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版歷史書中文天祥不再被稱為「民族英雄」,這樣改的意義何在?

新版歷史書中文天祥不再被稱為「民族英雄」,這樣改的意義何在?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首《過零丁洋》將文天祥視死如歸,保家衛國的愛國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作為抗元英雄,文天祥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氣節和精神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結晶,所以關於文天祥的事迹以及他本人的作品一直都是教科書中的必備內容。不過今日卻有消息稱,人教版的教科書刪去了與文天祥有關的內容,引起了網友的討論和不滿,好在出版商迅速做出了回應,表示並沒有刪減內容,並且還在初中的歷史教材中重點介紹了文天祥這一人物。但網友在鬆一口氣的同時也發現,文天祥的簡介從「民族英雄」變成了「南宋大臣」,似乎新版教材中有意淡化了「民族英雄」這一概念。

其實這樣的舉動不難理解,只是因為立場發生了轉變而已,對於當時的宋朝統治者來講,侵犯的元朝人就是異族人,他們的文化和中原文化是不相通的,所以站在宋朝這一方去抵抗元朝的文天祥自然就是漢民族的民族英雄,所謂「民族英雄」也就是捍衛自己民族的人物。但熟悉歷史的人會知道,元朝人也就是如今的蒙古族,站在大一統的角度來看,元朝和宋朝之間的爭鬥只是歷史推進過程中極為正常的朝代更替,從這樣的觀念來看,「民族英雄」這個概念就不太適用於文天祥了,相比較而言「抗元英雄」就比較合適。

關於文天祥稱號的改變,網上的評價呈現出兩種趨勢,一種是覺得這樣的改動有些「斤斤計較」了,在當時的背景下文天祥就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是捍衛了漢民族的民族英雄,還有一種是認為情有可原,很明顯後者會比較理智一點,其實「民族英雄」這樣的概念大部分是源於「民族本位」思想,有些人認為歷史上漢民族是佔據著統治地位,所以漢民族除外的少數民族就都是「外來人」。但這種觀念放到現在來看未免有些狹隘,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政府必須慎之又慎,畢竟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造成民族分裂的惡劣後果,文化的包容性理解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未必簡單,要從細枝末節去入手,只要文天祥頭上還頂著「民族英雄」這樣的稱號,那麼當年入侵的蒙古族就永遠是個「外來人」。

有些網友覺得這樣的改動是對古人的不尊重,其實「民族英雄」、「抗元英雄」、「愛國志士」這些名頭沒有多大的差別,英雄不問出處,文天祥的事迹和精神並沒有被否定,他依舊是教科書上的道德楷模,只是身上所蘊藏的「民族性」被削弱了而已。換一句話說,倘若文天祥是民族英雄,那這個「民族」就只能是漢民族,那對於我國其他民族而言,文天祥的地位就顯得有點尷尬了,在強調民族團結的今天,我們不需要特意去標榜漢民族的民族氣節和精神,平等是最重要的。

而且退一步來講,漢民族也不能算作純粹的人類學種族,在華夏的歷史長河裡,被漢化的外來種族數不勝數,鮮卑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為了在其通知範圍內推行漢化,比如姓氏,「拓跋」被改為「元」,「獨孤」被改為「劉」等,這些都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表現。這種情況下要嚴格區分民族的界限不大現實。

中華文化中蘊含的大氣和磅礴也有不少來自於文化的包容性,海納百川的氣魄是我們祖先的優良品質,如果過分在意民族的區分未免落入下乘,有點「小家子氣」了,與其糾結於文天祥的名號,還不如多學習他身上的剛毅不屈的精神,這才是我們歌頌文天祥的意義所在。而作為祖國的一員,皇漢主義肯定是要不得的。那麼你對「民族英雄」這個稱號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覺得教科書的改動合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解文化 的精彩文章:

小龍女被玷污後是這樣形容感受的,而這段也正是金庸的高明之處
《水滸傳》108將中,林沖、武松都是猛將,而最沒用的是這幾位

TAG:趣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