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放假通知!慶陽人可連休9天!還有4個好消息1個重要提醒!

端午放假通知!慶陽人可連休9天!還有4個好消息1個重要提醒!

「五一」小長假過完很久,

端午小長假終於要來了!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有關通知精神,

今年端午節放假調休時間為

6月16日至18日,共3天。

這三天,你怎樣規劃自己的行程?

是宅在家裡、還是撒歡旅行?

GIF

吃粽子,朋友聚會,和家人出遊

已經迫不及待了?

別急,關於端午節

還有這些好消息等著你!

端午節拼假可放9天假

只要膽子大,19日-22日請假四天,端午三天小長假瞬間變成九天假期!

端午假期火車票已開售

5月18日起,旅客可通過網路和電話購買2018年端午節小長假首日的火車票了!

車站窗口、代售點和自動售票機延後2天開賣,預售期為28天,旅客可於5月20日到現場購票。此外,購買6月18日返程票的旅客,可在5月20日通過網路和電話購票。

根據以往經驗,開車前15天是退票高峰期,除首次放票外,鐵路部門有時也會在開售車票後的其他時段,在不同的車站分批放票,8點至18點期間,每個整點和半點均會有新票起售。開車前48小時和24小時,售票系統往往會放出部分剩餘車票。

鐵路部門提示廣大旅客,請不要通過第三方代購網站和手機客戶端購票,避免因代購方冒用他人信息導致無法在網上辦理退票、改簽,影響您的出行。請您不要將個人信息提供給第三方網站和手機客戶端,以免個人信息泄露帶來風險。

火車票將逐步實現「一日一價」

從4月28日起到年底,鐵路部門將下調28條城際鐵路部分動車組列車票價,部分線路的折扣將達到20%!

除此之外,鐵路部門表示,依據國家價格機制改革的有關要求,鐵路運輸企業正在逐步進行動車組票價的市場化改革步伐,按照市場供需狀況執行票價靈活浮動,將逐步實現「一日一價」。

6月起,你或將多一筆工資

6月起,很多地區都將持續為職工發放一筆高溫津貼。今年,有地區高溫津貼標準已經上調。

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

只要用人單位安排了高溫作業,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單位的勞動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溫津貼。

端午節將至,多地職工福利升級

端午節是法定節假日,基層工會可以向職工發放一定節日慰問品。

近日,又有部分地方工會提高職工福利標準,例如江蘇將職工節日慰問品每人每年不超過1000元,提高到1800元。

還有一些地區在升級職工福利的同時,加強了對福利用錢的管理。

如上海市總工會近日出台了《上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實施辦法》,在節日、生日、去世、退休慰問等各項職工福利進行升級的同時,對福利使用標準進行了具體細化。如,職工生日慰問每人每年不超過300元;工會會員結婚、生育頭胎時,基層工會可以進行實物慰問,標準每人不超過800元,生育二胎的,標準不超過1000元;大病慰問每人每次不超2000元,退休離崗慰問最高1000元等。

同時,《實施辦法》明確福利用錢不能「任性花」,8個「禁區」千萬不要踩。基層工會應嚴格執行以下規定:不準使用工會經費請客送禮,購買發放購物卡、代金券等;不準違反工會經費使用規定, 濫發獎金、津貼、補貼;不準使用工會經費從事高消費性娛樂和健身活動;不準單位行政利用工會賬戶,違規設立「小金庫」;不準將工會賬戶併入單位行政賬戶,使工會經費開支失去控制;不準截留、挪用工會經費;不準用工會經費參與非法集資活動,或為非法集資活動提供經濟擔保;不準用工會經費報銷與工會活動無關的費用。

端午將至,職工正規節日福利要保障,但違規發放「腐利」的小動作一定要杜絕。

最後

細圈有個溫馨提醒

準備開車出行的朋友們留個心

根據國家規定

高速公路對小型客車免費的節日有

春節、清明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

端午節高速公路不免費!!!

——END——

各位小夥伴,端午節快要到了,又可以開心的吃粽子了!其實,除了吃粽子,天津人還有很多民俗和講究,今天老堯就帶大家漲漲知識,來看看那些屬於天津人的端午習俗!

