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願景和意義的目標很難實現

沒有願景和意義的目標很難實現

1

從小到讀初高中的時候,我好想沒有設置過什麼真正極度渴望的目標。小學的時候連「好好學習」這個念想都沒有,當時我的鄰居的男孩子因為母親是老師而管教嚴格成績不錯。直到有一次我和那個男孩子一樣,考試獲獎了,我高興得都快飛起來,放學回家時還離家還很遠的距離的時候,我就向著父母大喊「我得獎了」。再之後,我讀五、六年級時轉學,當時的老師跟爺爺奶奶家很熟,自然對我也比較關注。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對於學習好像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覺,知道要好好學習考高分,對於各科也有自己喜歡學習和不喜歡學習的,由於成績還可以,老師也越來越重視,也讓我參加各種活動,使我得到了很多鍛煉。

到了初高中,那個時候真的就是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一心想要考出好成績,而「考出好成績,考到好高中,考到好大學」也是我唯一的「目標」,但是「為什麼要考大學」、「考什麼樣的大學」、「考大學幹什麼」等等我沒有任何思考,所以這樣模糊、淺薄的「目標」的確是一擊即潰。同時,因為習慣、性格和心態的培養和塑造出了問題,導致整個人封閉、狹隘的活在自己的世界,從而導致我在完成這個「唯一目標」時受影響。或者說當時的我根本沒有認知力,更不知道什麼是對我最重要的事情,而每天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且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耿耿於懷。所以,面對周遭的瑣事面前,我的那個「唯一目標」在有些時候都是流於形式,都是為了做題而做題,為了看書而看書。

唯一幸運的是,一直以來我都有一顆「正能量十足、想要變得更好」的心。到了大學,「好好學習」還是我的「目標」,同時我也想「讓自己開闊眼界」,那顆「正能量十足、想要變得更好」的心就蠢蠢欲動,所以我綳著一股勁的學習、參加學生會和社團活動、聽講座、花錢報名培訓班……這些的確是有效果的,我大學學習成績排名前三、獲得了很多獎項和獎學金、擔任學習委員四年、獲得了2次保研資格……然而,也是和初高中時代一樣,沒有經過思考和審視的、沒有願景和意義的「目標」的力量太小,根本不足以抵擋看劇的誘惑和懶惰的力量。

總結讀書時代,我清楚的知道,我並沒有真正的做到「拚命學習」、「全力以赴的學習」、「積極主動的爭取」、「勇敢的去嘗試」……而這些都是我在激勵自己的時候最愛用的詞語,我多想自己「用盡全力的、拚命的去做事」,然而我沒有做到,我都有所保留。所以當我每次想要抱怨外界環境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抱怨。

2

當大家在因為不會抓人生主要矛盾而被瑣事搞的筋疲力盡的時候,都十分熱衷於探索時間管理秘訣。可是你手上真有這麼多事,需要使用什麼高級的時間管理技巧才能完成嗎?我覺得根本不是。我覺得我們大部分,包括曾經的我甚至現在的我的問題在於,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麼,我們並沒有發現自己還有巨大熱情的、不得不做的,每天只要空閑下來就冥思苦想、心心念念的一件事,所以我們一旦閑下來,一旦完成了那些必須要做的養家糊口的工作,就迷失了,就不知道要去幹什麼了。於是我們只要刷手機、看綜藝節目、打王者榮耀,最後時間都是這麼被浪費的。比如,在研究生階段,我因為情緒的關係,不好好做實驗,但是還總是想著未來會怎樣。當同寢室的師姐聽我的這些所謂的「苦惱」之後,告訴我說「你想這麼多就是因為閑的。」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先做事,先動起來,並且慢慢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找到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找到其願景和意義。不管你的目標是堅持讀書,還是堅持運動,如果把精力全部放在目標的實現上,幾次中斷就會讓人產生消極心理,你既自責,也責怪環境,還會焦慮自己是不是要失敗了。在財富管理專家李·布勞爾看來,這是因為你關注的是任務而不是願景。他認為目標必須和願景、意義聯繫起來,沒有願景的目標很難實現。比如你給自己定下目標「我要順利畢業、獲得文憑」,這就是成就,而「我為什麼想從大學畢業」就是在探索這件事情的意義。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我沒有一個真正的、自己嚮往的、打心底里渴望的目標,雖然會像所有人一樣希望自己變瘦、學習好、找到好工作……但是沒有為這些目標賦予願景和意義,就是沒有經過思考和審視的東西,就不會激起人內心真正的渴望,自然無法激起人的潛能和那種自發的原動力。

