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在絕望的大山 砍下希望的石頭

——青川紅光鄉東河口村震後芸芸眾生相(三)

(緊接《《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悲歡離合 斷腸崖上天地共泣》)青川紅光鄉東河口村的慘烈,是汶川大地震12個極重災區最驚天瞬間。

這是因為,地震專家事後考察報告認為:汶川大地震,首破點起於汶川映秀牛綿新溝,止於青川東河口。 它是地球應力爆發形成地震遺址群中全球最壯觀現場,涵蓋了崩塌、地裂、隆起、斷層、褶皺等多種地質改變形態。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一角。勒克兒 攝於2008年11月8日

東河口地震遺址呈「Y」型布局,從關庄鎮沿青竹江經紅光鄉東河口、石板溝,至前進鄉黑家;再沿紅石河經紅光鄉東河口、石壩鄉董家至馬公鄉窩前。大自然帶來的這場浩劫,將東河口村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爆炸坑」。山丘、房屋、電線杆、樹木,平壩中凡凸必凹;原來的平壩卻又突然隆起,低的10餘米,高的竟達百餘米。

這場山河巨變,導致東河口村10個社有4個被全埋;盤崖社、馬城虎社被紅石河堰塞湖吞沒;唐家坡社、天井社、高家山社和漩坑嶺社倖存,房屋全部坍塌,他們土地雖在,但地處高山現在已經下雪,且缺水不能生活。全村倖存的1020人,關庄板房住了600多人,紅光鄉山上住了400。

至此,東河口村已經「三無」:沒家園,沒土地,沒宅基地……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開園日。勒克兒 攝於2008年11月12日

青川縣的山川劇變,迫使廣元市做出先將3000人移民到異地的決策。2008年5月25日開始,一場建國以來第一次因為地震災害而引發的大移民拉開序幕。

始料不及的是,被移出的村民水土不服,並沒有重新擁抱生活,一些村民開始偷偷地跑回故土,雖然那裡什麼也沒有,但他們願意嗅著祖祖輩輩居住的氣息,繼續在這塊悲愴土地上生息。

躬身即犁,踏鞋有岸。

這就是青川人。

2009年年3月,青川部分村民遷移成都邛崍市,失去一切的東河口人,僅僅12戶遷移,而原來地處東河口遺址的村民,僅僅一戶遷出。

「你們在地下,我們在地上,你們和我們永遠在一起!」――這幅曾懸掛在東河口地震遺址「紀念台」上的白底黑字巨幅標語,目前成為現在東河口人默契的行動——即使崩塌了也是家園,誓死要與親人生死相牽……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入口。勒克兒 攝於2008年11月12日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入口。勒克兒 攝於2008年11月12日

王震醒,地震後接續東河口村生命的第一縷頑強血脈。

這個幼兒剛半歲。地震時,尚在母親肚裡的他,跟隨媽媽在驚濤駭浪中沉浮。他爸爸王先兵,那天正好在離家幾公里外的石板溝修路。同在路上的王先兵沒有何清鳳幸運,他和許多修路的民工一起,永遠沉入了石板溝堰塞湖。

跟隨本社倖存鄉親在魔窟艱難熬了一夜的趙朝會,逃到關庄後,「娃娃在肚裡拳打腳踢,他一定是被震醒了的……」 趙朝會說:「在廣元救助站生下他,就取名王震醒了……」

從未見過父親和家鄉什麼樣的小震醒,眼神很射人,性格更青川――我們輪流抱著他,他不驚不詫,不哭不鬧,只是倔強地用透明玻璃珠似的眼睛,直射他眼裡的陌生……

慶幸的是,王先兵遺留的這一孤兒寡母,獲得了同村一個未婚男人生命接力——高家山社的張雄,即將成為小震醒的爸爸——張雄和趙朝會都樸實地說:我們不怨天也不怨地,雖然沒有了土地,沒有了房子,但我們有手有腳有命一條,生活還得繼續過……