節日的起源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又稱端五節、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蒲節、龍舟節、解粽節、粽子節等。端午節習俗眾多,其中尤以吃粽子和賽龍舟最為普遍。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但是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屈原。

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用竹殼、竹葉包好糯米投入江中餵魚。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為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並且賽龍舟來紀念他。

用九

子盤堆角黍

說起吃粽子,咱就先說一個和粽子有關係的習俗。所謂九子盤,又稱「攢盤」,始於明萬曆晚期,流行於清代民國,它是古人為婚喪嫁娶或重要節日款待賓客的一種實用器物。到了端午節,天津人常用九子攢盤來擺放粽子,即角黍。粽子最早用菰葉即茭白葉包成牛角形,所以又稱「角黍」。天津市民多以艾葉包制粽子,在江米中放上豆沙、棗子等餡料,蒸煮熟以後再蘸白糖食用。

食五毒餅

除了吃粽子,天津人端午節還要吃一樣東西,就是「五毒餅「,那講究可是多了去了。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端午節不少習俗都和「避五毒」相關。貼五毒圖、戴五毒兜、將「五毒」形象剪紙做成門符貼在門上……在天津民俗文化學者張顯明老先生的印象中,吃「五毒餅」則是和「避五毒」習俗相關的「舌尖上的記憶」。

「毒」餅無毒

「五毒餅」的具體起源時間現已無從考證,不過不少歷史資料對其均有過記載。《燕京歲時記》中提及:「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貽,並副以櫻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等物。其供佛祀先者,仍以粽子及櫻桃、桑椹為正供。亦薦其時食之義。」

在本市民俗專家張顯明老先生的記憶中,天津老字號祥德齋過去就賣過「五毒餅」,雖然「五毒餅」曾在津售賣,不過別說吃過,就是聽過「五毒餅」的天津人似乎也不多。

不過,「五毒餅」和端午節「惡月」之說等時令特色息息相關,其「以毒攻毒」的概念也和端午「五毒」之說的象徵意味相互呼應。

五「毒」俱全

「五毒餅」的核心在於造型圖案和語義內涵,「總體來說還是屬於酥皮這一類,更多的是應時當令,借這個語義傳達節日主題。」

老人們回憶,天津過去曾出現的「五毒餅」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白皮的「五毒餅」,據說這也是最傳統的「五毒餅」。另一種是近似於月餅形狀但小於月餅的「五毒餅」,用模子扣出來後上吊爐烤制而出,是一種硬皮點心,每塊上面都有不同的凸凹花紋圖案,「蠍子、蜈蚣、壁虎、蟾蜍、蛇,一買就是五個一套。」

「五毒餅」的烤制溫度和時間必須嚴格控制,既要保持五種產品的顏色一致,不脹不裂,同時還得保證食物口感,不幹不硬不生。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酥皮「五毒餅」外皮具有「層酥層皮」的層次感,那麼今天的這種混糖工藝則將面、雞蛋、糖、油等混合融為一體,口感更為豐富了。

內餡香甜

不可「以貌取餅」

如果追本溯源,過去真正意義上的「五毒餅」餡料就一種--玫瑰花餡兒。用天津衛老吃主兒的話形容,「這種用玫瑰花做成的花醬,跟糖或蜂蜜一類的東西炒出來,很香。」

明明取名「五毒」為何偏用美麗花瓣做餡?難道要的就是這種強烈反差感?實際上,「五毒餅」相中玫瑰花做餡兒和季節時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好這會兒是採摘玫瑰花的時候,像北京妙峰山在端午前夕就是摘玫瑰花的好時節。」應時當令,「五毒餅」選擇玫瑰花做餡合情合理。

如今為了充分考慮現代人的口味喜好特點,有的「五毒餅」從原來單一的玫瑰餡變為五種不同餡料--比如綠豆蓉餡(壁虎)、棗泥餡(蛤蟆)、杏仁蓉餡(蜈蚣)、黑芝麻蓉餡(蠍子)、炭燒黃金薯餡(蛇)五種餡料,「盡量與五種毒物的顏色接近,更加象形,同時選擇適合端午期間食用的養生食材。」

用柳葉水洗臉

在天津靜海一帶,端午節還有用柳葉水洗臉、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體健康的習俗。

戴搭拉

戴搭拉,給孩子求吉利。天津人講究為孩子佩長命縷,也就是老人們口中的「老虎褡拉」,這種布藝製品用五色絲線縫製,內部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等辛香草藥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驅蟲避瘟作用。

為何老虎的形象會在兒童身上出現?傳說老虎是百獸之王,各種害蟲也怕老虎。「老虎搭拉」就是用布縫製的一些手工藝品,以紅線穿成一串,最上端是綉著「王」字的黃色布老虎,最下端是裝有香草的紅色葫蘆,中間有多種小飾物,如大蒜、大蔥、豆角、辣椒、餃子、面粽(像糖三角)、粽子、掃帚、簸箕等,非常可愛。有的人家還有給孩子穿虎鞋、五毒衣的講究,這些物件的作用是提醒大人和孩子,端午節後毒蟲出沒,要防止被咬著。

