的不同,同為早晚為何時間不同,降水多不代表水源充足

TAG:地理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