我一直相信「『真正想要』的力量是無限的」。人本性中的「懶惰」和人發自內心的「足夠想要」之間,在互相博弈中此消彼長,他們之間沒有因果關係,但是有相關性。特別喜歡「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工作現場有神靈」,那是一種真正喜歡做工作的「心流」狀態,從中感受到的是幸福。稻盛和夫認為,自己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而你能夠實現的,只能是自己內心渴望的東西,成功的基礎是強烈的渴望。

一而再、再而三地產生某種強烈願望,希望這樣或是希望那樣,這就會在大腦中反覆進行模擬實驗,心中推演種種邁向成功的過程。這就像旗手,每走一步都要慎重推敲,思考上萬種起步,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腦中模擬演習到達目的地的過程,不達目的的棋步就從棋譜里消去。如此鍥而不捨,反覆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經走過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只出現在夢想里的東西會逐步接近現實,不久夢境與現實的界限消失,似乎已成現實。實現的形態、完成的形態都能在頭腦中活在眼前清晰地實現。相反,在不能清晰看見完成向太之前,假若事先沒有強烈的願望、不深思、不認真開展活動,那麼創造性的工作和成功的人生就是沒把握的。

3

最後,分享三種有效提升意義感的目標制定方案。

第一,制定小目標而不是大目標。比如「半年內我要升職」、「我想要靠證券從業資格證」「我要在一年內瘦身20斤」等,這些大目標的制定,會給人們增加不必要的壓力,而且大目標所對應的行動策略也不確定,無法帶來意義感。

相比於大目標,小目標於日常經驗的連接更深刻,而意義感正式來自於每一件具體的小事情。比如,你指定了一個小目標是「今天我要好好把領導安排的任務完成」,你會專心的完成;你制定了「每天學習一些金融知識」的小目標,既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你制定了「每天運動10分鐘」的小目標,只要堅持就能慢慢瘦身塑形。

第二,把握意義和成就的關係。意義和願景是一種主觀判斷,而達成目標的成就是客觀評估。大多數情況下,當人們聚焦於外在成就時,日常體驗會被忽略,而恰恰是日常體驗,為人們提供內在的意義感。但是當人們將太多的獎勵放在日常體驗中時,又會失去具體目標,從而找不到方向。因此,在制定目標時,要把握意義和成就的關係。既要意識到這兩者的不同之處,又要把兩者都考慮在內。

第三,向內尋找答案。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向外學習,當我們看到別人身上有突出的能力,很可能會暗自模仿。但涉及到制定個人目標時,就要慎重一點,與其羨慕別人所具有的能力,不如找出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事情,最好的情況是,尊從個人價值,制定與自己相適宜的目標。

第四,有一個「薯片理論」是說,人們在打開一包薯片時,很少有人只吃一篇,往往都會超額完成。所以,一切的關鍵就是開始行動。付諸行動後,人們往往會超出自己設定的最低目標。阻礙我們達成閱讀目標的不是書頁數的多少,而是你能不能打開書,付諸行動。他說,一旦開始行動,你會發現閱讀就像吃薯片一樣停不下來。制定目標的目的,不是讓你在遙遠的未來取得什麼成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開始行動作為目標,制定一些容易達成的目標,讓自己行動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風靈 的精彩文章: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TAG:蘭風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