佩香囊

端午節也稱「浴蘭節」,除了戴搭拉,佩香囊也是一項端午習俗。中藥香囊具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是將具有芳香開竅效用的中草藥如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等製成葯末,裝在特製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也可以掛在車裡、家裡。我國民間自古就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

此外,過去婦女過端午節還會佩戴石榴花和五色絲線。五色絲線是吉祥的象徵,可驅瘟病,除邪、止惡氣,目的也是為了避免各種害蟲的侵襲。

插艾草

在天津,比較普遍的一種端午民俗就是插艾草,天津人叫蒿子。買到家裡,用紅布條拴上,綁在大門的門把手上。過去人們大多住平房,艾草一般都掛在大門的門環上。現在艾草的懸掛方式倒沒有特別的講究,在門上哪好插就插哪,一般都插在一米以上比較高的地方。趙光宸在《津門歲時記》中提到:「初五日曰端陽節,有龍舟戲,居戶門貼葫蘆門符,插艾蒲。」

紅葫蘆跟艾葉綁一起

「懸掛方式倒沒有特別的講究,在門上得插就插哪,一般都插在一米以上比較高的地方。」天津民俗文化學者張顯明老先生去年端午插在家門口的艾葉便是鄰居送他的。紅葫蘆一樣是取其辟邪之意,張老先生老伴兒以前每年做老虎褡褳時也會拴一個布的小紅葫蘆,「裡面填進好多花椒粒讓它鼓起來,因為花椒粒的氣味也有驅除蟲子的效果。咱天津衛講究『媽媽例兒』,老太太們信這個。」

上世紀30年代河北《滄縣誌》中:「五月五日,門插艾枝,剪紅紙葫蘆粘門楣。」事實上關於掛葫蘆的象徵意義在天津民俗中同樣舉足輕重。很多文獻資料中都曾提到掛葫蘆的講究,一種是在紅紙上刻上或畫上葫蘆,還有一種就是掛上真葫蘆,葫蘆裡面有的還會擱點花椒,用香味辟邪驅蟲。所謂「門首貼葫蘆,用紅紙剪成,雕鏤金璽」,有時甚至會把五毒畫在葫蘆裡面,證明葫蘆把五毒收走了。

能入葯,可治婦科病

有一說認為艾葉菖蒲因自身具備的特殊氣味能夠令害蟲避之不及,因此插在門口便可免除害蟲騷擾。不過驅蚊之說還尚未達到「用過都說好」的顯著效果,更有老中醫表示,直接用艾葉驅蚊有些徒勞無功,艾葉掛於門上更多還是辟邪、吉祥的意味。

雖說驅蚊效果莫衷一是,可年年端午節前後都賣艾葉的花店店主田文華倒感覺艾葉的藥用價值不容小覷,「在老家,艾葉其實就是一種中藥材。」如果從中藥角度講,艾葉屬溫性,善走下焦,常為婦科用藥。關於艾葉有個非常著名的方子--膠艾四物湯。四物為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加上阿膠、艾葉,可以溫經,治療經寒、痛經等。另外,艾葉放幹了做成絲,還可製成艾棒用於「灸」療。

掛菖蒲

艾葉有殺菌消毒等藥用價值,更頗具辟邪求福的象徵意義,而在天津端午習俗中,菖蒲被提到的次數則似乎少之又少。事實上,菖蒲的葉子尖而鋒利,就像劍一樣,也有香味,掛在門上同樣有斬除妖邪的寓意。

菖蒲更興於南方,是水中的一種小草,「像蘆葦一樣,南方多見,溱湖邊生長,分節的植物。」最好的菖蒲叫九節菖蒲,也叫節菖蒲,清代陳仁山《藥物生產辯》中記載:「又有一種名外菖蒲者,即九節小菖蒲」。劉大夫介紹,菖蒲在中藥里入心經、胃經,可以用來開胃、化痰,有開竅醒神作用,「跟遠志一起可以祛痰強心。」一般藥用的為石菖蒲,相較於上品九節菖蒲它更普通一些,「論噸生產,效果當然也不同,但無非是用藥時量多量少的問題。」

額間抹雄黃

津沽舊時端午節時,人們還有喝雄黃酒的習俗。古人認為雄黃「善能殺百毒、避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由於小孩不便飲用雄黃酒,所以,在端午節這天,大人們就用雄黃酒塗在孩子們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並在其額頭上畫一個「王」字。

