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幾內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這些國家究竟在做什麼?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535-四個幾內亞
作者:匠心營國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今年3月16日,白俄羅斯駐華大使要求將漢譯名「白俄羅斯」改為「白羅斯」,這是英譯名由Belorussia改為Belarus的繼續。
隨著國家間文化交流的日漸深入,國名互譯動作將活躍起來,以使雙方或多方均能接受。部分漢譯國名也有重新審定的必要,基於對方的國家形象集中反映地域文化特徵,體現國體政體特色。特別是國名中的方位意義和重名地名問題,也要引起重視,翻譯不應讓國人望文生義,不知所云。
比如赤道幾內亞,顧名思義應是穿過赤道,實際並非如此。
赤道與國家
世界上國土主體經過赤道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諾魯、吉里巴斯、厄瓜多、哥倫比亞、巴西、加彭、剛果 (布)、剛果(金)、烏干達、肯亞、索馬利亞、馬爾地夫等,最能展現赤道風采國名是厄瓜多(República del Ecuador,西班牙語),本身就以赤道命名,其首都有赤道分界線標識。
赤道諸國,快找一找赤道幾內亞
(可橫屏食用)
赤道幾內亞於1968年獨立,兩年後與中國建交,依據西班牙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漢譯國名為赤道幾內亞。但現赤道幾內亞由木尼河地區(大陸)和幾內亞灣內的比奧科、安諾本、科里斯科等島嶼組成。其中安諾本在赤道以南,其他在赤道以北,這是這個國家名稱內有赤道的原因。但是仔細想來,這個國家其實沒有橫跨赤道的國土。
赤道幾內亞的四個組成部分
說完赤道,我們再說「幾內亞」。
眾所周知,葡萄牙是早期新航路的開闢者,也是地理大發現的主要貢獻者。1497年7月,葡萄牙航海家兼探險家達·迦馬奉王室之命踏上去往印度的航路,沿著非洲大陸沿岸,繞過最南端的好望角,穿過莫三比克海峽,於1498年5月到達印度西南部卡里卡特。
駛向遙遠東方的達伽馬船隊
之後,達·迦馬又有兩次到達印度,發現包括赤道幾內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在內多個據點,並逐漸向內陸推進。之後,葡萄牙越過馬六甲海峽來到大洋洲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後竊佔中國澳門。四個「幾內亞」一定程度上界定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約定的葡萄牙勢力範圍,直到巴西的加入才有所改變。
葡萄牙人強勁的海外探索能力
令其勢力與商業網路迅速在全球擴展開來
後來,麥哲倫組織了屬於西班牙的環球航行,出發時繞開葡萄牙的非洲岸線,經過美洲南端進入太平洋到達菲律賓。可惜麥哲倫介入當地紛爭,在械鬥中死亡,後麥哲倫團隊兩艘船滿載香料後開始返航,西班牙的大航海征程逐步走向巔峰。
後在西葡爭霸中,葡萄牙走向衰落。沿海所佔地盤部分被西班牙奪走,比如幾內亞、赤道幾內亞曾一度變為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後西班牙在海上爭霸中衰落,法國接替西班牙佔領幾內亞。英國打敗法國後,成為「日不落」帝國,順接巴布亞紐幾內亞;後該國的宗主國多次更替,但以英國及澳大利亞為主。
風水輪流轉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
英國笑到最後...
只有幾內亞比索始獨立前始終由葡萄牙主導,現與葡萄牙也還保持傳統特殊關係。
葡萄牙是最早開始殖民的國家,也是最後放棄殖民地的國家。幾內亞比索與幾內亞接壤。「幾內亞」+」比紹」的國名組合形式,與1958年從宗主國法國獨立出來的幾內亞以示區別,比紹為幾內亞比索的首都(與剛果金和剛果布類似,法語國名),但這兩個國家都不在幾內亞灣,那為什麼又都與「幾內亞」相關呢?
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其實
都不在幾內亞灣沿岸
(赤道幾內亞在沿岸)
幾內亞的故事
傳說「幾內亞」在當地語言中是 「我是婦女」的意思。當時葡萄牙探險家初次登上幾內亞灣據點海岸時,遇到一位婦女,向她打聽所在國家的名字。她隨口說「幾內亞」(潛台詞是「有事請問男人,我不懂」),該探險家誤以為是國名,一直沿用至今。
達伽馬:你說啥?
