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明清科舉考試的第一關,考秀才,這樣的考試流程能難住不少人
原標題:這是明清科舉考試的第一關,考秀才,這樣的考試流程能難住不少人
明清兩朝的科舉制度第一關就是童試,也就是考取秀才。不要以為秀才很容易取得,想當秀才必須通過童試,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考試通過了,才能到所在地的府、州、縣學去讀書成為生員,這就是秀才。
你們以為這個縣試、府試、院試比較簡單,那可猜錯了。清朝時縣試在每年二月舉行,由當地知縣主持,需要連考五場,考試內容為八股文、詩賦、策論等。北方的朋友都知道,二月那還是非常冷的,特別是倒春寒。在那個年代可是沒有什麼暖氣、地暖,即使屋裡擺個火爐都不溫暖,可是古代讀書人需要在這二月連續考五場,可見其辛苦。
縣試通過後,不要放鬆,因為在接下來的四月就要參加府試,府試由知府主持,連考三場。府試通過後,就成為童生了。
接下來就是童試的最後一個階段,院試,清朝的院試每三年舉行兩次,想想現在的中考、高考每年都有,可是院試卻是三年只有兩次,對古代讀書人來說,真是有些折磨人。如果一個人在這三場考試都得第一,那別人會稱為:「連中小三元」,可以好好慶祝一番。
就是這一個童試,就難住了很多讀書人,在清代,有些讀書人要多次嘗試才能通過最基本的縣、府試成為童生。也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後,院試卻多次落第,到了白髮蒼蒼仍稱童生者也比比皆是。清朝道光年間廣東就曾經多次有百歲童生參加院試的紀錄。
以上這些只是科舉考試的第一步,能闖過去就已經不容易了,後面還有鄉試、會試、殿試。而明清兩朝的鄉試是每三年舉行一次,是不是看到這更加絕望了。寫到此,我終於知道範進中個舉人為啥瘋了,考秀才尚且如此困難,更何況考舉人了。


※明朝為何不收復西域?
※被俘後的永曆帝對吳三桂說的話,直擊其心,使其跪地汗流浹背
TAG:山水湖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