賽龍舟

端午節民間習俗的流變、傳說大都源於我國南方,印象中,端午節在南方似乎也總是更隆重一些,慶祝活動多種多樣,寓意豐富的講究也五花八門。其實說起來,咱天津人過端午自古以來也有過不少熱鬧場面。

競渡表演

皇帝御賜金餅黃帶

天津本無端午賽龍舟的傳統,相傳乾隆下江南途經天津的時候曾短暫停留小住海光寺,恰巧趕上端午節,天津官員們想來想去也找不出什麼節目能讓皇上在節日這天高興點,著實犯了愁。有操船業的船家建議:咱們不如效仿賽龍舟的形式,「作競渡之戲」,在船上表演精彩的節目。於是選出十個「梨園中擅武技者」,十位功夫不錯的武生穿上綵衣,輪流在船上做種種武技表演。船本身製成龍形而被稱為「龍舟」,至於表演,就是在船上拴一些皮條、鞦韆之類的東西,「兩根皮條有點類似現今體育賽事中的吊環,但是沒有環,只是將皮條纏在腕子上用手攥著,能夠在空中翻跟頭,鞦韆也是兩根繩,下方有一根橫棍,好像單杠一樣,表演者在棍子上也是翻跟頭,多少有點雜技性質。」

「賽龍舟」的表演就在海光寺前的河中進行,乾隆當時看了覺得很不錯,心情大好,非常高興,於是賞表演者每人一塊馬蹄金--約幾兩重的馬蹄大小的金餅子,每人一條黃帶子--像腰帶一樣的緞帶。從乾隆時起,「競渡之戲大盛」,自此「奉旨競渡」的習俗便流傳下來,形成了一個天津端午的新民俗。

光緒年間

丟了項鏈停了表演

後來的表演不再請唱戲的武生,而演變成為民間組織表演,基本都是有錢的富家子弟每逢端午出來做戲表演競渡。舉出上面寫有「奉旨競渡」的大旗,插在船頭,表演者不論是誰每人都紮上一條黃色的腰帶,上面拴一個「金餅子」--其實是用木頭片製成,上了點金漆,用以象徵皇帝御賜的「馬蹄金」。不過表演者之中,會游泳的是少數,不會游泳的占多數,因此每年競渡都有掉到水裡「遭滅頂凶者」,這樣就招致官府出面禁止比賽,但是「賽龍舟」的組織者、表演者以旗子上受過皇封的「奉旨競渡」為由抵抗,雖有禁令,每年表演照舊進行。

這股端午「賽龍舟」的風氣一直延續到光緒十六年。

每年端午的這場龍舟表演比賽總吸引眾多群眾在河邊聚攏圍觀,堵得水泄不通。這一年有位富家小姐前來觀看,戴了一條價值萬金的珍珠項鏈,不承想卻被水賊「江洋大盜水上漂」偷走,雖然報了案小偷還是跑了,項鏈也沒追回來,如此政府便「借題發揮」,以容易鬧出事來為由從此嚴令禁止競渡比賽在此進行,否則「治以水上漂黨羽罪」,因此從光緒十六年以後,端午競渡表演的風氣就此停止。

海河之上

全民競賽

天津衛自古就被稱為「九河下梢」之地,豐富的河流資源為龍舟活動提供了天然的比賽場所。雖說如此,天津民間的龍舟運動發展在以前卻一直不溫不火,2000年以前,龍舟比賽多集中在塘沽、漢沽等地。到2000年以後,隨著海河綜合開發提升改造工程的啟動,海河的水質不斷提升,許多龍舟比賽開始陸陸續續地把海河選作比賽場地。

但真正在海河上舉行大型龍舟比賽還是在2010年,第一屆中國海河龍舟節在金灣廣場開幕,這可以說是天津民間龍舟運動的轉折,當時天津市內機關、學校、部隊、社區、社團、農村等一共組成60支隊伍,上海、遼寧、湖北、山東等省市大學也組織了代表隊,還有來自馬來西亞、俄羅斯、新加坡、美國、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生龍舟隊,一共有800多人參加了比賽。此後每年的端午期間都會在海河上舉辦「海河龍舟節」。

現在,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外,許多舊的端午習俗已逐漸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符合時代特點的新習俗,如利用端午小長假出遊,好好放鬆一下,或陪家人一起動手洗葦葉、和餡、包粽子。其實,無論是什麼節日,對於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價值莫過於一家人團團圓圓。端午節到了,祝每一位朋友身體健康,和美快樂!多吃點粽子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慶陽今日信息 的精彩文章:

TAG:慶陽今日信息 |