這一帶先為葡萄牙所佔,後為西班牙所佔,西語對葡語的「幾內亞」做了繼承。後到得英國和法國殖民者又繼承了西班牙人的命名,分別將其命名為 the Gulf of Guinea,Golfe de Guinée,並且瓜分了幾內亞灣周邊的土地:灣北為英國所殖民,灣東為法國所殖民。英語和法語中的「幾內亞灣」擴大了幾內亞的認知度。
赤道幾內亞是名副其實的一個幾內亞。。
但如果從歷史語言學角度來看,「幾內亞」這個詞語為柏柏爾語辭彙,且另有所指意為「黑人的國家」。柏柏爾語是閃含語系的一支,閃含語系源地為西亞、北非,而操柏柏爾語的三個「幾內亞」國家的人口可能正來自這些地方的移民。
第一個來到這些國家的葡萄牙可能也是遵從當地語言習慣的角度,圍繞「幾內亞」來命名。不過,當時葡萄牙並未佔領現幾內亞灣沿岸所有的國家,只是以據點形式佔領一部分,所以幾內亞灣命名依自然名講得通。
後來,非洲幾內亞三國的地方語言發展空間受到擠壓,漸被宗主國語言所替代,特別是受法語的影響較大(貨幣也是如此,三國貨幣都是不同形式的法郎)。但葡語、西語、法語同屬羅曼語族,書寫區別不大。法語、西語中的「幾內亞」和葡語中的「幾內亞」,僅一個字母的差別。
幾內亞法郎
世界另一端大洋洲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殖民歷史較為複雜,多次易手,又是群島國家,每個宗主國所佔時間並不長,自己的特色保留較多。他們堅持本國貨幣,雖屬英聯邦國家,也是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最初葡萄牙人命名的「新幾內亞」島依然留在國名當中,與「巴布亞」一道組成巴布亞紐幾內亞。
仍是一個被熱帶叢林所覆蓋的地區
西非有什麼
拋開地理區域和地名語言因素,幾內亞灣自發現以來,一直很熱鬧。這裡是西非和美洲的貿易通道,歐美強國先後在此掠奪胡椒、象牙、黃金,形成黃金海岸、象牙海岸、胡椒海岸等殖民掠奪時代的著名港口。
幾內亞灣也是販運黑奴的重要基地,為黑奴貿易三角航程的起點。葡萄牙率先將幾內亞灣附近的黑人販賣到巴西,不僅影響了巴西的人種分布,對非洲人口結構及後續發展也產生了災難性影響。
非洲黑奴貿易主要區域,15-19世紀
近年來,幾內亞灣沿岸1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石油且儲量較大,又引來眾多發達國家投資。無疑,歐美國家為近水樓台,最先介入,東亞國家也參與其中,一度出現域外國家間的石油紛爭事件。
隨著中國顯性的一帶一路戰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及隱形南環經濟帶的推進,中國將與四個「幾內亞」國家聯繫更加頻繁。
目前東非中段的亞吉鐵路、坦贊鐵路、蒙內鐵路已貫通,其中坦贊鐵路已通過本格拉鐵路延伸至剛果金、安哥拉。亞吉鐵路、阿卡鐵路(奈及利亞)、蒙內鐵路的建成,給繼續向西延伸提供了可能。
從東非開始向內陸延伸
目前,西非中段已達成初步意向,打通非洲中部的東西通道,指日可待。未修鐵路不管由哪國來承建,與目前東非中段兩條對接是必然。延伸至幾內亞灣是遲早的事情。
遍地開花的樣子...
由於各國鐵路標準不一樣,為了和東非的鐵路對接,由中國承建單位中標的可能性很大。中國鐵路工程在承建東非鐵路時所表現出來的優良品質也在非洲社會上下留下了合作的美好印象。而西非幾內亞灣北段鐵路沿線計劃也在醞釀或部分路段正在實施中,如果全線貫通,四個幾內亞將通過鐵海聯運實現互通。
採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非洲
首條現代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
最後還是把關注點放回到赤道幾內亞的國名問題上。如果將赤道和幾內亞灣組合起來看,赤道幾內亞國名說得通。但我們還應弄清楚是先有幾內亞灣灣名,還是先有赤道幾內亞國名?如果先有幾內亞灣灣名,那麼「赤道+幾內亞=赤道幾內亞」成立,漢譯國名可以再議。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往南走,中國人走了這麼遠終於找到了…… | 地球知識局
※北方人的幾次南下,都被這種小東西擋了回去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