我們也許很快能等到那一天。那一天,既是張雄新婚,也許還是東河口村震後第一個重組家庭。

青川幼兒震醒,她母親本來僅是有感而「名」,殊不知,這名字內涵被她和張雄張揚,將成為東河口村震後蘇醒開始新生活的起錨……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王震醒,地震後接續東河口村生命的第一縷頑強血脈。 勒克兒 攝於2008年12月5日

自5月16日下午離開關庄鎮之後,我們多次托青川縣、東河口村的人打聽陳一萍姐弟倆下落。但地震中受到傷害的孩子太多,且分送時經手人眾多,尋找線索許多斷頭。直到12月5日,我們將從南京募集來的過冬物資送往東河口村時,才終於打探到這姐弟的去向:陳一萍竟在成都棠湖中學高二·九班就讀;陳一文則在山東日照實驗中學上初一。

一個周末的傍晚,站在校門口的陳一萍,聽到我們叫她,她回眸瞬間,眼裡綻放出我們期待許久的美麗笑容。

在校門外街心花園,5月16日她那刻在臉上的絕望,變成了我記憶中的照片。17歲,花季少女以身俱來的淡雅清香,被她漫不經意的舉止言談釋放。

陳一萍說,做夢也沒想到大都市有我們的課桌和板凳,而且是全省重點高中……但儘管如此,離開家鄉半年,「我真很想回老家看看。雖然親人走了,但村上長輩還在,想看看他們……」

2008年6月6日,姐弟倆與600同樣命運的孩子,被遠隔數千公里的山東日照集團攬入懷中。在日照最好學校過度了近三個月。8月31日,在日照集團和成都有關方面安排下,陳一萍來到四川省重點高中――成都棠湖中學就讀,與她一同來到棠中的,還有其他64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如今,陳一萍住在英語老師冷玉芳家裡。陳一萍現在惟一擔心的,是自己的成績跟不上:「省重點高中,我的確很吃力……我很想留級重上高一,或者去學畫畫考藝體生……」

聯繫上遠在山東日照的陳一文。這個當初不願意講話的男孩,電話那頭仍細聲細氣:「我經常跟姐姐聯繫,這裡很好,有好多叔叔阿姨照顧我們。」

從6月6日離開關庄鎮,陳一萍和弟弟,再也沒有回去過。冷玉芳說,就在上周,陳一萍仍固執地給她說:「我想回青川……」

張清華、何仙昆夫婦,雖然兒子在成都小有成就,在成都五塊石的房子非常寬大,但失去土地和宅基地的夫妻倆,依然和鄉親們在關庄板房內堅守。

時隔周年,對我們的造訪,夫妻倆非常感動並執意要留我們吃飯。

何仙昆說:「留在這裡雖目前沒有事做,但是,聞到這裡味道也舒服……」她說:「你曉得不?我是王陽坪社的人。王陽坪原本叫王爺坪……我們祖先從湖廣填四川時就到了這裡……王陽坪沒有了,但是,山還在。有山,就有希望……」

據青川縣誌考證,王陽坪社古時的確有5個不同家族的湖廣王姓遷移此間。世世代代,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因為這個個平壩風光旖旎,離此不遠的少數民族王爺們常在此聚會,久而久之,得名「王爺坪」……

何仙昆說,地震悲痛雖在,但日子還要過。在雙流機場工作的我侄女何瓊,去年11月15日,就在成都舉行了隆重婚禮……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何仙昆夫婦依然和鄉親們在關庄板房內堅守。勒克兒 攝

在關庄板房片區,我們找到了5月16日曾採訪過的馬應珍奶奶。在她二女兒李發蘭帶領下,一進她房間,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雖然耳朵聽力銳減,在她眼力仍在。在房間烤火的馬奶奶,見我們到來,連忙招呼女兒和媳婦:快拿煙來……

馬奶奶的床上檔頭,棉被踏花被層層疊疊。因為腰傷未愈,加上睡眠不好,看上去精神狀態欠佳,但她仍記著背她下山的戰士:「你回去給那些娃娃說,我現在經常打針吃藥,就是為了活的更好……」

