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為了擴大種族的生存範圍,這些蟲子或許甘願被鳥吃掉

為了擴大種族的生存範圍,這些蟲子或許甘願被鳥吃掉

竹節蟲是一種運動能力較差的昆蟲,但它們的生存範圍卻被擴散得相當大,甚至在一些與世隔絕的島嶼上也能找到竹節蟲的蹤跡。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它們傳播子孫的一種可能的方法:被鳥吃掉。竹節蟲卵的外殼非常堅硬,可以免於被鳥類消化,從而被散播到世界各地。這項研究發表於5月28日的《生態學(Ecology)》雜誌。

你可能知道,很多植物在傳播自己的種子時會依靠鳥類的取食行為:鳥類吃下果實後會離開植物,而植物的種子難以消化,會隨著鳥類的排便到達新的地方。而現在,一個研究團隊希望知道昆蟲是否會利用類似的機制來散布自己的卵。

竹節蟲是世界上最大的昆蟲,也是昆蟲之中運動能力非常差的一種。但有趣的是,竹節蟲的分布範圍非常廣,甚至在一些與世隔絕的島嶼上也能找到。那麼,這種笨重的昆蟲是如何將自己的子孫散布到世界各地的呢?這項最新的研究表明,竹節蟲的卵具有非常堅硬的外殼,可以在鳥類消化道的酸性環境中存活,這或許可以幫助它們將子孫傳播到自身難以到達的地方。

日本神戶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將三種竹節蟲的卵餵給了棕耳夜鶯(brown-eared bulbul),這是一種在亞洲東部的常見中等體型的鳥類,也是日本的主要食蟲鳥類之一。幾小時之後,通過檢查這些鳥的排便使研究人員發現,對於每種竹節蟲,都有5%到20%的卵在鳥腹中倖免遇難。而且,這些卵最後甚至都成功孵化了。

所以,蟲卵的這種傳播機制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如果這種傳播策略真的被過去的竹節蟲所使用,那麼這些昆蟲的遺傳特徵與鳥類的飛行路徑之間應該存在相關性。這已經成為該團隊下一步的研究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科學》雜誌:將氣溫上升限制在1.5℃內才能拯救地球上的多數物種
霍金的論文發完了嗎?這或許並非「最後一篇」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