因為原來村委會幹部全部遇難,東河口成為目前唯一沒有「村委會「的村。

由於東河口地震遺址變成公園並交由青川旅遊局管理,聰明的青川縣府便把這個村的管理改叫「管委會」――「管委會」四個領導,三個是本鄉本土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一把手、管委會主任王均成,在山西交口市打工離家6年;副主任,從河南趕回來的何祥貴;管委會黨支部副書記,從陝西趕回的張林。還有一個副主任,就是三元壩社的何應波。因他親歷地震並在組織鄉親轉移中表現出了「領導才幹」。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在山西交口市打工離家6年的王均成挑起了帶領鄉親們重建家園的重任。勒克兒 攝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從河南趕回來的何祥貴既是「村官」也是志願者。勒克兒 攝

他們四人,即是村「官」,也是志願者。因為,他們干著原來村委會工作,只拿著鄉政府每月200元的補貼(青川旅遊局每人補貼800元)。

一塊重達150噸的巨石,盤踞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中。這塊地震石的下面,就是是何祥貴家裡以前的糧田。這是一塊奇怪的石頭,與其他的石頭形狀、材質迥異。為了防止風化,管理方特地在石頭表層塗上一層桐油保護。這塊石頭,從哪裡來?是東河口地球應力爆發震來的?還是地殼擠壓從地底冒出來的?何祥貴的表情充滿疑惑:「我覺得,可能是從河裡面彈上來的,山上的石頭不是這樣的。」站在地震石旁邊,何祥貴的手比來划去:「這一片,原來都是糧田,現在全部不見了。」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何祥貴家裡以前糧田上盤踞的奇怪巨石。勒克兒 攝於2008年11月12日

站在「東河口地震爆發點」指示牌附近,何祥貴說,這裡就是後院社的地方。地震時,他母親李國慧在山南邊打菜籽倖免遇難。但父親何庭發卻隨同6間房屋被深埋地下100米處……「我們整個後院社,目前就剩4個青壯年,我和張林當了管委會副手,一個在東河口賣鮮花賺點小錢補貼,一個在遺址公園當保安……」何祥貴說:「後院社沒了,但倖存的鄉親們還多。許多家裡少了一個,想去打工,娃娃讀書又不敢走,那麼多人吃喝拉撒,誰管?作為這個村的後生,我們必須出面承頭,儘管補貼微薄……」

「你們這樣無名無份的差事,干到啥時候是個頭?」面對我們詢問,王鈞成爽朗一笑:「村民安居了,我們才能安居……」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王鈞成:「那山就是我們的希望……」(勒克兒 攝)

「地震,雖然我一家最幸運,沒有一個傷亡,但你知道我每天腦殼裡面裝的什麼?那就是——『你們在地下,我們在地上,你們和我們永遠在一起!』――我的鄉親,地上地下都有!我能拋棄他們嗎?絕不能……」 王鈞成說:「政府和村民現在都很難。村民沒生產資料,原來家園變成地震遺址公園,高山土地雖還在但是又缺水。異地安置,村民大多不願意遷出,所以很頭疼……」

《百媒穿越地震帶》之青川:命運改變 殘山在手誓死相牽

這個口號,遍布青川山野。勒克兒 攝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是我們青川叫響全國的口號,也是我們東河口人應該做的行為。」 王鈞成堅定地說:「我們村雖然土地沒了,但是還有2000多畝山地。下一步,等有空閑時間了,我們準備出去考察,引進經濟林木和果樹,讓滿山栽滿樹木,一兩年後請你們再來,我一定請你們吃東河口的梨子和黑桃……」

……

採訪歸途,立在東河口地震遺址的一首詩歌一直在耳邊迴響——

……

房屋垮塌還有方磚

站起來朗朗好漢

雙手摺斷還有腳板

……

有一種不屈叫青川!

我們衷心祝福東河口村民:在絕望的大山,砍下希望的石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